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國安見到首長后,標準地敬了個禮,然后大聲說道:
“報告首長,這個鬼屯炮臺我能把他搞定!”
首長聽后,臉上露出了幾分詫異,審視著眼前這個工人模樣的年輕人,半信半疑地問道:
“你能搞定?可你不會打仗??!”
何國安聞言,挺直了腰桿,將自己的經歷和構想一一道出。
首長聽后喜形于色,興興地說道:“這個碉堡看來非你莫屬了,拿下碉堡,給你記頭等功”。
當時向首長獻計的,正是叫做“何國安”的一名炊事員。
對越反擊戰(zhàn)中,他也是涌現(xiàn)出的著名的英雄人物之一。關于他背后的事跡,今天文史君與大家來分享。
越戰(zhàn)中的“一個難點”
1979年2月17日,對越自衛(wèi)反擊戰(zhàn)正式打響。
在那場戰(zhàn)役中,我軍東線部隊在猛烈的炮火覆蓋后,迅速兵分三路,猶如三把鋒利的刀刃,直插越南境內。
當天下午,我軍在東溪地區(qū)迅速構建起了環(huán)形防御陣地,這一巧妙的布局一舉切斷了高平越軍的南逃之路,將整個越軍346師牢牢地包圍在了其中。
幾天后,戰(zhàn)役進入更為激烈的階段。
2月24日,我軍在東、西、南三個方向對越軍發(fā)起了猛烈的攻擊。炮火連天,硝煙彌漫。
在經過七個多小時的激戰(zhàn),我軍將士憑借著頑強的毅力和堅定的信念,終于在25日凌晨成功占領了高平。
拿下高平后,我軍迅速向南挺進,準備對諒山發(fā)起攻擊。
當時,想要拿下諒山并非易事,尤其是其周邊的越軍據(jù)點給我軍帶來了極大的困擾。
這些據(jù)點如同釘子一般釘在了諒山的周圍,使得我軍無法直接對諒山發(fā)起有效的攻擊。
尤其是一個叫做“法國樓”的碉堡最難突破,也成為整個越戰(zhàn)中最難攻克的目標之一。
所謂“法國樓”,其實并不是一棟樓房,而是一座山的名字。
1943年,法國占領越南期間,法國人為了修筑一座強大且堅固的防御陣地,于是花費巨大的人力和物力,將一座山修成了一座碉堡。
相關資料顯示,“法國樓”是將一座山全部挖開,用兩米多厚的鋼軌筑壁,澆灌了混凝土,使其變成了一個鋼鐵地堡。
同時,其內部設計十分嚴謹細致,坑道縱橫交錯,仿佛地下迷宮。
禮堂、飯廳、房間一應俱全,水井、倉庫更是儲備充足,足以供千人長期堅守。
另外,還有多達300個射擊孔,全方位地防護著整個陣地,將整個碉堡武裝成一個無懈可擊安全陣地。
正因如此,法國樓還有一個恐怖的名字叫做“鬼屯炮臺”。
這還沒完,當時駐守鬼屯炮臺的是越軍的王牌部隊,第三師的“飛虎團”。
當時,飛虎團仗著精良的武器裝備和堅硬的地堡,狂妄地宣稱:“中國軍隊打不下同登?!薄巴谴虿幌?,他們就別想進諒山。”
當時我軍負責攻打鬼屯炮臺的是163師,在調集了大批火力進攻了好多輪,都未對其構成威脅。
我軍戰(zhàn)士在一次次沖鋒中付出了慘痛的代價,但是鬼屯炮臺依舊巍然屹立,幾乎沒有丁點的損失和傷亡。
后來我軍又進行了八次沖鋒,依然沒有進展。
其中最嚴重的一次,敵軍用強大的火力進行壓制,不僅全面封鎖住了我軍的進攻路線,更是令我軍傷亡慘重。
何國安的“奇謀致勝”
面對這樣的局面,指揮官們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
當時眾人清醒地明白,戰(zhàn)斗一旦進入膠著狀態(tài),長時間的消耗對于我軍來說是極為不利的。
正當戰(zhàn)局陷入僵持之時,當時邊疆人民自發(fā)組織了一支支后勤隊伍,為前線的戰(zhàn)士們提供后勤保障。
當時何國安也是其中一員。
當他們路過一處臨時救護點時,眼前的一幕慘狀令何國安心痛不已。他上前詢問后才知道,這些傷員都是攻打“鬼屯炮臺”時受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