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伏娃在《第二性》中指出,女人不是天生的,而是被制造的。
造物賜予女性柔美與堅(jiān)韌,讓她們以此來撫平人間荒唐的褶皺,為世界帶來新生??稍诓糠帜行詸?quán)威主導(dǎo)下的世界,卻將女性變成了“附屬品”。
時至今日,在部分落后地區(qū),世俗父權(quán)將女性牢牢鎖在被動的枷鎖中。
高度刻板的管控,束縛著女性的身體與精神發(fā)育,從纏足慎行,到寡婦自焚殉葬,再到慘無人道的割禮。
女性“閹割”在不同的地域,不同的時間里,從未間斷的在人類文明發(fā)展史中,成為醒目又不忍卒讀的悲愴宏篇。
1996年,世界名模華莉絲以生命的光輝鍛造鎧甲,沖向了一座座“女性煉獄”,決心改寫不公的命運(yùn)之書。
她以親身經(jīng)歷沖出牢籠,當(dāng)自己以名模身份享譽(yù)世界之后,卻公開了一段屬于自己的暗淡經(jīng)歷——4歲失身,5歲遭遇割禮,12歲被賣身為妻,直到自己徒步翻越沙漠,迎來新生。
那么,華莉絲的早年究竟經(jīng)歷了什么?她是如何完成人生蛻變,成為名模的?成名后的她,為何要向全世界公布自己慘淡的過去呢?
【一】
生于索馬里,牧羊女遭受折磨
千百年來,索馬里用貧瘠無奈的沙漠養(yǎng)育著一代又一代傳統(tǒng)的人們,這里的生活一生不變,千年如此。
1965年,伴隨草房子中的一聲啼哭,華莉絲的生命自此在一片荒蕪中扎下了根。
母親看著自己的女兒,帶著沉重的欣喜為她取名為華莉絲。在索馬里的方言中,華莉絲寓意為沙漠之花,母親希望女兒在數(shù)不盡的風(fēng)沙中,堅(jiān)韌地?fù)u曳。
貧窮的游牧家庭讓每一個孩子都早早的成為了被驅(qū)使的工具,3歲的華莉絲引導(dǎo)著她的羊群,在荒涼的土地上尋食,路上的石頭總是會劃傷她的腳。
小小年紀(jì)的華莉絲明白,傷口遲早會愈合,只是癟掉的肚子卻熬不住饑餓。華莉絲總是有著不似同齡人的倔強(qiáng)眼神,但她還沒有足夠的力量對抗厄運(yùn)。
4歲時,不諳世事的華莉絲被父親的朋友侵犯,但父親并沒有為苦命的女兒發(fā)聲,反倒是將矛頭指向了驚恐未定的華莉絲。
因?yàn)樵谒黢R里這種開化并不完全的地方,男人凌駕于女人之上,是一種約定俗成的規(guī)矩,而不幸淪為玩物的女性,則被冠以浪蕩的名銜。
父親對著女兒發(fā)怒后,又認(rèn)為女兒被侵犯,是因?yàn)樗€沒有進(jìn)行“割禮”儀式。她身體中生長著引誘男人的東西,必須要進(jìn)行剔除。
母親作為過來人,即使心中不忍,但也十分贊同父親的說法,因?yàn)橹挥羞M(jìn)行割禮,女兒才能得到保護(hù)。
割禮,對于女性來說就是將外陰組織用刀片割掉,而后再將外陰縫合起來,僅僅留下排泄尿液的孔洞。
盡管在非洲東部地區(qū)沿襲三千多年的割禮舊俗,讓很多女童因?yàn)樘弁春秃笃趥诟腥径鴨拭?。但愚昧的思想仍舊讓人們樂此不疲的,給女孩們上一道“貞潔防護(hù)鎖”。
直到大婚時,再由丈夫?qū)⑺教幐铋_,以此明證自己所娶的妻子依舊保持著處子之身。
1970年開春,5歲的華莉絲被推向了令她痛不欲生的“凈化”儀式——割禮。
華莉絲仍然記得那生不如死的一天,母親和姐姐含著淚將她按在地上,束縛著她的雙手,又分開了她的雙腿。一個老成的索馬里女性拿著還算干凈的刀片,在她的隱秘之處進(jìn)行手術(shù)。
沒有麻藥,用來止血的只有草木灰,至于后期的生死存亡只能聽天由命。華莉絲的一個姐姐就沒能熬過“割禮”痛苦而早夭,萬幸的是華莉絲保住了性命。
年幼的華莉絲聽著母親安慰自己:所有女人都要走這一遭鬼門關(guān)。
那是華莉絲第一次恨自己是個女孩,本以為被命運(yùn)捉弄一次后就能換來安然,可是令華莉絲沒想到的是,新的驚雷霹靂已經(jīng)暗伏在來路上。
【二】
被迫嫁老翁,華莉絲忍無可忍后出逃
華莉絲12歲這年,第一次來了月經(jīng),這代表她已經(jīng)算作一個世俗認(rèn)知上的女人。
華莉絲的父親為之大喜,立即為女兒尋找合適的婆家?!昂线m”二字對于華莉絲的父親來說指的是聘禮相當(dāng),于是華莉絲被一個60多歲的老頭用5頭駱駝?chuàng)Q走。
不情愿的華莉絲難以違抗父親的權(quán)威,但她更不愿將自己的后半生埋進(jìn)暗無天日的婚姻中,抱定主意的華莉絲,開始了一場艱辛的出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