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拉圭總統(tǒng)圣地亞哥·培尼亞公開確認,正為賴清德的竄訪行程鋪開紅地毯,聲稱這位臺灣地區(qū)領導人將在一個月內抵達巴拉圭。
不料話音未落,中國外交部發(fā)言人立即“火力全開”,要求巴拉圭勿做“異類”。
這一突發(fā)事件如外交地雷般引爆中南美洲,瞬間將巴拉圭推上國際外交的風口浪尖,揭示出該地區(qū)在臺灣問題上的脆弱平衡。
賴清德計劃今年8月竄訪臺灣當局在中南美洲的所謂“邦交國”——巴拉圭、危地馬拉和伯利茲,并“過境”美國紐約和德克薩斯州達拉斯。
巴拉圭的公開挑釁不僅挑戰(zhàn)了一個中國原則的核心紅線,還直接觸發(fā)了中方的雷霆回應,引發(fā)全球對南美地緣風險的高度警覺。
巴拉圭的挑釁聲明和中方雷霆回應
巴拉圭總統(tǒng)培尼亞在公開場合毫不避諱地宣布“我們正在為賴清德竄訪做準備”,聲稱臺灣地區(qū)的這位人物將在短期內造訪巴拉圭首都亞松森。
這番言辭如外交箭雨般射出,培尼亞甚至特意強調接待細節(jié)已經就緒,試圖以此展示巴拉圭對臺灣關系的“堅定承諾”。
與此同時,臺媒詳細披露了賴清德的竄訪藍圖,計劃8月啟動“中南美洲外交之旅”。
首先踏上巴拉圭領土,再轉戰(zhàn)危地馬拉和伯利茲這兩個南美微小“友邦”,全程穿插在美國紐約和達拉斯的“過境”站。
巴拉圭總統(tǒng)的聲明時間點卡得精準,就在中方密切關注此事的當口,放話聲一出,國際觀察家們普遍嗅到了火藥味。
果然,沒等外界緩過神,中國外交部發(fā)言人毛寧在例行記者會上就開炮了,直指巴拉圭要“認清形勢,不要做國際社會中的異類”,言辭中帶著一種斬釘截鐵的嚴肅感,仿佛外交戰(zhàn)場上的最后通牒。
中方具體表態(tài)是,要求巴拉圭遵守聯合國大會第2758號決議承認的“一個中國政策”,停止一切破壞主權完整的行動,更警告說“任何支持分裂國家的行徑都將付出代價”。
這不是虛張聲勢——去年中國就曾對洪都拉斯的類似舉動施加經濟壓力,最終迫使其轉向北京。
巴拉圭此舉雖是想討好內部親臺派系,卻也暴露了其外交短視,仿佛在深海風暴中逆風航行,忽略了中國大陸的經濟引力。
作為南美僅剩的幾個臺灣“友邦”之一,巴拉圭去年對華農產品出口雖因外交關系凍結而受阻,卻仍妄想借臺灣牌抬高身價,培尼亞的話雖簡短,卻如同一把點燃的引信,瞬間將事態(tài)升溫成區(qū)域對抗。
歷史矛盾與爭論焦點的深層撕裂
巴拉圭的挑釁不是孤立事件,而是臺海問題的歷史裂痕在南美的放大鏡。
回溯過往,臺灣地區(qū)的所謂“外交國”在南美從鼎盛時的10多個縮減到如今巴拉圭、危地馬拉、伯利茲等寥寥數國。
1971年聯合國第2758號決議白紙黑字確認“臺灣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奠定了國際法基礎。
但巴拉圭卻自1990年代起頑固堅持“雙邊關系”,在2017年巴拿馬轉投中國懷抱時,巴拉圭甚至加倍強硬,聲稱“永不放棄盟友”。
不過,歷史數據如鐵錘般砸向巴拉圭的幻想,據國際貿易組織統(tǒng)計,中國已是南美最大貿易伙伴,2023年雙邊貿易額突破5000億美元,占南美GDP總比重的10%以上。
而巴拉圭呢?其GDP僅420億美元,對臺灣出口微不足道,每年不到5億美元,相比之下中國大陸市場潛力巨大,如巴拉圭大豆如果能直接進入中國,年出口額能激增至15億美元以上。
但巴拉圭選擇了“作繭自縛”,貿易逆差如鴻溝般撕裂其經濟——2023年巴拉圭對臺出口額僅4.8億美元,中國大陸卻從旁購買其鄰國巴西的大豆超350億美元。
爭論焦點在于“何為異類”的核心議題,中方用這個詞絕非口舌之爭,而是指向巴拉圭在國際格局中的孤立地位。
培尼亞的言行被視為對主權原則的褻瀆,引發(fā)如多米尼加2018年倒戈中國的經典案例——當時該國承認“一個中國”后,北京當即簽訂基建協議,投資額超30億美元,GDP當年增長2.1%,巴拉圭卻視若無睹,如“逆流之舟”對抗大潮,無視地緣經濟紅利。
更深層地,此事件牽出中美在南美的戰(zhàn)略博弈,美國通過賴清德的“過境”操作暗中煽風點火,妄圖復制烏克蘭模式擾亂亞太。
這種短視行為如“飲鴆止渴”,對比智利或秘魯等與中國合作國家的繁榮,巴拉圭正淪為南美的外交孤島。
地緣風險及深層矛盾的爆發(fā)警示
巴拉圭的舉動絕非小事件,而是點燃了南美火藥的引信,可能引發(fā)連鎖反應。
從地緣軍事角度,中方警告被外媒解讀為“戰(zhàn)術威懾”,如《全球安全評論》分析師所評述:“中國在南美的戰(zhàn)略部署早已從貿易擴展至基建和防務?!?/p>
2023年中國在巴西的投資項目達120億美元,厄瓜多爾的銅礦合作帶動GDP增長3%,如果巴拉圭持續(xù)對抗,后果不僅是經濟孤立——中方可通過邊境封鎖切斷其出口通道,這如同地緣戰(zhàn)場的扼喉策略。
具體來看,巴拉圭的經濟軟肋顯著,中國是該國第三大貿易伙伴(間接貿易額約20億美元),但受外交限制,巴拉圭肉類和大豆無法直接銷往中國,損失年收益超10億美元。
賴清德的竄訪計劃本質是“外交病毒”,培尼亞卻將其包裝成救命稻草。
可現實案例如一記重拳,洪都拉斯2023年承認一個中國后,中國立即承諾10億美元的港口升級項目,就業(yè)崗位瞬間飆升至5000個。
巴拉圭若一意孤行,可能步入尼加拉瓜2000年代末的后塵——當時尼加拉瓜堅持親臺立場,中國撤回援助,致其基礎設施癱瘓數年。
此外,竄訪事件暴露了南美深層矛盾,區(qū)域大國如阿根廷正快速“向東看”,2024年中阿簽署了300億美元鋰礦協議,但巴拉圭在美國壓力下試圖扮演“馬前卒”。
從宏觀視角,這折射出全球分裂風險,中美在臺灣問題上的零和博弈,將巴拉圭推入絕境。
信息來源:
外交部:奉勸巴拉圭現政府不要逆時代潮流而動,被“臺獨”勢力操縱利用——澎湃新聞2025-07-15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