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續(xù)來看《修心訣》,普照禪師接著說:
「汝若信得及,疑情頓息,立丈夫之志,發(fā)真正見解,親嘗其味,自到自肯之地,則是為修心人解悟處也,更無階級次第,故云頓也。如云于信因中契諸佛果德,分毫不殊,方成信也?!?/p>
你要是能夠深信不疑,疑惑瞬間消散,立下大丈夫般的志向,產(chǎn)生真正的見解,親自體會其中的滋味,達到自我肯定的境地,那就是修心之人有所領悟的地方了,這里沒有什么循序漸進的等級階段,所以叫做“頓悟”。就像在相信因果的基礎上契合諸佛的圓滿果德,二者分毫不差,這才是真正的信。
這里的關鍵就是要能夠信得及,才能消除疑情,如果有疑情的話,即使你有寶貝,你可能不把它當成寶貝,可能把它當成石頭。
然后就是要立丈夫之志,發(fā)大心:我就是佛。我就是佛這樣一句話就是大丈夫的志氣,我和佛沒有區(qū)別,我不是凡夫,我具有佛的一切功德,在哪里?就在當下、本性當中,只是沒有開發(fā)。
發(fā)真正見解,也就是知道這個空性、明明朗照,這個不二的當體靈知不昧,這個就是我們的本性,經(jīng)常體會到它,哪怕一次體會到了,然后知道它是真的,然后回來,經(jīng)常地回來。
跑出去了又回來,通過睡覺、通過打坐、通過一種聲音、通過一種顯現(xiàn)、通過佛祖的開示讓它回來,經(jīng)常地回來,安住不動。
親嘗其味,自到自肯之地,自己到了、明白了,而且自己也肯定了,到了這個地位,則是為修心人解悟處也。這個是解悟,就是你明白了,真正明白就是解悟,而且這個悟就是智慧,真正明白到這里了。
這里面沒有階級次第,所以叫作頓悟。知道我們的這個本性,和諸佛果地的功德,分毫沒有差別,這叫信,成,你的信就建立起來了,這就是真信。
這個地方說到了解悟,現(xiàn)在很多人搞不懂解悟與證悟,為什么這里說解悟就是頓悟?其實我們在《憨山老人夢游全集》里有講過“解位稱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