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振寧在2025年10月18日走了,享年103歲,清華、新華社、人民日報都發(fā)了悼念,半個月前他還和妻子翁帆一起題字慶生,腦子清楚,身體也沒出大問題,最后幾年雖然脊椎摔過,可他一直坐在書桌前干活,到走那天都沒停下。
很多人覺得翁帆是靠嫁給他才過上好日子,其實不是,她本來是汕頭大學英語系畢業(yè)的,后來去香港工作,又考進清華讀建筑博士,她不光陪著他,還幫他整理資料,翻譯文章,接待客人,他們合著的書《曙光集》《晨曦集》,都是她參與編輯出版的,楊振寧的三個孩子也沒反對過這段婚姻,反而支持她。
外界總說翁帆是后媽,其實不是,她爸說過,幫楊先生做事是光榮的事,這話聽著老派,但意思清楚,她不是靠男人養(yǎng)活,是靠本事?lián)Q尊重,他們倆的關系不是愛情故事,是分工合作,他管科研,她管生活、對外溝通、學術事務,兩個人配合得像一臺機器,誰也離不開誰,可誰也沒靠誰活著。
中國老人養(yǎng)老,一般靠子女,或者住養(yǎng)老院,但楊振寧和翁帆走了另一條路,兩個人都是高學歷,簽了個感情協(xié)議,就這么一起過日子,年齡差大不大,其實不重要,關鍵是誰能幫上誰,國家2024年新政策也鼓勵社會力量來照顧高端人才,他們的做法,沒人明說,可大家都看在眼里。
翁帆的錢從哪兒來,清華給她的別墅是讓她住一輩子,不是白送,她自己做翻譯賺稿費,合著的書有版稅,楊振寧留下的工資她也拿,她不是靠遺產過日子,是靠自己本事,她讀完博士,認識不少學術圈的人,管事也有一套,她從來不是什么遺孀,她是搭檔,2011年她接受采訪時說,現在生活挺平靜,她挺滿足,她沒說感謝丈夫,也沒說犧牲了青春,她說的是,我過得挺好。
十八年前,網上罵她的人最多,說她等楊振寧死,說她圖錢,到了二零二五年,沒人再罵了,反而說她賢惠,說她堅守,變的不是她,是大家終于看懂了,真正的愛不是天天黏著,是人不在的時候,還能讓對方過得有底,楊振寧沒給她家產,但給了她靠自己站住腳的本事,她也沒拿青春去賭晚年,是用本事?lián)Q來了自己的位置。
她沒哭著要名分,也沒借著輿論博同情,就安靜讀書,上班,處理事情,把自己變得誰也代替不了,別人罵她,她不回嘴,別人夸她,她也不當真,她只做該做的事,過該過的日子,這種人,不用別人說她是誰,她早就是自己想活成的樣子。
人們總愛把感情說成悲情故事,可有些關系根本用不著眼淚,它安靜,穩(wěn)定,能一直走下去,像一杯溫水,不燙也不涼,剛剛好,你不用知道他們每天聊什么,你只要知道,一個人走了,另一個人還在往前走,這就夠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