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多久沒完整追完一部「青春劇」了?
作為曾經(jīng)年輕觀眾最熱愛的類型劇之一,如今青春劇在仙俠、年代等題材的夾擊下,正陷入「吸引力低迷」的創(chuàng)作困境。
這種困境的根源,在于注意力稀缺時代的「刷劇耐心」降低——觀眾能在5分鐘內(nèi)品出劇集的「質(zhì)感、品相」,一旦察覺到無聊或套路化,便會毫不猶豫棄劇。
于是創(chuàng)作者習慣用「強沖突開場 + 快節(jié)奏反轉(zhuǎn)」制造一個留住觀眾的「鉤子」,但隨著觀眾審美疲勞,大家反而渴望在屏幕上看見「像真的活過」的故事,同時創(chuàng)作者也應(yīng)該思考如何讓觀眾從「被情節(jié)拽著走」轉(zhuǎn)變?yōu)椤敢蚬缠Q留下來」。
西嘻影業(yè)《煥羽》的破局之妙,就在于重新定義了青春劇中「鉤子」的創(chuàng)作邏輯——
不一味追求「大場面」,卻有紀錄片一樣生動真實細致的日常戲;沒有自帶「主角光環(huán)」的開掛人生,但能瞬間讓觀眾共鳴普通人的青春;不刻意「上價值」,但成長故事里自帶深刻的思辨。
喬家四口搬新家
《煥羽》用針線般細密的敘事證明,反套路「鉤子」或許正是青春劇找回觀眾的核心,也恰恰滿足觀眾對「能看見自己影子」的青春故事的渴望。
上篇:
「鉤子」的編織邏輯
《煥羽》故事的開端有兩條敘事線并行推進——
一條明線是高中生喬青羽、喬勁羽一家,從順云縣城搬到了寰州,觀眾第一觀感是一個十幾年前普通家庭的謀生故事;
而另一條暗線,喬家搬家的原因逐漸浮出水面?!复笈畠簡特愑鹚烙诎滩 沟牧餮栽谛@傳開,青羽夾在「親人的沉默」與「外界的議論」間,執(zhí)意要查清真相,故事由此展開。
這條暗線像一根引線,既是推動劇情的動機,也是牽引觀眾的目標——它從開場母親支吾回應(yīng)鄰居問家中幾個孩子的「線頭」開始,推進到青羽所在的「集體」,進而織成網(wǎng)住整個故事的「懸念之網(wǎng)」,顛覆了「鉤子必是大事件」的創(chuàng)作慣性。
喬青羽劇照
更妙的是,這個故事并不停留于「查明真相」一個簡單任務(wù),同時還纏繞著非常豐富的支線脈絡(luò),讓這個懸念構(gòu)建變得更立體——
家庭線,在一步步探明至親之間「集體失語」的隱痛。
喬家以「喬貝羽去世為何成閉口不提的禁忌」為錨點,母親李芳好將青羽生理課本涂黑的偏執(zhí),父親喬陸生每次提到喬貝羽時的低頭沉默,都在無聲訴說著這個家庭對「真相」的逃避。幾乎沒有臺詞來鋪墊他們失去親人的痛苦,但用日常行為替代臺詞的處理,讓觀眾在「為什么不能說」的疑惑中,默默被卷入敘事中。
同樣,明家父子間的情感隔閡也逐漸顯露,二人除了有一層疏遠外,更多的是因價值觀而產(chǎn)生的不理解,父子間「話不投機」的相處模式,與喬家的「集體失語」形成呼應(yīng),共同叩問原生家庭中「愛為何會變成傷害」的命題。
明盛劇照
故事隨著青羽入學進入了校園線,同時伴隨的是語言暴力的蔓延。
當流言從一個個家庭滲透至校園環(huán)境,青羽遭遇「軟刀子」般的精神壓迫,不僅有同學的孤立,更有被語言暴力裹挾下的心理煎熬;在這樣難以喘息的環(huán)境中,明盛是少有的可以理解青羽處境的人,于是兩個少年組成了一個小的聯(lián)盟,也讓「姐姐死因」的懸念延伸出「青春如何對抗惡意」的新維度。
進而,社會線則叩問更深層的命題:鄉(xiāng)鎮(zhèn)到城市的流言為何發(fā)酵?喬家四口人為什么會承受流言帶來的暴力、污蔑和騷擾?
從南喬村、順云到寰州的地理遷徙,并未切斷流言的根系。反而因受害者的沉默、無理地傳播加速發(fā)酵。劇中通過青羽一家回老家探親、與同村人的對話等細節(jié),揭示出一個殘酷現(xiàn)實:殺死喬貝羽的或許不僅是病痛,更是熟人社會的污名化,以及成人世界的集體冷漠,形成了一個社會系統(tǒng)的共謀結(jié)構(gòu),冰冷又可怕。
母親李芳好劇照
抽絲剝繭的敘事邏輯,讓「鉤子」從開場的線頭,纏繞著多個支線,逐漸織成包裹整個故事的「網(wǎng)」,完成了從「線性敘事」到「網(wǎng)狀敘事」的升級。
在這個網(wǎng)中,「家庭線」「校園線」「社會線」交織,讓觀眾在「青羽調(diào)查真相」的主線上,同時解開「家庭為何沉默」「流言如何殺人」「社會如何共謀」等多重謎題。最終,使得劇集與觀眾之間達成了「看下去就有答案」的觀劇契約,這也正是創(chuàng)作者的巧思所在。
下篇:
當青春劇開始縫補「情感缺口」
以往,觀眾對青春劇的印象是美好的、懷念的或者難忘的;
而《煥羽》的魅力更為復(fù)雜多元,落進了對「青春重量」的誠實書寫里。換句話說,它試圖通過青春劇來縫補觀眾心中難以言說的「情感缺口」。
通過大量帶著毛刺的真實生活細節(jié),超越「查明真相」的表層敘事,進入到「成人世界艱辛」「原生家庭隱痛」「性教育缺失」等更高維度的思辨,這是《煥羽》的亮點所在。
亮點一:用「不完美成人」撕開的生活艱辛。
李芳好、喬陸生劇照
一個亮眼的設(shè)定是,劇中父母的形象塑造具有「非典型性」,卻又讓人產(chǎn)生共鳴。比如喬家母親李芳好的偏執(zhí)、父親喬陸生的懦弱,明家父親明求新的「大家長」背后,代表了中年人處理創(chuàng)傷的方式——他們覺得「沉默是自保,控制是保護,不解釋是成熟」,卻忽略了這些行為都是對教育失職的逃避。
觀眾當然能看懂「好人也有軟肋」「善良也應(yīng)該有一些鋒芒」,更能看懂敘事和人性灰度。不是道德說教,而是被生活壓彎脊梁的成年人,用最匱乏的資源構(gòu)建的保護罩。「不完美卻真實」的成人敘事,讓觀眾看見生活艱辛的本質(zhì):不是非黑即白的對錯,而是被現(xiàn)實裹挾的無奈抉擇。
亮點二:讓「原生家庭的刺」轉(zhuǎn)化為「成長的動力」。
我們經(jīng)常提到原生家庭的痛,但除了大眾認知里的暴力、虐待等,《煥羽》還展現(xiàn)了很多隱性的痛。喬家人的痛是與過去強行做切割,明家人選擇的是不溝通、不解釋,而這樣的做法只會讓代際傷痛繼續(xù)傳遞。
喬青羽、明盛對抗流氓
好在這些上一輩人的處理方式,被喬青羽、明盛、喬勁羽等年輕人妥善解決。發(fā)覺父母藏有姐姐去世前的資料,青羽和勁羽合力找資料調(diào)查;與父親在選擇文理分科的問題上有隔閡,明盛會冷靜思考后主動示好;遇到黑哥等流氓的騷擾時,青羽和明盛兩人會同時選擇正面對抗、互相撐腰。
因為他們明白,原生家庭的痛苦不能停留在控訴層面,更需要每個人去反省和行動,在「理解」而非「批判」中,完成對家庭關(guān)系的重新審視,而他們的故事也正好是年輕人「與世界和解」的必修課之一。
亮點三:講好「被禁忌的青春話題」。
喬貝羽死因,背后既有家庭教育的缺位,也有性教育缺失,是劇中最鋒利的鉤子。
站在當今的視角看,與其對「性」這類青春進擊話題小心翼翼,不如大方地做好科普和正向解讀。喬貝羽這個看起來慘痛的例子,其實是引發(fā)社會思考的一點敘事野心,讓大眾關(guān)注現(xiàn)實里容易被忽視的真實議題。
喬貝羽劇照
1號覺得,《煥羽》并沒有想告訴觀眾「應(yīng)該怎么做」,而是想讓觀眾看見「如果不做會怎樣」—— 貝羽的悲劇不是終點,而是引發(fā)社會思考的起點。
當青春劇開始正視成人世界的艱辛、原生家庭的裂痕、被禁忌的青春話題,它自然會給觀眾心中留下一個「久久不落的鉤子」—— 因為我們都在別人的故事里,看見了自己需要被治愈的部分。
1號結(jié)語
《煥羽》不僅拋出了一個敘事的「好鉤子」——
「因果鏈」「情感鏈」「隱喻鏈」相互勾連,形成「牽一發(fā)而動全身」的敘事張力;
它也給青春劇拋出了一個「好鉤子」——
無需在尺度、沖突、大場面上較勁,好的故事和表演自然能夠引導觀眾像拼圖一樣追劇,每發(fā)現(xiàn)一個細節(jié),就離真相更近一步,同時也離人物的內(nèi)心更近一步。所以,《煥羽》的故事還會怎樣發(fā)展,1號更期待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