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去世后,李訥經(jīng)常以普通群眾的悼念方式,跟隨人流進入毛主席紀念堂。1988年12月26日,毛主席誕辰日這天,李訥還是乘坐著公交車,早早地來到了毛主席紀念堂前。
這時,一名工作人員認出了李訥,并親切地與李訥打招呼。工作人員說,紀念堂有規(guī)定,像李訥這樣特殊身份的來賓,可以不用排隊。
當排隊的群眾得知此人就是毛主席的女兒時,紛紛圍了過來,有幾人小聲討論說:“臉長得多像江青。”
說到母女倆的長相相似。據(jù)江青身邊的工作人員回憶說,有一次,李訥從給江青辦信的人員手中,得到了一張群眾寄來的江青30年代時候的照片,不是劇照,李訥很喜歡。
李訥脫口說出:“漂亮的小媽媽。”在李訥看來,媽媽比她要好看。事實上,也是如此。
李訥曾說過,別人的家里是“慈母嚴父”,而她的家里卻是顛倒的。李訥不怕爸爸,有時卻怕媽媽。
“文革”初期,李訥在中央文革小組辦公室工作,之后調到了《解放軍報》。1970年,李訥下放到江西進賢縣的五七干校勞動。
當時,李訥的堂姐毛遠志,堂姐夫曹全夫都在這所干校里。在干校的日子,李訥對活潑開朗的大男孩徐志明產(chǎn)生了好感。兩人的戀情發(fā)展很快,曹全夫趕緊給毛主席打報告。
毛主席選擇尊重女兒的選擇,并在李訥的婚禮上,贈送了一套《馬克思恩格斯全集》作為結婚紀念品。
一年后,李訥生了個男孩。話說,李訥在懷孕期間,她和徐志明就有了矛盾,加上江青不喜歡這個女婿,便把女婿打發(fā)到外地的一所學校上學去了。
盡管也有很多人勸和,但最終這場婚姻還是遺憾落幕。李訥帶著孩子回到了北京生活。在北京,李訥先后任北京平谷縣委書記、北京市委副書記。
粉碎“四人幫”后,李訥的職務就被掛起來了。后面的幾年里,李訥一個人帶著小孩生活,日子過得很難。她完全融入了普通市民的生活中,買菜、拉煤都是她自己。
等小孩大些了,有時也會幫著李訥分擔一些家務事。1984年,毛主席的原衛(wèi)士長李銀橋和他的夫人韓桂馨調到了北京。夫妻倆受毛主席照拂,心里惦記著毛主席的女兒。
尤其是韓桂馨,不夸張地講,李訥是她帶大的。見面后,韓桂馨勸李訥再找一個伴,李訥很為難地說,她有那樣的母親,誰會要她呢!韓桂馨安慰李訥:“你還有毛主席領袖父親呢!”
在李銀橋夫婦的開導下,李訥打開了心扉。之后,李銀橋給李訥介紹了曾經(jīng)是毛主席警衛(wèi)員,退休前是云南怒江軍分區(qū)參謀長的王景清。
兩人都喜靜,愛好書法,都著很多共同的聊天話題。結婚前,李訥帶著王景清到秦城監(jiān)獄探望了江青。江青得知王景清書法不錯后,對這個女婿是很滿意的。
江青自殺后,李訥把她的骨灰放在了家里。1996年,山東諸城市委書記托人轉告李訥,說諸城是李訥姥姥的家鄉(xiāng),讓她抽空回去看看。該市委書記提到,江青的骨灰還在家里不好。
考慮到江青曾說過死后葬在家鄉(xiāng),可以將她安葬在諸城的鳳凰公墓。
李訥擔心放在諸城后,江青的骨灰怕出事。她說,那樣的話,她就更不孝了。后來,江青的骨灰還是葬在了北京的一個公墓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