創(chuàng)作聲明:本文為虛構創(chuàng)作,請勿與現實關聯
本文資料來源:《玉歷寶鈔》《太上感應篇》《地藏菩薩本愿經》《濟世醫(yī)案》《黃帝內經》
圖片均源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本文純屬虛構,不傳播封建迷信,請讀者朋友保持理性閱讀。
黑白無常,這對民間傳說中最為人熟知的鬼差,在《玉歷寶鈔》與《太上感應篇》等典籍中多有記載。白無常名為謝必安,黑無常喚作范無救,二人生前是至交好友,因一場暴雨守信赴死而成為陰司勾魂使者。民間常說:"黑白無常來索命,閻王注定三更死,誰能留人到五更?"
可歷代典籍中卻有一個令人不安的記載:有些猝然離世的年輕人,生死簿上明明陽壽未盡,黑白無常本不該前來勾魂,但這些人依然在壯年突然暴斃。這究竟是天命難違,還是另有緣由?
更讓人震驚的是,那些精通陰陽術數的高人發(fā)現,這些陽壽未盡卻猝死的人,往往在離世前半年,身上會陸續(xù)顯現七個清晰的征兆。這七個信號如同死神發(fā)出的警告,可世人卻渾然不覺,直至大限將至。
《地藏菩薩本愿經》中云:"業(yè)力甚大,能敵須彌,能深巨海,能障圣道。"難道這些人的猝死,真與業(yè)力有關?那七個求救信號,究竟暗藏著怎樣的天機?
明朝萬歷年間,蘇州府有位名醫(yī)叫孫思邈后人孫濟世,此人不僅醫(yī)術高超,更精通《黃帝內經》中的望診之術。他曾在行醫(yī)筆記《濟世醫(yī)案》中記載了一件讓他終生難忘的事。
那年初秋,一位年僅二十八歲的商人王宗文登門求診。這王宗文家境殷實,生意興隆,正值壯年本該身強體健??伤鼇砜傆X得身體不適,卻又說不清哪里不對勁。
孫濟世為他把脈后,面色驟變。他盯著王宗文看了許久,欲言又止。王宗文見狀忙問:"孫大夫,可是小人得了什么重病?"
孫濟世搖搖頭:"從脈象來看,你五臟六腑并無大礙,可是..."他頓了頓,"可是你的面相和氣色,卻透著一股死氣。"
"死氣?"王宗文嚇了一跳,"這是何意?"
"《黃帝內經·靈樞》有云:'望而知之謂之神。'你現在雖然看似健康,但我觀你印堂發(fā)黑,眼神渙散,這是精氣神嚴重虧損的征兆。"孫濟世沉聲道,"依我看,你這半年來,是不是有七件反常的事發(fā)生?"
王宗文愣住了,仔細回想后點點頭:"確實有幾件古怪的事,但我以為只是巧合..."
"說來聽聽。"孫濟世取出紙筆。
王宗文猶豫片刻,開口道:"第一件事,大約在半年前,我開始頻繁做噩夢。夢里總是有人追趕我,或是我從高處墜落,每次都驚醒出一身冷汗。起初只是偶爾一兩次,后來幾乎夜夜如此。"
孫濟世在紙上寫下"魂不守舍"四個字,說道:"《黃帝內經》講'肝藏魂',你這是肝氣受損,魂魄不寧的征兆。繼續(xù)說。"
"第二件事,大約四個月前,我發(fā)現自己的記性變得很差。以前我做生意賬目清清楚楚,現在常常忘記剛剛說過的話,有時候準備出門辦事,走到半路卻忘了要做什么。家人還笑我未老先衰。"
"這是神不守形。"孫濟世又記下一筆,"心藏神,你的心氣也出了問題。"
王宗文額頭開始冒汗:"第三件事更奇怪。三個月前開始,我總能聞到一股奇怪的味道,像是腐爛的花香,但身邊的人都說沒有聞到。我以為是鼻子出了毛病。"
"幻嗅。"孫濟世的臉色更加凝重,"這是肺氣衰敗的信號,《黃帝內經》云'肺藏魄',你連魄都開始離散了。"
"兩個月前,我發(fā)現自己變得特別怕冷。"王宗文繼續(xù)說,"明明是盛夏,我卻要穿著夾襖,手腳冰涼。家里人說我是濕熱體質,可我自己知道,這種冷是從骨子里透出來的。"
孫濟世嘆了口氣:"腎為先天之本,藏精生髓。你這是腎氣大虧,精氣將竭的表現。"
"還有就是,最近一個月,我的脾氣變得很暴躁,動不動就發(fā)火。"王宗文有些不好意思,"我本是性情溫和之人,可現在看什么都不順眼,甚至對著家人孩子也常常動怒。"
"肝氣郁結,木克脾土。"孫濟世搖頭道,"你這五臟之氣都已經紊亂了。"
王宗文咽了口唾沫:"還有最后一件事,就在前幾日,我突然發(fā)現自己看鏡子里的自己時,總覺得陌生,有時甚至認不出那是我。還有幾次,我叫家人的名字,明明想說的是妻子的名字,叫出來的卻是別人的名字。"
聽到這里,孫濟世猛地站起身,在屋里來回踱步。良久,他才開口:"王掌柜,你可知道道家有'三魂七魄'之說?"
"聽說過,但不甚了解。"
"道家《黃庭經》有云:'三魂者,一曰胎光,二曰爽靈,三曰幽精。七魄者,尸狗、伏矢、雀陰、吞賊、非毒、除穢、臭肺。'你現在出現的這七種癥狀,對應的正是三魂七魄逐漸離散的征兆。"
王宗文臉色煞白:"孫大夫,你的意思是..."
"你的陽壽本不該盡,可魂魄卻在提前離體。"孫濟世嚴肅地說,"這在醫(yī)書上稱為'魂魄先離,形體后亡'。若不及時調理,恐怕..."
他沒有把話說完,但王宗文已經明白了其中含義。
"可是為什么?我這半年并未得過大病,也沒有遭遇什么災禍,為何魂魄會離散?"王宗文急切地問。
孫濟世沉思片刻:"依我行醫(yī)多年的經驗,凡是陽壽未盡卻出現這種情況的,大多與自身消耗過度有關。你且說說,這半年你做了什么?"
王宗文仔細回想:"我...我這大半年為了拓展生意,日夜操勞。常常通宵不眠地查賬理事,一日三餐都顧不上吃,有時候連續(xù)幾日不休息。還有..."他頓了頓,"還有為了應酬,常常飲酒作樂,縱欲無度。"
"這就對了。"孫濟世嘆道,"《黃帝內經》有云:'起居無節(jié),故半百而衰。''以酒為漿,以妄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你這是在用自己的壽命換取眼前的富貴啊。"
王宗文這才明白過來,自己這半年看似風光無限,實則是在透支生命。那七個征兆,正是身體發(fā)出的求救信號,可他卻視而不見。
"孫大夫,現在補救還來得及嗎?"王宗文懇求道。
孫濟世走到藥柜前,開始抓藥:"來得及,但需要你痛下決心改變。我給你開的這副藥,是調理五臟、固本培元的方子。但最重要的,是你要改變生活方式。"
他寫下一張紙條遞給王宗文:"每日子時必須入睡,因為子時是膽經當令,膽氣生發(fā)才能養(yǎng)肝。每日三餐定時定量,脾胃是后天之本。戒酒色,清心寡欲,讓腎精得以恢復。靜坐調息,練習吐納,使魂魄歸位。"
王宗文接過紙條,鄭重點頭:"孫大夫,我一定照辦。"
孫濟世又說:"還有一點,《太上感應篇》云:'禍福無門,惟人自召。'你這段時間除了損耗身體,可曾在生意中做過什么不義之事?"
王宗文臉色一變,低下了頭:"實不相瞞,為了賺錢,我...我確實做過一些昧心事。販賣過以次充好的貨物,克扣過伙計的工錢,甚至為了搶奪生意,設計陷害過競爭對手。"
"這就是第七個信號的根源。"孫濟世嚴肅地說,"身體的損耗是外因,內心的虧欠才是根本。道家講'承負',佛家講'業(yè)力',你所做的這些事,都會反噬到自己身上。"
王宗文聽到這里,突然想起了什么:"孫大夫,我想起來了!就在一個月前,我曾在夢中見到一對黑白衣人站在我床前。白衣人說'時候未到',黑衣人說'業(yè)報已成',然后他們就消失了。我當時以為只是噩夢,現在想來..."
孫濟世倒吸一口涼氣:"那恐怕真的是黑白無常來查看過你了。民間傳說黑白無常勾魂,其實他們只是執(zhí)行閻王的命令。但有些人陽壽未盡卻自己把命送掉,這就不能怪鬼神了。"
他拿起那張紙條,又添上幾行字:"除了這些,你還要做到:立即停止一切損人利己的生意,該賠償的賠償,該道歉的道歉。多行善事,積累功德。每日誦讀《太上感應篇》或《地藏經》,清凈內心。"
王宗文接過紙條,卻發(fā)現孫濟世的表情變得更加凝重。
"孫大夫,還有什么要說的嗎?"
"還有最關鍵的一點。"孫濟世欲言又止,"但這一點,牽涉到生死天機..."
孫濟世看著王宗文,猶豫再三,終究還是開口了:"王掌柜,你可知道,為何有人陽壽未盡卻猝然而亡,而有人遭遇大難卻能化險為夷?"
王宗文搖頭。
"這就要說到第七個征兆背后隱藏的真相了。"孫濟世壓低聲音,"這七個信號,實際上對應著一個人的..."
他突然停住,看向窗外。天色已晚,暮色蒼茫。
"對應著什么?"王宗文急切地問。
孫濟世轉回頭,眼神深邃:"對應著一個人的造化余量。每個人來到這世上,都有一定的福報和陽壽。但這些并非固定不變,而是會隨著你的行為而增減。那七個征兆,其實是在告訴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