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導體巨頭英偉達的創(chuàng)始人黃仁勛,已經(jīng)成為2024年新的華人首富。
在他的商業(yè)帝國中,一個反常識、反常規(guī),乃至非常瘋狂的管理法則悄然興起。
這家市值超過1萬億的大公司,卻放棄了傳統(tǒng)大公司的層級、匯報、甚至計劃,選擇了扁平和透明度。
這篇文章,將帶你深入探討黃仁勛的管理風格,以及這3大法則是怎么帶領英偉達走向成功的。
![]()
法則一:拒絕“層次感”,擁抱扁平化
黃仁勛非常不喜歡層次感,有2個原因:
1.管理流程越復雜,真正干活的人越少
黃仁勛覺得,很多公司就是弄一堆高管,然后這些高管呢,再授權再去管下一群高管。
比如說硅谷很多企業(yè),都是副總裁管一堆高級總監(jiān),有的公司副總裁太多了之后呢,上面還能再弄出個高級副總裁;
那誰來管高級副總裁呢?又有個執(zhí)行副總裁,執(zhí)行副總裁上面呢,還要弄出合伙人。
最后這些人一層一層弄出來,因為人多了,弄出很多復雜的管理流程,弄出很多復雜的管理規(guī)定。
這么多層級下來,最后真正在干活的可能是下面一個總監(jiān)。
甚至總監(jiān)都都不一定干活,因為高級總監(jiān)下面有高級經(jīng)理,高級經(jīng)理下面還有經(jīng)理。
2.管理不見得能幫助公司做出偉大的作品
國內很多大廠也是有一個級別的判定,說你在管理上是第幾級。
技術上分級我是可以理解的,因為技術這個工藝水準不一樣,但是管理的級別搞得太高可能不太好,但這又是大公司的典型特征。
但黃仁勛就現(xiàn)身說法,證明不搞這么多層級也可以運轉。
英偉達里向黃仁勛直接匯報的人,就有50多個,這其實違背了一般管理學上我們學到的教條。
管理學上說一個人需要管理不超過7到10個人,你有更多的員工需要管理,那么你就要分層,但分層必然帶來信息傳遞的損耗。
所以英偉達管理上的成功,就可以給我們帶來一個思考:
我們的企業(yè),是不是要搞這么多的成層級,是不是要搞這么多的授權,是不是要搞這么多的管理中介?
公司是因為人多了才要管理,但是管理不見得能幫助我們做出偉大的作品。
![]()
法則二:拒絕不對稱,擁抱“透明度”
黃仁勛不僅不喜歡層級,還不喜歡信息不對稱。
造成他這個理念的原因有二:
1.信息不對稱,只會引發(fā)“宮斗”
黃仁勛直接管50個人,實際上這樣是很累的。
在采訪中他表示,他每天要花很多很多心血來激勵這些人,因為這其中很多人都是他認為是天才般的員工。
但天才的員工呢,就肯定很難打交道,所以他就得嘔心瀝血,要跟這些人每天都要去談話。
所以他提出了一個很重要的哲學,就是關于信息的透明度。
他非常討厭一件事:有人將信息不對稱,作為在公司里一個地位的體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