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見,即為福祉
暗夜與星光,心靈朝圣之路的激情燃燒
——評林雨詩集《飛翔的歲月》
作者:吊耳
捧讀林雨先生新近由世聯(lián)出版社出版的詩集《飛翔的歲月》,不禁為之心潮澎湃,感慨頗多。這本詩集裝幀精美大氣,內(nèi)容豐富厚重,收錄了作者近期創(chuàng)作的二百多首詩歌精品。由著名詩人金克義作序《詩一樣棲息在山宗水源》、著名詩人紀實文學作家(知音雜志社編輯室主任)柴壽宇作序《從莽莽林海中走來的行吟者》,書后還附錄了友人鄒艷華、素心的賞析文章,為詩集畫龍點睛、錦上添花。
認識林雨先生已三十年有余。在我的印象中,他在工作事業(yè)上干的風生水起,歷經(jīng)團委書記、企業(yè)黨委書記、政府部門一把手,是一個有能力、有擔當、有作為,履職盡責的好領(lǐng)導;在家庭生活中他是一位孝順的兒子、慈愛的父親、體貼的丈夫,總是盡心盡力地做好一切。
我想,可能是由于緊張而繁忙的行政工作消耗了他的精力和創(chuàng)作激情吧,這些年很少看到他的作品,偶有作品見諸報端,也令人感到意外。我欣喜地看到,經(jīng)歷了花開花落云卷云舒,從崗位上退下來的林雨在卸下了一身的疲憊和“袍服”后回來了,我所熟悉的詩人林雨又回來了。在短短的不到兩年的時間里,他的靈感被重新激活,作品呈井噴式爆發(fā)。這本《飛翔的歲月》就是他捧出的沉甸甸的創(chuàng)作成果。詩集按照主題分為故鄉(xiāng)之戀、林海放歌、赤子情懷、踏石留印、詩韻心聲五個部分。下面我就依照自己的拙思拙見,談?wù)勎业拈喿x感受。
■ 鄉(xiāng)愁,詩意表達割舍不斷的根脈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出生地,人們通常把呱呱墜地的衣胞之地,稱之為故鄉(xiāng)。有故鄉(xiāng),便有鄉(xiāng)愁。鄉(xiāng)愁,猶如一根無形無盡的長線,不論你走到天涯海角,永遠不棄不離地牢牢牽引著你。作為寫作者,鄉(xiāng)愁,是創(chuàng)作的根脈。林雨的故鄉(xiāng)在黑龍江五常,后又輾轉(zhuǎn)到內(nèi)蒙古阿爾山,他是從小吃著山區(qū)的玉米,啃著黑土地的土豆成長起來的。盡管他畢業(yè)不久就離開了故鄉(xiāng),后來又一直在各地供職,而他的詩歌創(chuàng)作,筆下流淌的,很多時候,還是阿爾山莽莽大林海、呼倫貝爾茫茫大草原那悠悠的鄉(xiāng)愁。品味《飛翔的歲月》這部詩集,我不時品味出詩人筆下那一縷縷濃濃的鄉(xiāng)愁。
在詩集里,有首書寫鄉(xiāng)愁的短詩,觸動了我的心靈,讓我想起魂牽夢縈的老家,也牽動我心中久久埋藏的鄉(xiāng)愁。這首詩就是《去遠方》。詩的開頭這樣描寫:“
為了給靈魂尋找一個安靜的地方,/我要告別:/思念的村莊/眷戀的故鄉(xiāng)。/在杜鵑花盛開的時節(jié),/開始漂泊流浪。/那片傷感的云海,/那抹疲憊的夕陽,/那棵長著眼睛的白樺樹,/也為我流淚心傷。/我要揣著/那顆飽經(jīng)風霜的心,/我要揮動/那雙寫滿滄桑的翅膀,/我要重新拾起/那些無人問津的詩歌,/一起向著遠方,/向著無盡的天空飛翔……”?!皞械脑坪!?、“疲憊的夕陽”、“長著眼睛的白樺樹”等意象疊加的運用,增加了詩人回憶起老家的濃厚氛圍,幾十年的光陰轉(zhuǎn)瞬即逝,詩人早早離別故土,遠在他鄉(xiāng)。而人在異地,心卻仍然駐扎在兒時的故鄉(xiāng)。詩人走出故鄉(xiāng),一晃就是幾十年。幾十年,在人生長河中,既漫長,又短暫。詩句中,我讀出了詩人對時光易逝的哀婉和嘆息。我猜想,詩人在創(chuàng)作這幾句詩時,眼里定然滾動著悲喜交加的淚珠。
而另一首詩《我的天堂》更是讓人痛徹心扉,“
死時,我要選擇水葬。/這樣,就能回到,/我成長和出發(fā)的地方/——哈拉哈河,/我熱戀的源頭,/我永遠的故鄉(xiāng),/我向往的天堂!/有了你,/今生所有的坎坷和不幸,/都不再是風雨交加的迷惘;/有了你,/今生所有的失意和痛苦,/都不再是撕心裂肺的悲傷!”。這首《我的天堂》情感真摯且富有感染力。詩里將哈拉哈河視作永遠的故鄉(xiāng)和向往的天堂,能深切感受到詩人對這片土地深深的眷戀。詩中把坎坷不幸、失意痛苦這些經(jīng)歷與河流的意象相對比,凸顯出河流帶來的慰藉和力量。哈拉哈河仿佛是心靈的港灣,承載著所有的情感,讓人無論經(jīng)歷多少苦難都能找到慰藉,那種將它視作靈魂歸處的情感特別動人。“死時,我要選擇水葬。這樣,就能回到,我成長和出發(fā)的地方”,這種直白又濃烈的表達,一下就把對故鄉(xiāng)的深情凸顯出來了。
此外,還有一首很有意味的詩《別樣的風景》:“
曾經(jīng)的風雨/改變了你的行程/從此不再/履行草原的約定//望著你/漸行漸遠的背影/霧靄里/升起了一道靚麗彩虹//你雖然成為別人的風景/卻依然濕潤了我的眼睛……/那隨風搖曳的格桑花/可是我心中絢麗的永恒?!”。詩里將曾經(jīng)風雨、漸行漸遠的背影、霧靄中的彩虹、隨風搖曳的格桑花等意象巧妙融合,營造出一種略帶遺憾又充滿美感的氛圍。風雨、背影、彩虹、格?;ǎ嬅娓袧M滿。“曾經(jīng)的風雨,改變了你的行程”感覺有一種無奈又惋惜的氛圍,就好像因為一些不可抗的因素,兩個相慕的人沒辦法繼續(xù)最初的約定;“你雖然成為別人的風景,卻依然濕潤了我的眼睛……”看著對方離去,霧靄中升起的彩虹就像一種別樣卻略帶凄美氛圍的慰藉。格?;ㄏ笳髦篮茫詈笥梅磫柋磉_心中對這份美好是否永恒的不確定。
■ 親情,詩意表達取之不盡的源泉
不論是創(chuàng)作詩歌,還是寫作散文,書寫親情,都是個永恒話題。它就像一股清澈的山泉,在詩人和作家心中汩汩流淌,永不斷流和枯竭。林雨的詩歌創(chuàng)作,也概莫能外,書寫親情的作品,占據(jù)的比例較大,而且,似乎年年在寫,歷經(jīng)多年,總也寫不完。
詩集中有首寫親情的詩,題目叫《母親》,詩中寫道:“
日復(fù)一日/年復(fù)一年/母親用寶貴時光/一針一線/把太陽和月亮/密密麻麻縫成/一串串一行行/春的綠夏的香/秋的果冬的霜/針扎在心上/線繡在腳下/為遠走他鄉(xiāng)的兒女/送去擔心和屬望//母親累了/可從不說累/微笑始終寫在臉上/母親一生都在操勞/但我卻聽不見/她棒槌砸落石板的聲音/夜風從枝條抖落的聲音/母親啊母親/我只能站在遠方的遠方/靜靜地望著/家的方向。這首《母親》堪稱經(jīng)典意象的情感表達。概括起來有以下幾點:一是時空的具象化?!疤柡驮铝痢北豢p成“春綠、夏香、秋果、冬霜”,將自然時序轉(zhuǎn)化為母親的生命軌跡。母愛是潤澤兒女的清泉,伴隨一飲一啜,綿綿不絕。二是沉默的犧牲?!鞍糸吃衣涫宓穆曇簟卑涤鱾鹘y(tǒng)勞作,但“聽不見”凸顯母親隱忍的付出,與詩中“打在兒身,痛在娘心”的犧牲感相通?!拔⑿κ冀K寫在臉上”對應(yīng)“母親從不說累”的堅韌形象。三是距離的張力?!斑h方的遠方”與“家的方向”形成空間撕裂感,從而深化了游子的愧疚,“一切遠行者的起點是與母親告別,終點是回歸她的衰老”。這首詩飽含深情,字里行間都能感受到詩人對母親深深的敬愛與眷戀,讀罷讓人唏噓不已,沉默良久、感動良久,產(chǎn)生強烈的共鳴。
還有一首題目叫《清明節(jié)思父》。詩中寫道:“
十年生死兩茫茫/父親,在另一個世界/過得可安詳?/追憶激情燃燒的歲月——/“爬山虎”拖來滿山棟梁,/“大解放”運走無限風光。/父親啊,你可知,/沒有你的日子,/再亮麗的景色也不覺得美,/再高檔的酒菜也不見得香。/清明雨紛紛,/別淚痛斷腸。/青山默垂首,/折柳寄哀傷”。我用心品讀這首詩時,心靈受到深深震撼。詩人用樸實無華、通俗易懂的語言,表現(xiàn)出他人生中那些永遠涂抹不掉的對父輩生死相隔的念想。跨越山海,超越時空,直擊人心,讀著讀著,我的眼眶不知不覺已經(jīng)濕潤。
詩歌開篇“十年生死兩茫茫”化用蘇軾悼亡詞,將時間跨度(十年)與生死界限交織,凸顯思念的綿長與無力感。這種時空張力在清明文化中尤為深刻——“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的經(jīng)典意境,而本詩“清明雨紛紛,別淚痛斷腸”以簡練筆觸承接傳統(tǒng),強化了節(jié)日特有的哀思氛圍。詩人通過“爬山虎拖來滿山棟梁”“大解放運走無限風光”兩個勞動場景,將父親形象凝練為時代建設(shè)者的縮影:“爬山虎”(林業(yè)工人拖運木材的重型機械)與“大解放”(運材卡車)象征父親在艱苦年代的奉獻精神,突顯出父親“一生少言寡語,卻從未停歇勞作”的典型形象;“棟梁”“風光”的隱喻,暗含父親用汗水澆筑社會發(fā)展的基石。
詩歌后半段聚焦“失去”的永恒傷痛:“再亮麗的景色也不覺美,再高檔的酒菜不見得香”,直指父親作為生活情感載體的不可替代性。父親的存在早已融入生活肌理;“青山默垂首,折柳寄哀傷”以擬人化自然景物承載哀思,延續(xù)了杜牧詩中“雨”的意象傳統(tǒng),同時賦予柳枝新意,體現(xiàn)天人同悲的東方哲學。全詩語言質(zhì)樸卻暗藏洶涌,口語化呼喚:“父親啊,你可知”打破詩歌韻律,如泣如訴的傾訴感直擊人心,“父親,我們想你”的痛徹心扉;詩尾對父親離世細節(jié)的省略,酷似國畫藝術(shù)的留白,反而強化了“十年”累積的思念重量,契合中國式哀思“淚流心底”的隱忍表達。
此詩以個人悼父之痛為起點,最終抵達傳統(tǒng)文化中“慎終追遠”的普世價值。詩中父親的勞動者形象,既是家族血脈的根脈,亦是一個時代的集體記憶。此詩正是以詩為媒,完成了一場跨越生死的精神祭祀。
另一首寫給妻子的詩《人日子想人事兒》,這首詩的題目本身就非常吸引眼球,主題思想獨特且耐人尋味:“
人啊,/何必日日夜夜,/忙碌奔波。/切莫:/愧對大美山河,/蹉跎韶華歲月……/汗水,/描繪的生活底色,有時,/嘗一口,/又苦又澀,/那是:/血與淚的凝結(jié)……/人啊,/財富,/不要擁有太多,/只要:/能平凡地生活!/未來:/巴掌大的土地,/足夠,/埋葬你和我!”。
此詩以妻子為傾訴對象,在“血淚凝結(jié)”的苦澀中提煉出愛的純度,最終回歸土地隱喻的生命循環(huán)。其精神脈絡(luò)上承古典詩詞對貧賤、生死、自然的思索,卻以現(xiàn)代口語重構(gòu)為一封致普通人的情書——恰如元稹“報答平生未展眉”的深情,在微小土地上種出了永恒的花。這首詩有三層涵義:一是對勞苦中的尊嚴書寫?!?/p>
汗水描繪的生活底色/血與淚的凝結(jié)”呼應(yīng)元稹《遣悲懷》中“野蔬充膳甘長藿,落葉添薪仰古槐”——以質(zhì)樸筆觸賦予艱辛以詩意崇高。二是對婚姻情感的深層隱喻?!皣L一口又苦又澀”的共苦體驗,暗合《遣悲懷》“顧我無衣搜藎篋,泥他沽酒拔金釵”的夫妻相守,彰顯貧賤中的真情。三是對超越生死的承諾。末句“
巴掌大的土地足夠埋葬你和我”,以土地意象承接蘇軾“青山只埋骨,天地不埋才”的豁達,將愛情升華為生死同穴的永恒。
■游歷,詩意表達永遠追求的遠方
游歷,是靈魂的遠行,每一步都踏在詩的韻腳上,向著遠方的星辰大海,永不停歇”;遠方,是一首永遠寫不完的詩,詩人在游歷的時光里,以腳步為筆,以風景為墨,書寫著對生活和生命的無盡思考,讓我在每一個轉(zhuǎn)角都能遇見新的詩意與美好,感受別樣的溫暖和希望。
在《背包客》中,詩人娓娓道來:“
我的抖音,/記錄著,/我的過往;/我的手機,/配上我的行囊,/伴隨我漂泊流浪。/我是:/文字垃圾經(jīng)銷商,/到處兜售,/被人譏諷的詩行……/告別,/溫暖如春的南方,/回到,/久別寒冷的故鄉(xiāng),/多想,/描繪一路風光。/誰承想:/潑墨成冰,/落筆成霜!”。
《背包客》以獨特的視角勾勒出一位漂泊者的生活剪影與內(nèi)心世界,在看似簡單的字句中蘊含著深沉的情感與復(fù)雜的人生況味。詩開篇便將“抖音” 與 “手機” 引入,這兩個極具現(xiàn)代感的意象,不僅是記錄過往的工具,更象征著當代人在數(shù)字時代下的精神寄托。而 “行囊” 則是傳統(tǒng)意義上漂泊者的標配,它承載著物質(zhì)的需求,更承載著詩人的夢想與孤獨。這三者的組合,構(gòu)建出一個跨越現(xiàn)實與虛擬、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的漂泊場景,讓讀者瞬間感受到詩人在時代洪流中的孤獨與迷茫?!拔淖掷?jīng)銷商” 這一獨特的自我定位,堪稱神來之筆。它將詩人的創(chuàng)作與商業(yè)行為進行了一種戲謔的類比,暗示著詩人在創(chuàng)作道路上的不被理解與自我懷疑。“到處兜售,被人譏諷的詩行” 進一步強化了這種孤獨與無奈,使讀者仿佛看到一位背著行囊、懷揣著詩稿卻無人問津的落魄文人形象。詩中 “溫暖如春的南方” 與 “久別寒冷的故鄉(xiāng)” 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南方的溫暖象征著舒適、希望與夢想,而故鄉(xiāng)的寒冷則代表著現(xiàn)實的殘酷與失落。這種地理上的對比,實際上反映了詩人內(nèi)心的情感落差。告別溫暖的南方,回到寒冷的故鄉(xiāng),詩人本想 “描繪一路風光”,卻遭遇 “潑墨成冰,落筆成霜” 的困境,這不僅是創(chuàng)作上的挫折,更是人生理想與現(xiàn)實碰撞后的無奈。整首詩語言簡潔質(zhì)樸,沒有華麗的辭藻堆砌,但卻字字珠璣,蘊含著深刻的哲理。
《夕陽無限好》則是一首余暉中的生命之歌:“
人生啊/已走過一大半/臉上的皺紋/恰似腳下坎坷的路/深深淺淺/曲曲彎彎/滿頭銀發(fā)/可是曾經(jīng)的信念/扯斷的絲線/今又重新拾起/用拙劣的詩句/編織希望的明天/凝望遠方的晚霞/縱橫的淚水/左眼是苦/右眼是甜”。
這首詩在寥寥數(shù)語間勾勒出歲月的滄桑與生命的深沉。詩人以凝練而富有張力的筆觸,將人生暮年的感悟娓娓道來,使讀者在品味詩句的同時,也能感受到那份對過往的沉思和對未來的期許。詩的開篇“人生啊,已走過一大半”,如暮鼓晨鐘,直接而有力地將讀者帶入了一個歷經(jīng)風雨的人生視角。這簡單的一句,沒有過多的渲染,卻蘊含著無盡的感慨。它仿佛是一位老者在歲月的長河畔駐足回首,對自己走過的漫長道路發(fā)出的一聲輕嘆。接下來,“臉上的皺紋,恰似腳下坎坷的路,深深淺淺,曲曲彎彎”,運用了生動的比喻,將臉上的皺紋與腳下的坎坷路相類比,形象地描繪出人生的艱辛與曲折。皺紋是歲月的刻痕,每一道都記錄著生活的酸甜苦辣;而坎坷的路則象征著人生旅途中的挫折與磨難。這種具象化的表達,讓讀者能夠直觀地感受到歲月在詩人身上留下的印記,也引發(fā)了人們對人生起伏的共鳴。“滿頭銀發(fā),可是曾經(jīng)的信念,扯斷的絲線,今又重新拾起” 這幾句,充滿了哲理與詩意。銀發(fā)是歲月的象征,而曾經(jīng)的信念如同扯斷的絲線,暗示著在人生的旅途中,信念可能會遭遇挫折和動搖。然而,“今又重新拾起” 則展現(xiàn)出一種堅韌不拔的精神和對生活的熱愛。詩人沒有被歲月的滄桑所打倒,而是在暮年重新找回了那份信念,用 “拙劣的詩句,編織希望的明天”。這里的 “拙劣” 并非真正的貶低自己的詩句,而是一種謙遜的表達,更凸顯出詩人對生活的積極態(tài)度和對未來的美好憧憬。
詩的結(jié)尾“凝望遠方的晚霞,縱橫的淚水,左眼是苦,右眼是甜”,將情感推向了高潮。晚霞是夕陽的余暉,象征著人生的暮年。凝望晚霞,詩人的淚水縱橫,左眼的苦是對過去艱辛生活的回憶,右眼的甜則是對人生中美好瞬間的感恩。這種矛盾而又統(tǒng)一的情感表達,深刻地揭示了人生的復(fù)雜性和多樣性。人生既有苦難,也有甜蜜;既有挫折,也有希望。在歲月的盡頭,詩人以一種豁達的心態(tài)接納了這一切,將苦與甜融合在一起,形成了一種獨特的生命感悟。此外《晨起登山有感》《清晨,推開窗》等詩篇也都各具特色,令筆者印象深刻。
在鋼筋水泥構(gòu)筑的都市森林里,人們步履匆匆,被生活的瑣碎與壓力裹挾前行。而林雨的“詩與遠方”以及他的心靈朝圣之路就顯得尤為珍貴,宛如暗夜中的星光,點燃內(nèi)心對自由與美好的渴望。它不是遙不可及的虛幻夢境,而是生命深處對詩意棲居的追尋,是跨越現(xiàn)實藩籬、奔赴精神家園的永恒向往。
■ 琴瑟,詩意表達高山仰止的和鳴
琴瑟在中國文化中是具有深厚象征意義的樂器。琴瑟所代表的和諧與激情活力,和“高山仰止”所蘊含的對高尚事物的崇敬向往,在文化層面相互呼應(yīng)。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人們追求品德的高尚,如同追求琴瑟演奏出的和諧美妙之音。古代文人雅士既注重自身品德修養(yǎng)達到“高山仰止”的境界,又喜愛通過琴瑟之音來陶冶情操、表達心境。我看到時光倒流,往事越千年,在詩人的筆下又生發(fā)出許多令我感佩的情感和精神上的共鳴。
在《讀冬梅島詩作有感》中,詩人寫到:“
天生愚魯,/缺乏情操,不懂,/詩的韻律,/詞的曲調(diào)。也曾,/舞文弄墨,/代筆捉刀。/附庸風雅,/自恃清高,/但在詩中,/很少聽到:/激情的戰(zhàn)鼓,/催征的號角。/冬梅島啊,/自從讀了你的詩,/才懂得,/什么是:/生命的神圣,/靈魂的崇高!/冬梅島啊,/自從與你,/相識相知,/才明白,/詩人的靈魂,/如冬日的火苗,/永遠燃燒!”。
這首《讀冬梅島詩作有感》通過強烈的自我剖析與精神覺醒,展現(xiàn)了詩歌對靈魂的震撼性啟迪。詩人以“天生愚魯,缺乏情操”開篇,坦承自身對詩歌形式(韻律、曲調(diào))的淺薄理解,并辛辣諷刺過往創(chuàng)作“附庸風雅,自恃清高”的虛偽性。這種自省呼應(yīng)了杜甫“憂國傷時”的創(chuàng)作觀——真正的詩歌需超越技巧,承載精神重量。
詩中“激情的戰(zhàn)鼓,催征的號角”的缺失,暗示舊作缺乏時代使命感;而冬梅島詩歌則賦予其“生命神圣,靈魂崇高”的認知飛躍。這種轉(zhuǎn)變印證了詩歌的本質(zhì)是靈魂的燃燒。此詩絕非簡單的贊頌,而是一部精神啟蒙的宣言:它宣告真正的詩歌應(yīng)如冬梅,于冰雪中淬煉出熾熱的靈魂之火,最終在讀者心中點燃永恒的光明。正如詩末所喻,詩人的使命正是以文字為火種,照亮人類精神的幽暗之境。
在《答世增兄》一詩里,詩人寫到:“
告別了,/冬天的夢,/一路南行。/驚蟄日,/候蟲聲……/莫道春來早,/柳醒聽蛙鳴。/千里寄別情,/暫棲沐春風。/待到百花開,/與君再相逢”。
這首詩歌恰似淺吟低唱間的詩意情長,宛如一幅徐徐展開的淡雅水墨畫,以細膩的筆觸勾勒出離別與期待的情感畫卷,充滿了古典詩意與現(xiàn)代情懷交織的獨特韻味。
在情感表達上,詩歌呈現(xiàn)出一種含蓄而深沉的情感基調(diào)。開篇“告別了,冬天的夢,一路南行”,簡潔而有力地表達了一種訣別過去、奔赴未來的決心?!扒Ю锛膭e情,暫棲沐春風”,詩人在千里之外將自己的離別之情寄寓其中,“暫棲” 一詞透露出一種漂泊之感,而 “沐春風”又為這份漂泊增添了一抹溫暖和慰藉。最后 “待到百花開,與君再相逢”,則直白地表達了對友人的期待和重逢的渴望,這種情感在前面含蓄的鋪墊下,顯得更加真摯動人。
從語言風格來說,整首詩語言簡潔明快,用詞精準,具有很強的節(jié)奏感和韻律感。詩句長短錯落,讀起來朗朗上口,仿佛能讓人感受到詩人在吟唱時的抑揚頓挫。同時,詩歌的語言又不失典雅,如“莫道春來早,柳醒聽蛙鳴”,既有口語化的自然流暢,又有古典詩詞的韻味,展現(xiàn)了詩人深厚的語言功底。
詩集中有多首贈詩,其中有一首《送給冬青詩社社長》寫的非常精致:“
我不想/在你的生日時/僅僅送去一句/簡單的祝福/“人生不管遇到什么災(zāi)難,/都別忘了明天的日出?!?這是,小時候媽媽的叮囑/黑暗中徘徊/遇見了你/如追尋的那道光束/惟愿升起時,照亮/詩和遠方前行的路”。
這首詩宛如一顆溫潤的珍珠,在質(zhì)樸的語言中蘊含著真摯且深沉的情感,它不僅僅是對一個人生日的祝福,更像是一場心靈的對話。詩的開篇便展現(xiàn)出詩人的真誠與用心:“
我不想 / 在你的生日時 / 僅僅送去一句 / 簡單的祝福”。這種直白的表述打破了常規(guī)生日祝福的模式,給人一種不流于俗套的感覺,讓讀者瞬間對接下來的內(nèi)容充滿了期待。這種拒絕簡單與敷衍的態(tài)度,從一開始就奠定了整首詩情感的厚重基調(diào),暗示著接下來的話語必定是經(jīng)過深思熟慮且飽含深情的?!?blockquote id="3N7DE979">人生不管遇到什么災(zāi)難,/ 都別忘了明天的日出。” 這句詩如同一個時光膠囊,封存著小時候媽媽溫暖的叮囑。
黑暗中徘徊,/ 遇見了你,/ 如追尋的那道光束”,這三句詩運用了生動的比喻,將情感推向了一個新的高度。整首詩語言簡潔明了,沒有華麗的辭藻堆砌,但卻以其真摯的情感和巧妙的構(gòu)思打動人心。
在《飛翔的歲月》里,作者以赤子之心,熾情謳歌了對家鄉(xiāng)故土的永恒眷戀;傾情表達了對森林草原河流的無比向往;深情抒發(fā)了對祖國父母親人朋友的無限熱愛。詩集宛如夜空中閃爍的繁星,每一首詩都是一顆獨特的星辰,散發(fā)著迷人而又各異的光芒。它在我們心靈的湖面上投下石子,激起層層漣漪,讓我們在喧囂的世界中尋得一片寧靜的詩意角落。當我們合上這本詩集,那些詩句仍在心中回蕩,如同悠揚的旋律,余音裊裊。相信它會在詩歌的長河中留下自己的印記,繼續(xù)感染和啟發(fā)著更多在文字中尋覓真意的人。
作家小檔案:
吊耳,本名孫敬偉。中國詩歌學會、全國公安文聯(lián)、吉林省作家協(xié)會會員,首屆全國公安文化理論高級研修班學員。在大陸和臺灣發(fā)表文學作品若干,獲獎若干。著有《時代的乳房》《琴劍詩系·孫敬偉詩選》。
(作者:吊耳2025-06-16發(fā)于現(xiàn)代詩歌網(wǎng))
現(xiàn)代詩歌網(wǎng)稿酬及版權(quán)聲明:
①現(xiàn)代詩歌網(wǎng)為原創(chuàng)現(xiàn)代詩歌交流平臺,尊重原創(chuàng)作者之一切合法權(quán)益,歡迎分享,但如欲轉(zhuǎn)載至其他網(wǎng)站、公眾號或使用本站發(fā)表之原創(chuàng)作品,必須征得原作者許可,可與本站溝通聯(lián)系原作者。
②歡迎投稿,現(xiàn)代詩歌網(wǎng)公眾號主要發(fā)布詩人原創(chuàng)組詩,投稿作品需提交3首以上(5-10首為佳)并附上作者簡介及相片一張,一般情況三日內(nèi)可發(fā)布。對于作品數(shù)量不夠、質(zhì)量欠佳、風格不符(如散文、古體詩等)的投稿,可能只會安排現(xiàn)代詩歌網(wǎng)網(wǎng)站發(fā)布,請移步查看。
③我們尊重每一首原創(chuàng)詩歌,深信所有字符經(jīng)過心靈打磨后都飽含深情,所有投稿需為本人原創(chuàng)且不侵犯他人任何權(quán)益,自負文責,可微信投稿: aaaaaliutao
④發(fā)布于現(xiàn)代詩歌網(wǎng)的詩歌暫無稿酬,所得收益用戶平臺服務(wù)器、日常維護及編輯酬勞,投稿者的投稿行為即視同意該方案。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