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我是胖胖。
我記得網(wǎng)上有個特別火的段子,是“法外狂徒張三”羅翔老師提的。
他說,什么叫緊急避險?
“如果我已經(jīng)三十天沒吃飯,都快餓死了,這時候見到熊貓我要怎么辦?我直接吃掉它。見熊貓吃熊貓,見金絲猴吃金絲猴,見東北虎吃東北虎,這不是犯罪,這叫緊急避險?!?/p>
當然啦,這只是個段子,現(xiàn)實生活中,人遇到東北虎和熊貓,是沒任何勝算的。
但羅翔老師說了那么多段子,其實就為一個觀點:人,是目的,而不是手段;人,是權(quán)利的主體,人永遠高于動物。
不過,在某些語境里,這條底線正在慢慢模糊。
7月26日,極目新聞就報道了一件看似荒誕、實則發(fā)人深省的事:
7月25日,有網(wǎng)友上傳視頻稱,在貴州貴陽黔靈山景區(qū),一名滿頭白發(fā)、身穿橙色馬甲的保潔工作人員,在管理獼猴時被外省游客怒斥。
黑衣男子指著保潔員大聲質(zhì)問:“你再打一下猴子看看,你再打猴,我打你!”視頻中,這位工作人員再三強調(diào),試圖解釋“我嚇它的”,但該男子情緒激動,不斷用“它是二級保護動物”來強調(diào)自己的正義立場。
他甚至表示,自己千里迢迢從1600公里外趕來看猴子,卻看到工作人員“打猴”,無法接受。
視頻在網(wǎng)上引發(fā)巨大爭議。
一時間,“保護動物”和“打人”、“履職”與“暴力”、“野生動物”和“人類安全”之間的界限,被攪成了一鍋渾水。
可事情真相,遠比表面更復雜。
根據(jù)極目新聞后續(xù)報道,黔靈山公園工作人員回應稱,近段時間景區(qū)獼猴數(shù)量激增,正值暑假客流高峰,獼猴傷人事件頻發(fā)。
為了保護游客,工作人員采用了包括空彈驅(qū)趕等無傷害方式,來維持人與猴之間的安全距離。
被質(zhì)疑“打猴”的那位老人,其實是物業(yè)聘請的保潔員,在執(zhí)行日常管理職責。
換句話說:
第一,這是嚇跑,是空彈驅(qū)趕。
第二,他不是在傷害動物,而是在保護人類。
可令人唏噓的是,一位履職盡責的老者,在試圖控制風險、保護游客時,卻被某些“正義感爆棚”的游客,當成了加害者;而那些屢次傷人的猴子,在這類語境下,卻被無條件地“洗白”,甚至上升為某種“被迫害”的象征。
這其實是一種很奇怪的“敘事”:
在某些“輿論表達”中,真正的弱者和真正的危險,常被搞錯對象。
猴子咬人,責任在誰?當然是猴。
可是為什么一些人,第一反應不是關(guān)心被咬的游客,而是擔心“猴子會不會受傷”?
為什么一位基層工作人員,被人公然以暴力威脅,還要面臨“侵犯動物權(quán)”的討伐?
為什么我們越來越多地看見這樣一種扭曲的邏輯:
有些人保護動物可以凌駕于人權(quán)之上,甚至可以正當化暴力?
別誤會,胖胖也喜歡動物。
我看見可愛的貓貓狗狗、樹上的松鼠、湖里的野鴨,我也會心生柔軟。
但那是出于“人性”,而不是“義務”;是“慈悲”,而不是“優(yōu)先權(quán)”。
人類的文明,就是以“人是目的”作為出發(fā)點。
哪怕我們愛護動物、保護環(huán)境、尊重自然,但這一切,都是在以人類自身安全與尊嚴為基礎之上展開的。
倘若一個社會,把“動物權(quán)”無限上提,把“人”的尊嚴無限下放,那不叫文明,那叫反智。
那位每天起早貪黑、站在烈日下、只拿著一份保潔工資的老人,他就有原罪嗎?
他不是“無辜”的人嗎?
人與動物的界限,一旦開始模糊,代價不會由“正義感爆棚”的游客承擔,而是由那些最沒有權(quán)力的人承擔。
希望大家能看懂我這句話想要表達的意思。
保護動物,可以,在黔靈山這起事件中,我們看到的,不只是對動物的“愛”,更多是對人的“輕蔑”;不只是所謂環(huán)保意識的覺醒,還是一種對勞動者的不尊重。
當一個人,能毫不猶豫地對年邁保潔員揮舞拳頭,卻用“二級保護動物”的名義自我感動,那他所標榜的善良,就不是美德。
人類之所以為人,是因為我們可以控制自己的沖動。
當一個人因為一只猴子而要打一個人,這不是慈悲,這是暴力的披皮,這是理性的倒退。
對動物的保護,不能以犧牲人的安全為代價;對動物的憐憫,不能成為打壓人的武器。
是的,他把猴子當成了“被壓迫的個體”,把工作人員當成了“壓迫者”,然后在不顧前因后果的憤怒中,完成一次道德快感的自我高潮。
這是一種反智之風:
只看情緒,不講邏輯;只問“你是不是打了猴子”,不問“猴子是不是正在傷人”。
每個人都有發(fā)聲的權(quán)利,但不是每一句吶喊都是正確的。
保護動物、尊重自然,這是文明的表現(xiàn);但任何文明,歸根結(jié)底,是對“人”的保護。
人,是唯一擁有自我意識、道德判斷和責任感的存在。
如果“為了保護動物可以打人”,那這個社會的邏輯,就徹底亂套了。
當“善”變成了不加區(qū)分的口號,它就容易滑向另一端,變成新形式的暴力。
善良應該是有方向的,而不是無腦的;正義應該是有底線的,而不是情緒化的。
人不是動物的附屬品。
在任何時候,“人是目的,而不是手段”這條底線,都不能動搖。
至于黔靈山這事,是,可以關(guān)心猴子,但別忘了那個被你指著鼻子罵、為你筑起安全邊界的老保潔員。
如果他的權(quán)益都守不住,那所有的自我感動,都是空的。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