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而為人,總會對難以得手的東西念念不忘。這種執(zhí)著,很容易讓人從危難中清醒。
河南平頂山18歲女生蔣晨楠,就創(chuàng)造了這個奇跡。
本月10日,剛參加完高考的蔣晨楠出現(xiàn)了低燒,胸悶現(xiàn)象,不得不選擇到醫(yī)院看病。但醫(yī)院給出的結(jié)果,讓很多人吃驚,是爆發(fā)性心肌炎。
爆發(fā)性心肌炎是一種非常兇險的心血管急危重癥,其形成原因主要是,過度勞累,病毒感染,細菌感染等因素,死亡率高達80%。
接到醫(yī)生的通知,小楠的父母,整個人要崩潰。
她的家庭條件談不上富裕。父親因為車禍已經(jīng)欠下20萬的債務,母親靠賣涼皮維持生活。每月5000元的收入,成為小家的重托。
面對這種情況,懂事的小楠為減輕家里的負擔,高考剛完畢,就選擇偷偷去餐館打工,把治療的事情給耽誤了。
按照小楠父親的說法,高燒到意識模糊時,小楠只會說,不要花錢,我的病治不好,不要治了。女兒的說辭,讓父親潸然淚下。
23日,小楠的父親收到了黃河交通學院大學郵寄過來的通知書。他拿著通知書告訴昏迷的小楠,女兒,你被大學錄取了,你考上了。
聽到這個消息,躺在病床上的蔣晨楠突然眼皮發(fā)顫,但沒有說出什么。到了次日的清晨,小楠艱難抬起右手比出OK,輕聲說,爸,我考上了。
或許有人不相信,認為全部是瞎說的。其實,恰好是醫(yī)院的監(jiān)控記錄下來,瞬間成為了大眾的談資。
連主治醫(yī)生都表示意外,認為她有著強烈的求生意識,而對大學的執(zhí)念,可能是支撐她蘇醒的關(guān)鍵。
有專家說,患者昏迷中仍存在潛意識感知,強烈的求生欲或重要期待可能激活腦部神經(jīng),進而調(diào)節(jié)免疫反應。
幸運的是,小楠目前已經(jīng)轉(zhuǎn)入普通病房。醫(yī)生激動地說,如果接下來恢復順利的話,她有望在9月入學。
這種場面,讓我想起電影《我不是藥神》里的一句臺詞,這世上只有一種病,就是窮病。
可是把話說回來,作為一種病,窮病能治,可是命沒了,就真的什么都沒了。
為了讓小楠盡快的康復,父親不但把準備做腿部手術(shù)的錢全部拿出來,還特意開通了水滴籌。很多的新聞機構(gòu)也給予了報道。
說句心里話,朋友把視頻給我發(fā)過來看完,我的眼睛很快濕潤了。堅強的父親拉著小楠的手說,等出院就帶你去買校服。這是多么實在感人的話。
每一個人常常感嘆生活的不易,可是對于困難,很多人卻難以支撐下去。小楠的做法給我們上了一堂課,好日子終究會到的。
也有人說,姑娘,命才是最重要的,一封大學通知書這么好使嗎,等你大學畢業(yè)就會明白,人生并不如意??赡?,你會后悔的。
話是這個理,但是誰不懂得讀書學習的好處,有哪個人愿意輕易地放棄,寒窗十幾年辛苦換來的大學通知書?
都說學問是知識,學問是光,能讓人走的更遠。這種說法沒有毛病,希望小楠在以后的日子里更好地去履行這句話的意義。
青少年是國家的未來,其健康保障不應成為政策空檔。當“奇跡”成為常態(tài),當希望之光需以生命代價點亮,這并非社會的勝利,而是制度的警鐘。(文/孫新合)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