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周的前兩天東升西落瘋狂發(fā)酵,但后面幾天又震蕩起來,這到底是怎么回事兒,難道這波行情真的到此結束了?下面給大家來捋一下思路!
大家注意最后一部分的【重要提示】,本篇的精華都在其中,大家可千萬不要忘記。
一,主力出逃
近期南下資金瘋狂凈流入,如果僅從凈流入集中程度以及密集度來看,當下達到了2021年1月-2月的情況。這個時間窗口,剛好是上一輪牛市的巔峰時期。
那時候,有一種聲音叫「南下?lián)寠Z港股定價權」。
從短期看港股的走勢,你會發(fā)現,喊的最兇這段時間,最看好這段時間,港股是橫盤的。
當下,港股眾人拍手叫好,連散戶看到一有回調,就沖進去加倉,
我們需要思考的是,你什么時候在別人都拍手叫好的時候,沖進去,能買到一個好價格,然后能賺到錢的?
這種情況有,但應該是極少的。
二,羊群效應
不只是港股,在A股也是這樣,去年九月底那波行情起來之前,大家有看到別人在喊A股市場好嗎?幾乎沒有!
但結果呢,很多人在七、八月份選擇割肉,結果市場直接飆升!
緊接著國慶節(jié),所有人都在說,節(jié)后還要漲,10.8號那天很多人進場直接被套!
都說,買在無人問津時,賣要人聲鼎沸際,想做到這一點最難克服的就是人性!
在投資市場中,很多人其實是沒有完整的投資理念的,所以就容易隨大流,別人做什么自己也跟著做什么,這就是羊群效應。
殊不知,股票市場本就是少數人賺錢的地方,我們要看的也是少數人的行為,也就是機構資金的行為。
為什么說在別人都說好的時候,買進去,恰恰不賺錢呢?很簡單,因為別人都是提前埋伏的,等你進場的時候恰好是拉升結束的時候!
三,利用工具
那我們應該怎么才能看清楚機構資金的動作呢?利用大數據,因為靠人去挖掘和分析數據太難了,
而大數據可以通過對原始交易數據的收集、篩選、整理和挖掘,
并通過模型進行比對后,我們就可以發(fā)現其中的特殊現象,比如「交易行為」數據,
尤其是像機構交易行為這樣,本身就具有連續(xù)性、規(guī)模性和重復性的特征的數據。比如下面這只股票:
大家注意看圖中的橙色柱體,它是「機構庫存」數據,是我用了十多年的大數據系統(tǒng)特有的,表達機構資金參與交易的意愿,
如果「機構庫存」數據持續(xù)時間越長,那就意味著參與交易的機構資金越多,也說明機構資金越看好!
從圖中標注的地方可以看出,其實在股價還沒有明顯啟動之前,機構資金就已經提前進場,甚至還會故意制造下跌來讓你出局,
所以,你以為是股價突然的拉升,但其實都是別人處心積慮設計的圈套,下面這只股票也是一樣:
這只股票的走勢更是大坑,在股價大幅上漲之前,先制造下跌的趨勢讓別人下車,這樣甚至可以拿到更低的籌碼,
而在你看到股價拉升之后,選擇進場,結果也只能淪為接盤俠!
這是機構資金提前布局的情況,那如果是機構資金壓根不看好的股票,會是什么樣的情況呢?看下圖:
上面這只股票,在股價進入下跌階段時,「機構庫存」數據也逐漸消失,如果看不到這一點的話,選擇抄底該股,結果可想而知!
本篇就聊到這里,關注小雅,隨時隨地帶給你不同視角。
聲明
以上內容來自網絡收集,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
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本人刪除,同時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敬請知曉。
此外,本人不推薦任何個股,不收會員,沒有社交群,也從不與任何人發(fā)生利益關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