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年全省國家機關“誰執(zhí)法誰普法”創(chuàng)新創(chuàng)先和優(yōu)秀普法工作項目名單于近日揭曉,全省法院共獲14個獎項,在全省各政法單位中位居前列。
本次評選活動經初評、復評、定評和公示等環(huán)節(jié),最終評選出創(chuàng)新創(chuàng)先工作項目10個、優(yōu)秀普法工作項目154個、優(yōu)秀組織單位25個。廣東高院《建立青少年普法研究聯系點》獲評創(chuàng)新創(chuàng)先工作項目,廣東高院、珠海中院、韶關中院、中山中院、江門中院、清遠中院、廣州海事法院、廣州知識產權法院、佛山順德法院、惠州大亞灣法院、中山第一法院、潮州潮安法院等的12個項目獲評優(yōu)秀普法工作項目。此外,廣東高院獲評優(yōu)秀組織單位。
創(chuàng)新創(chuàng)先工作項目
1.建立青少年普法研究聯系點
報送單位:廣東省高級人民法院
優(yōu)秀普法工作項目
1.“小粵說法”普法欄目
報送單位:廣東省高級人民法院
2.“百案普法”項目
報送單位:珠海市中級人民法院
3.預防和治理未成年人違法犯罪專項行動
報送單位:韶關市中級人民法院
4.法治副校長“香山星火計劃”為青少年撐起法治晴空
報送單位:中山市中級人民法院
5.江門市勞動人事爭議“以案說法”直播
報送單位:江門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江門市中級人民法院
6.清遠市中級人民法院普法欄目《楠楠道來》:“小視頻”演繹“大普法”
報送單位:清遠市中級人民法院
7.《海言法語》系列普法視頻
報送單位:廣州海事法院
8.講好知產法律故事 保護創(chuàng)新智力成果
報送單位:廣州知識產權法院
9.融媒賦能·順法潤心——順德法院“融合式”法治文化建設創(chuàng)新實踐項目
報送單位:佛山市順德區(qū)人民法院
10.“小灣說法·法潤灣心”專項行動
報送單位:惠州市大亞灣經濟技術開發(fā)區(qū)人民法院
11.港澳青少年內地法治體驗點
報送單位:中山市第一人民法院
12.“三小三大”激活高質量發(fā)展“一池春水”普法項目
報送單位:潮州市潮安區(qū)人民法院
優(yōu)秀組織單位
廣東省高級人民法院
創(chuàng)新創(chuàng)先工作項目
建立青少年普法研究聯系點
為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權益保護,強化未成年人犯罪預防和治理,廣東高院積極探索法治宣傳教育研究新形式,在全省范圍內選取了4所中小學校設立青少年普法研究聯系點。以普法研究聯系點為平臺,先后發(fā)出2380份青少年普法教育需求調查問卷,為8000余名師生量身定制普法內容,還以快板、評書形式向3000多名師生形象解讀法律;贈送法律書籍260余冊,引入3個未成年人司法保護工作室。通過分析青少年犯罪形成誘因與日常行為關系,形成多份保護未成年人調研報告,提出預防青少年犯罪,保護未成年人權益的對策建議。受到學校師生及當地黨委、政府的一致好評,社會反響良好。
優(yōu)秀普法工作項目
“小粵說法”普法欄目
“小粵說法”是廣東高院精準對接社會普法需求,在官方微博上精心打造的以案普法欄目,選取婚姻家庭、勞動爭議、反詐防騙等社會熱點和民生案件,豐富漫畫、海報、短視頻等表現形式,同時創(chuàng)新邊看熱劇邊普法方式,聚焦老百姓的身邊事以案說法,構建“廣覆蓋、深挖掘”的普法內容體系。截至目前,欄目原創(chuàng)量達1.5萬篇,閱讀量超8500萬,互動討論量70萬。2024年,廣東高院官博獲評年度政務公開優(yōu)秀微博、全國法院十佳微博賬號。
“百案普法”項目
珠海中院立足新時代法治宣傳需求,以司法案例為核心,發(fā)布與人民群眾生產生活、衣食住行息息相關的案件,講述個案中蘊含的法律大道理,傳遞法治正能量,引領道德新風尚。連續(xù)兩年編印“百案普法”案例精選,向各界群眾派發(fā),受到廣泛好評;連續(xù)3年舉辦“消費者權益 法官來保護”直播普法,吸引260萬網民在線收看;精選司法典型案例,深度解析裁判規(guī)則,獲新華社、人民日報等中央級媒體推廣;制作普法短視頻、漫畫及互動游戲實現寓教于樂;連續(xù)3年在中國司法透明度評估中位列全國中級人民法院前十位;2024年以來,珠海中院官方微信公眾號發(fā)布普法案例284篇,總閱讀量52.3萬。微博發(fā)布信息4200余條,瀏覽量達2400余萬次,在全社會營造良好的普法宣傳氛圍。
預防和治理
未成年人違法犯罪專項行動
韶關中院聚焦未成年人權益保護,著力打造法護成長刑事司法幫教項目。聯合多部門開展罪錯少年幫扶幫教工作,搭建幫教人員資源庫,建立“愛心三幫教、三育人”工作機制,為未成年人健康成長撐起“法治藍天”。在全市法院開展法治副校長“以案說法”專項行動,協助在乳源桂頭鎮(zhèn)中心小學建立全省法院青少年普法研究聯系點;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引入未成年人喜愛的動漫、微視頻等輔助教學,提升法治宣傳實效性。2024年,發(fā)布未成年人權益保護專題典型案例1批,開展“送法進校園”活動超189場,覆蓋學生近8萬人,發(fā)布涉未成年人保護宣傳稿件超130篇次,圍繞如何防范未成年人權益受損等主題制播的“以案說法”電視節(jié)目、微視頻微動漫作品等,受到廣大群眾的喜愛。
法治副校長“香山星火計劃”
為青少年撐起法治晴空
中山中院創(chuàng)新實施法治副校長“香山星火計劃”,構建“五個一”工作機制,以“專業(yè)師資+系統(tǒng)規(guī)劃+量身定制+現場教學+家校社聯動”五大保護體系融通發(fā)力,與多部門協同推進未成年人保護源頭治理工作,探索出一系列具有中山特色、適合未成年人特點的創(chuàng)新模式,培育了一系列“國優(yōu)”“省優(yōu)”普法品牌。2024年以來,成功爭創(chuàng)國家、省、市級表彰35項,涌現出全國“八五”普法表現突出單位、全國普法先進個人等榜樣典型,為護航青少年健康成長、推動尊法學法守法用法在校園蔚然成風提供了堅實司法服務和保障。
江門市勞動人事爭議
“以案說法”直播
江門中院與市人社局立足就業(yè)規(guī)模不斷擴大、用工形態(tài)更趨多元、爭議化解壓力不斷增大的工作實際,選派勞動人事爭議仲裁員和法官等專業(yè)人士,在全省率先開展勞動爭議“以案說法”直播。通過典型案例講解、互動問答等方式,把法律條文融入實際情境,開創(chuàng)裁審聯動新模式,讓受眾更加直觀地理解法律含義和適用范圍,增強勞動普法社會效果。目前已開展“以案說法”直播4場次,網上平臺觀看人數累計超6萬人次。該項活動受到中國勞動保障報、南方+、學習強國平臺、“廣東人社”微信公眾號等媒體的廣泛關注和宣傳。
清遠市中級人民法院
普法欄目《楠楠道來》
“小視頻”演繹“大普法”
清遠中院普法欄目《楠楠道來》以“小切口、深挖掘”為原則,聚焦群眾普遍關心的熱點法律問題,通過“內容場景化、案例故事化、演繹動畫化”的多維路徑,將抽象的法律條文轉化為群眾身邊的“法治小故事”,形成“視頻有看點、傳播有熱度、群眾有共鳴”的普法新格局。自2024年推出以來,累計發(fā)布視頻27期,總閱讀量及播放量超31萬,其中11期全網數據突破1萬,多次獲廣東高院官方微博、清遠主流媒體轉載,取得了一定的普法宣傳效果。
《海言法語》系列普法視頻
廣州海事法院緊密圍繞海洋法治需求,創(chuàng)新打造“海言法語”視頻普法品牌,采用“動漫主播+法官釋法”出鏡形式,精心打造海事特色普法矩陣。專欄以《中華人民共和國海商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海洋環(huán)境保護法》等重要法律為核心,緊扣航運糾紛化解、海洋生態(tài)保護、跨境電商物流糾紛等熱點,制作發(fā)布系列普法短視頻。自推出以來,已發(fā)布專業(yè)解讀視頻超16期,在短視頻平臺總播放量超80萬次。多期視頻獲廣東政法、廣東高院官微及中國海事審判網、南方網等轉發(fā)推介。通過這些生動有趣的視頻,法院開展了送法進港、以案釋法等系列普法活動,以新穎方式普及法律知識,提升公眾海洋法治意識,助力海洋法治建設。
講好知產法律故事
保護創(chuàng)新智力成果
廣州知識產權法院聚焦提升全民知產保護意識,積極打造“知產法律故事”宣傳品牌,讓知識產權法律從“文本”走向“社會生活”。項目選用侵權現象多發(fā)、社會普遍關注的現實案例,采取視頻、漫畫、劇情、問答等群眾喜聞樂見方式,由案件承辦法官團隊、技術調查官講述其親歷的辦案思考并專業(yè)解讀,將案件梗概、爭議焦點、裁判理據、典型意義等用最簡單明了的陳述,從糾紛現象直達解紛本質,將深奧難懂的知識產權法律相關知識融入故事、現實生活、熱點話題中,拉近受眾距離。創(chuàng)設至今,共對外發(fā)布45期,幫助群眾、企業(yè)更便捷、主動地感知、學習、理解知識產權法律和司法理念,讓專業(yè)的知識產權普法宣傳更為具體鮮活,更接地氣。
融媒賦能·順法潤心
——順德法院“融合式”
法治文化建設創(chuàng)新實踐項目
佛山順德法院積極順應新媒體傳播趨勢,打造“融合式”法治文化宣傳品牌,以群眾喜聞樂見的方式講好法院故事、傳播法治理念。項目通過機制、形式和渠道“三融合”,系統(tǒng)推進法治宣傳工作。組建通訊員、漫畫、短視頻創(chuàng)作隊伍,激發(fā)干警創(chuàng)作活力;推出順法漫“話”與順“視”法言欄目,以條漫、視頻形式解析典型案例,增強普法親和力;構建“順法審執(zhí)”IP形象體系,融入本土文化,塑造法院親民形象。依托線上線下多平臺協同傳播,并積極與上級法院及主流媒體合作,持續(xù)擴大品牌影響力。項目開展以來成效顯著,獲人民日報、法治日報等國家級媒體宣傳報道149次,30部作品獲“學習強國”報道,9部漫畫登上最高人民法院官微,多部短視頻榮獲全國法院“金法槌”獎等省級以上獎項9次,展現了項目在創(chuàng)新普法方式、增強文化傳播實效方面的積極探索,為法治文化傳播注入了新活力。
“小灣說法·法潤灣心”專項行動
惠州大亞灣法院以“按需供給、精準滴灌”為導向,打造“小灣說法·法潤灣心”精準普法品牌。以精準普法服務實現法治宣傳“零距離”,依托審判大數據摸排常發(fā)案件,分層分類定制普法“套餐”,構建“精準分眾、全景普法、全鏈閉環(huán)”普法新模式;以融合式普法服務織密法治宣傳“覆蓋網”,線上開設“小灣說法”專欄、推出普法動漫,線下開展“庭審開放日”“法治夏令營”“企業(yè)法治體檢”等沉浸式活動,深化“法治副校長”機制;以機制化普法服務筑牢法治宣傳“保障墻”,將普法納入績效考核,制定責任清單,推動法治宣傳與審判執(zhí)行協同推進。項目開展以來,累計舉辦普法活動28場,覆蓋超萬人次,6個案例及活動獲中央、省級媒體報道,“大亞灣特色精準普法”項目入選2022年度廣東高院“百場精品普法”,多部作品獲評市級優(yōu)秀法治文化作品,以精準供給推動全民法治素養(yǎng)提升,營造尊法學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圍。
港澳青少年內地法治體驗點
中山第一法院首創(chuàng)“港澳青少年內地法治體驗點”,至今共接待了逾兩千名港澳地區(qū)居民及香港學生訪問交流團深入體驗內地法院。通過“法治文化體驗、法院工作體驗、庭審現場體驗、互動交流體驗、法庭角色體驗、成長互助體驗+量身定制”的“6+1”沉浸式零距離互動交流體驗,增進港澳學生對祖國法治文化的了解。首創(chuàng)粵港澳青少年法治志愿服務隊普法項目,為超過12000位粵港澳三地當事人提供導訴志愿服務。舉辦“壹法中山杯”中山普法動漫作品設計大賽,收到超9000幅普法繪畫作品投稿,有效提升粵港澳大灣區(qū)青少年的法治妙想與創(chuàng)新活力。
“三小三大”激活高質量發(fā)展
“一池春水”普法項目
2024年以來,潮州潮安法院創(chuàng)新“三小三大”普法模式,聚焦“司法+行政”“法院+金融”“法官+協會”等“小支點”為企業(yè)開展“法治體檢”169次,賦能營商“大發(fā)展”;圍繞陶瓷衛(wèi)浴、鳳凰單叢茶、特色花卉等“小切口”,創(chuàng)新打造“法治紅綠燈”“地理標志保護法治專車”等普法品牌,賦能產業(yè)“大振興”,相關經驗《“三端全鏈”守護千年茶鄉(xiāng)和美“楓光”》被中央政法委《長安》雜志推介,普法短劇《清“楓”入茶》獲評廣東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公益宣傳品創(chuàng)作征集活動人氣獎;聚焦前端供給、中端普法、后端建議等“小鏡頭”,發(fā)布服務高質量發(fā)展12條“司法錦囊”,線上線下普法同步推進,賦能保護“大光圈”。
審核:黃慧辰
編校:何雪娜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