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土豆靠科技,10畝地多賺兩萬塊!”當會理市城北街道大營村種植戶張貴斌捧著收獲的“川涼芋17”時,難掩豐收的喜悅浮現在臉上。2025年的涼山州,科技創(chuàng)新正成為激活特色產業(yè)的核心引擎,以技術突破推動新質生產力發(fā)展,在田間地頭書寫高質量發(fā)展答卷。
會理馬鈴薯示范片:良種技術雙突破,“土疙瘩”變“金元寶”
在會理市大營村的馬鈴薯示范田里,農機手正操作設備進行起壟作業(yè),涼山州農科院二級研究員徐成勇蹲在田埂上講解技術要點。“我們培育的‘川涼芋17’2025年剛通過國家品種登記,今年3-4月薯塊膨大期遭遇12天低溫雨雪天氣,畝產仍達4732公斤,是全州平均水平的3倍?!毙斐捎陆榻B,團隊研發(fā)的高效輕簡化技術,通過脫毒種薯+早催壯芽+測土配方施肥組合應用,能讓畝節(jié)約用工7個、成本降1000元以上,2024年更在大營村創(chuàng)下單塊田塊全田實收最高畝產5927公斤的全省高產紀錄。
會理市馬鈴薯示范片(圖片由示范片負責人提供)
“徐老師教的技術太管用了!”種植戶張貴斌翻出賬本告訴記者,2024年種2畝“川涼芋17”賣了2.1萬元,2025年擴種到10畝,僅縣農業(yè)農村局發(fā)放的種薯補貼就拿了2000元,按當前市場價測算,預計能多賺2萬元。
據涼山州農業(yè)農村局2024年統計年報,全州馬鈴薯種植面積233萬畝,產量358萬噸,“川涼芋”系列品種推廣面積已占全州馬鈴薯總面積的35%,正推動涼山從生產大州向產業(yè)強州轉變。
會東農豐合作社:多元科技賦能,產品產出變高效
走進會東縣江西街鄉(xiāng)農豐種養(yǎng)專業(yè)合作社的魔芋加工車間,MGF14型干燥機正高速運轉,新鮮魔芋經清洗、切片、烘干等工序,變身雪白的魔芋精粉。“以前用土法加工,12.5噸鮮芋只能出0.8噸精粉,還常因烘干不均變質;現在有了這套設備,出粉率穩(wěn)定在8%,年產值達2500萬元,比傳統方式效率高3倍。”中級農技師、合作社理事長張金云指著設備介紹,車間還配套了智能篩選系統,能按粒度分級包裝,高端精粉每公斤售價較普通產品高15元。
合作社的科技賦能不止于加工端,更延伸到種植環(huán)節(jié)。2025年,合作社在江西街鄉(xiāng)推進570畝糧經融合科技示范基地建設,在紅果村400畝地塊推行“玉米套種黃豆”模式,選用3個耐陰黃豆品種,搭配合理密植、滴灌節(jié)水、有機肥替代部分化肥等技術;另外70畝地塊試驗紅薯、油葵、蕎麥等8類作物套種,探索最優(yōu)種植組合。在大坪村50畝基地,通過輪作與根結線蟲熏蒸綠色技術,降低病蟲害損失;大坪村50畝幼齡車厘子園則套種黃豆,大幅提高土地利用率。
會東縣江西街糧油園區(qū)(圖片由會東縣委宣傳部提供)
“為了讓技術落地,我們聯合縣農技站成立專項小組,每季度組織舉行農戶現場觀摩會,還發(fā)放技術手冊?!睆埥鹪普f,目前示范基地已實現畝均增收15%以上,輻射帶動周邊200戶農戶,預計全年產值可提升20%,真正讓科技成為激活鄉(xiāng)村產業(yè)的“金鑰匙”。
鹽源AI數據中心:算力驚人,推動涼山向“算力強州”轉型
鹽源縣興隆鎮(zhèn)的瓏騰涼山州AI數據中心項目現場,5棟數據中心主體已拔地而起,D01數據中心正進行內部裝修,220kV變電站建設同步加速推進。“現在搶的是竣工前的關鍵期!”蕪湖世紀瓏騰數據服務有限公司項目技術負責人張新峰指著施工進度表介紹,項目5月8日正式開工,6月底完成結構封頂,力爭12月底實現投產運營。
作為四川省重點項目,該中心總投資350億元,規(guī)劃建設5棟數據中心及配套變電站,全部建成后可容納12500臺服務器機柜,形成20萬P算力規(guī)模,年產值將達100億元?!?P算力每秒能夠完成1000萬億次浮點運算的計算能力,相當于500臺高性能計算機同時運算的算力總和,能為東部AI產業(yè)提供清潔能源驅動的算力支撐?!彼拇}騰數據科技公司工作人員楊拉莫解釋,數據中心依托涼山豐富的水電資源,可實現綠色低碳運行,推動涼山從“電力生產大州”向“算力輸出強州”轉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