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學篇章:笑話人 撅嘴唇
人生爾爾,充滿了科學無法解釋的現(xiàn)象,因此,生活充滿了趣味和無常。如果細心留意,感覺非常之不可思議!
媽媽常說一句話“笑話人,撅嘴唇”,什么意思呢,就是不可以嘲笑他人的不堪,短板,囧事,倘若自己態(tài)度散漫,笑話別人,此為落井下石之行為,按照媽媽的講話,是要遭報應的,并且現(xiàn)世報,來的很快。因此,當笑話別人的時候,自己遭遇報應后同樣會撅嘴唇。
今兒個現(xiàn)身說法一下:
昨晚與朋友廣東佬(廣州汪兄)聊天,汪兄說玩手機的時候平躺著舉手,不小心手機掉落砸到嘴巴。然后砸的嘴巴疼,牙齦麻麻的,好一會兒才平復。跟我講了后,我先是在鍵盤上打了“哈哈哈哈哈哈”六個字,后來一想覺得不妥,就清除,換了問候口吻。不想,下意識的行為,瞞不過老天爺!真是舉頭三尺有神明,下意識的看別人笑話之心,不由自主暴露,也說明我的修行不夠,需要繼續(xù)沉淀。于是,今天早上自己不小心就剃須刀刮到了嘴唇,留下了一個小口子,流血了。
阿彌陀佛,沒想到,笑話人撅嘴唇這句話靈驗至極,之后,可不敢笑話別人了。不曉得純屬意外還是怎的。往往笑話別人的人,在而后自己也會遭遇相同窘迫,可謂是特別準!
“笑話他人出丑,自己也會很快出丑”這一說法,雖然常被視為一種帶有玄學色彩的民間觀念,但若從心理學、社會學及行為科學的角度分析,其背后存在一定合理性,而非單純的迷信。
所以,這其中:
1 因果報應的倫理警示
這一觀念可能源于傳統(tǒng)文化中的道德教化,通過“現(xiàn)世報”的隱喻約束個體行為。例如,佛教中的“業(yè)力”或儒家“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思想,均強調(diào)善待他人的重要性。
2 自我修養(yǎng)的實踐智慧
從積極心理學角度看,這一觀念可視為一種自我提醒:嘲笑他人會降低自我覺察能力,增加犯錯風險。例如,保持謙遜與同理心能減少因傲慢導致的失誤。
所以呢,(笑話人,撅嘴唇)這一觀念更像是一種“行為預警”,提醒個體:善待他人不僅關(guān)乎道德,也關(guān)乎自身利益。保持謙遜與同理心,或許能減少生活中的“意外出丑”。
保持一顆謙卑,善良之心,特別重要!
森林2025年6月28日 周六加班 乙巳蛇年六月初四 陰天 10:00于北京市地鐵4號線 安河橋北方向 西直門站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