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是勞動者的勛章,也是志愿者的禮贊。在太原柳巷銅鑼灣的街頭巷尾,總有一群身影穿梭于人潮與晨曦之間——他們不是聚光燈下的主角,卻用日復(fù)一日的堅持,將“奉獻”二字刻進城市的脈絡(luò)。太原新時代志愿中心的志愿者們,以無聲的行動詮釋勞動之美,用平凡的堅守書寫不凡的擔(dān)當(dāng)。
節(jié)假日的銅鑼灣路口,車流如織,人潮涌動。志愿者們手持引導(dǎo)旗,在斑馬線前反復(fù)揮動:“電動車請走非機動車道!”“行人請稍等,綠燈亮了再通行!”
面對亂停亂放的共享單車,志愿者們化身“城市拼圖師”,將東倒西歪的車輛歸位,擦凈車座上的雨水,像整理自家客廳般認(rèn)真。暴雨天里,他們冒雨扶起被風(fēng)吹倒的電動車;烈日下,他們用毛巾擦拭曬得發(fā)燙的車把手。“車輛整齊了,道路順暢了,大家心里就敞亮了。”志愿者小劉說著,又將一輛“迷路”的自行車推回指定區(qū)域。
午睡著的山西似乎一切都顯安寧,志愿者的身影已悄然出現(xiàn)在銅鑼灣的街角。他們整理共享單車的凌亂,俯身撿起被遺落的紙屑,在人流涌動的路口輕聲引導(dǎo)……沒有驚天動地的壯舉,只有瑣碎中沉淀的赤誠。
“彎腰千次,只為讓城市多一分整潔;站立數(shù)小時,只為守護行人腳下的安全。”志愿者小李的日記里,藏著無數(shù)個這樣的日常。他們用腳步丈量責(zé)任,把重復(fù)的動作化作對家園最深情的告白。
“請問地鐵站怎么走?”“附近有公共衛(wèi)生間嗎?”面對游客的詢問,志愿者們總是笑眼彎彎,耐心解答。他們說:“一句‘謝謝’就能驅(qū)散疲憊,能幫到人,心里就踏實?!?br/> 在銅鑼灣熙攘的人潮中,志愿者的紅馬甲是流動的燈塔。他們?yōu)槊月返暮⒆诱业郊胰?,攙扶步履蹣跚的老人過馬路,甚至記住常來問路的盲人按摩師的需求……這些細(xì)碎的溫暖,織就了城市最柔軟的底色。
“有人問我們圖什么?圖的是讓下一代看見,這座城值得被溫柔以待?!敝驹刚邎F隊負(fù)責(zé)人席勁俊的話道出了所有人的心聲。他們相信,每一次彎腰撿拾、每一次耐心指引,都在播種文明的種子。
五一前夕,志愿者們在服務(wù)點掛起“心愿墻”,寫下對城市未來的期盼:“愿每一雙手都能傳遞善意”“愿我們的堅持,讓更多人愛上這座城”……樸素的字句里,是對家園最深沉的愛。
這個五一,我們不歌頌宏大,只致敬平凡。太原新時代志愿服務(wù)中心的志愿者們,用汗水澆灌文明之花,用堅守傳遞城市溫度。他們不是超人,卻以凡人之力,點亮了人間煙火中最溫暖的星光。
勞動節(jié)快樂!致敬每一位默默奉獻的“你”!
加入我們,讓微光成炬,照亮太原的春夏秋冬。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