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有什么哄睡技巧是可以讓孩子和家長受益無窮的,那一定是固定的睡前流程,沒有之一。
固定的睡前流程對于嬰幼兒的影響遠遠超越了對成人的影響。
成人即使不做這些流程也能倒頭就睡,實在睡不著我們也不會去鬧人。
但是嬰幼兒可能做不到,在實現(xiàn)自主入睡之前,他們的睡總是要靠別人“哄”,睡前的活動狀態(tài)則會直接影響“哄”的難易程度。
倘若你家每晚睡前都是雞飛狗跳,多半是沒有固定的、合理的睡前流程。
01
為什么要有固定的睡前流程
1、建立入睡條件反射
固定的睡前流程會給寶寶形成一個條件反射:要睡覺了。
對于小嬰兒來說,給他們講道理是行不通的,尤其是1、2歲的孩子,能自主控制身體,自由行走,獨立自主意識也開始冒芽。
你告訴他該睡覺了,他不會乖乖聽話的。
但是如果我們從寶寶出生以后就刻意執(zhí)行睡前流程,讓寶寶形成習慣,入睡抵抗就會減輕很多。
2、促進生物鐘的形成
新生兒出生的時候還沒有形成生物鐘,所以分不清白天黑夜,一天的絕大部分時間都在睡眠中度過。
我們需要做的是幫助寶寶形成對白天和黑夜的認知,促進生物鐘的建立,首要措施就是區(qū)分白天和黑夜的活動狀態(tài)。
吃、玩、戶外能夠促進白天生物鐘的形成。
固定的睡前流程能夠促進夜間生物鐘的形成。
在固定的時間、固定的地點執(zhí)行固定的流程,這種穩(wěn)定的秩序能夠幫助寶寶快速建立生物鐘。
3、培養(yǎng)孩子良好的作息規(guī)律
有的家長抱怨說自己的孩子每天晚上都會玩到23點左右才睡覺,次日會睡到10點,然后午覺又不知道會推遲到幾點鐘。
也有的家長很惆悵,完全摸不準自己的寶寶幾點有困意,什么時候該哄睡。
其實這些煩惱都和“作息規(guī)律”有關系。
因為沒有固定的作息規(guī)律,寶寶不知道什么時候該睡,什么時候該醒,家長不知道什么時候該哄睡,日常生活就會變得一團糟。
4、有助于寶寶形成內(nèi)在的秩序感,增加安全感
孩子們需要一種習慣和可預測性來保障他們感情上的安樂和面臨全新世界時的條理性和安全感---摘自《韋氏嬰幼兒睡眠圣經(jīng)》
固定的睡前流程可以讓寶寶知道下一步會發(fā)生什么事情,比如當音樂響起的時候,寶寶就會知道媽媽即將給自己洗個熱水澡,洗完之后還會溫柔的給自己做個撫觸按摩。
這一切流程都是可預測可期待的,寶寶的安全感就會很充足。
對于家長來說,固定的睡前流程可以更好的育兒,把握孩子的一舉一動,合理安排育兒和其他事情,不會手忙腳亂,毫無頭緒。
02
不同月齡的寶寶
需要不同的睡前流程
睡前流程包括:換尿不濕、換衣服、撫觸按摩、講故事、看繪本、聽音樂、洗澡、輕拍等各種方式。
不論是哪種方式,都需要遵循一個原則:
必須是舒緩放松、能夠讓嬰兒情緒平穩(wěn)下來的活動。
不同月齡的寶寶睡眠規(guī)律不同,所以需要相應的睡前流程:
1、未滿月的寶寶
未滿月的寶寶吃吃睡睡,清醒時間較短,所以大多是吃著就睡著了,睡前流程可以是:
◆洗澡換衣服(不洗澡的話,換衣服是必須的)
◆調(diào)暗燈光、預備夜晚睡眠環(huán)境
◆撫觸按摩
◆吃奶、關燈入睡
特殊說明:新生兒階段的奶睡是很正常的,不需要刻意干預。
2、1.5-3個月的寶寶
這個階段的寶寶晝夜節(jié)律已經(jīng)形成,清醒時間逐漸增長,睡前流程可以是:
◆洗澡換衣服(不洗澡的話,換衣服是必須的)
◆吃奶(盡量喂飽,不要讓寶寶奶睡,培養(yǎng)吃睡分離)
◆調(diào)暗燈光、預備睡眠環(huán)境
◆放音樂進行撫觸按摩、和寶寶輕柔的說話
◆告訴寶寶該睡覺了
◆關燈哄睡(床上輕拍、或白噪音哄睡)
特殊說明:
這個階段有意識的實施吃睡分離非常重要,因此要將吃奶和哄睡分開進行。
哄睡的理想方式是床拍,但是很多寶寶可能需要走、搖,這種情況則需要另外的改善方式,此文先不做詳細描述。
3、4-8個月的寶寶
這個階段的寶寶睡眠規(guī)律已經(jīng)逐漸建立起來,夜間睡眠逐漸拉長,日間睡眠逐漸減少,哄睡流程可以是:
◆吃奶
◆告訴寶寶該睡覺了
◆口腔清潔
◆洗澡換衣服
◆調(diào)暗燈光、預備睡眠環(huán)境
◆放音樂、撫觸按摩
◆關燈哄睡
4、9-12個月的寶寶
這個階段的寶寶如果睡眠能力發(fā)展起來的話,就不需要大人的哄睡了,而是在大人的陪伴下就可以自主入睡,如果沒有發(fā)展起來,那就繼續(xù)哄睡。
◆吃奶
◆告訴寶寶該睡覺了
◆口腔清潔
◆洗澡換衣服(洗澡不是必須,洗漱是必須)
◆放音樂/看繪本/和寶寶聊天
◆關燈、看護入睡/哄睡
其實這段流程的后半部分(洗漱、看書、關燈哄睡),可以一直延用到學齡前。
03
做到這5點
睡前流程才有效
流程有沒有效果,和如何實施流程的細節(jié)有很大的關系。
1、掌握好時間,提前實施
一套睡前流程實施下來,至少需要半個小時,流程實施的過程必須是舒緩輕柔的,而不是趕鴨子上架火急火燎的,家長自己首先就急了。
這樣的話就達不到促進睡眠的效果。
因此,建議家長至少提前1個小時進入睡前流程的狀態(tài)。
比如,寶寶一般是在晚上20點睡著,那么我們至少應該在19:15的時候著手準備,開啟睡前流程。
2、持之以恒,形成習慣
固定的睡前流程建立至少需要2-3周的時間。
我們需要在每一天重復同樣的步驟,然后才能逐漸形成習慣。
如果三天打魚兩天曬網(wǎng),寶寶也會產(chǎn)生混亂,到底哪樣才是睡覺的信號呢?
我建議家長不要把建立睡前流程這個事情當做刻板的任務來完成,其實仔細想想,這些睡前流程中很多活動都是有助于親子關系建立的。
比如撫觸按摩、和寶寶說話、看繪本、講故事等,都是和寶寶互動交流的好時機,是非常有愛的活動,也是高質(zhì)量的親子陪伴。
如果孩子總是在這種輕松溫馨的流程中入睡,他們將會很期待上床睡覺這段時間,因為可以和爸爸或者媽媽親密接觸。
從這個角度看待睡前流程,就不會覺得有壓力啦。
3、家人統(tǒng)一標準,不要因人而異
睡前流程的建立需要持續(xù)的固定的實施,所以,參與哄睡的家人要按照這個流程標準執(zhí)行,不要因為換了人哄睡,流程就發(fā)生了變化。
變來變?nèi)サ牧鞒?,會讓寶寶產(chǎn)生錯亂,也會違背我們建立固定睡前流程的初衷。
大多數(shù)家庭都是媽媽承擔哄睡這個任務,所以一個人操作起來不太容易出現(xiàn)流程錯亂的情況。
但如果其他家人會參與哄睡工作,建議媽媽可以將睡前流程“上墻”標識出來,提示家人。
4、靈活處理,隨機應變
有時候會遇到這樣一種情況:比如現(xiàn)在該進入到撫觸按摩的環(huán)節(jié),但是寶寶已經(jīng)發(fā)出睡眠信號,那接下來的環(huán)節(jié)還要不要繼續(xù)做下去?
或者寶寶在睡前流程還沒有啟動之前就已經(jīng)困了,那今天的睡前流程要不要做?
這種情況,我們應該靈活處理,跳過某個環(huán)節(jié)直接哄睡或者今天不執(zhí)行睡眠流程直接哄睡。
先保證寶寶正常入睡,接下來再去考慮,為什么會出現(xiàn)這種情況,是入睡流程的時間啟動的過晚是?還是白天小睡不當造成夜晚過度疲倦?
流程雖然是固定的,但是我們可以根據(jù)寶寶的具體情況進行調(diào)整,尤其是剛開始實施入睡流程的時候,難免把握不好時間,早了或者晚了,多觀察多調(diào)整即可。
5、流程最后一步的環(huán)境最好在床上/臥室
不論是哪個階段的睡前流程,最后一步都應該是在床上。
依賴抱睡、走睡的寶寶的最后一步也應該是在臥室,不要在客廳、沙發(fā)或者其他地方完成睡前流程的最后一步。
因為入睡前的環(huán)境和睡眠周期轉(zhuǎn)換時的環(huán)境不一致,是造成寶寶中途醒來的一個原因之一。
讓寶寶逐漸喜歡上在床上度過睡前的這一小段時光。
隨著孩子漸漸長大,睡眠習慣會變得越來越重要。
如果孩子感覺睡前相處的時間是輕松愉快的,他就會很期待那段時間,而不是總拖拉著不肯上床。
久而久之,孩子就會知道到哪個時間點他應該換睡衣、刷牙、上床了,他會主動去做這些事情,也會習慣每天的睡前互動,知道這些活動的時間限度與尺度。
如果你正在被寶寶入睡太晚、作息不規(guī)律的情況煩惱著,不如試試這個方法,建立一套適合寶寶的睡前固定流程,改善作息習慣吧。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