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主(@西米露在博洛尼亞)在意大利拍到了有趣的一幕:一輛小米 SU7 Ultra汽車從法拉利的工廠里面開了出來。這位博主說,他確認過了,這輛車是法拉利自己花錢買的。法拉利買它不是為了開,而是要用它來測試,幫自己開發(fā)下一代純電動的汽車平臺(就是未來電動車的基礎技術架構)。
另外,還有位博主(@劈你落山)最近在法拉利工廠門口也拍到了這輛車,不過當時車身上裹著偽裝。他和現(xiàn)場的資深汽車愛好者(老法師)聊了聊,再加上車身上的標記,大家認出這其實是一輛純電動車!根據(jù)參觀過法拉利工廠的內(nèi)部人士透露,法拉利打算在今年年底就正式向大家公布他們的第一款純電動車型。
一個剛造車沒幾年的中國科技公司,它的車居然被頂級跑車品牌法拉利弄到自家核心工廠里去研究了。這是簡單的巧合或者偶遇嗎?還是會有不少值得琢磨的商業(yè)信號和產(chǎn)業(yè)變化的苗頭?
這對小米來說是極大的認可和提升。
法拉利作為世界頂級的跑車品牌,對用來測試和研發(fā)的車要求非常高。
過去很多年,只有保時捷的Taycan電動車有過這種待遇?,F(xiàn)在小米的 SU7 Ultra也被法拉利買去當研發(fā)參考,這相當于得到了行業(yè)內(nèi)最頂尖專家的認可,是小米造車技術實力的有力證明。
小米 SU7 Ultra之前在著名的紐博格林北環(huán)賽道跑出了非??斓娜λ?,已經(jīng)展示了它的性能。法拉利這個舉動,等于進一步確認了小米在造車核心技術(比如電池、電機、控制系統(tǒng)、底盤調(diào)校)上的能力是過硬的。
更重要的是,這打破了以往中國汽車主要學習國外的局面,變成了一家中國科技公司造的車,被意大利頂級跑車品牌用來研究他們自己的下一代技術。這是一個標志性的轉變。
從法拉利的角度看,買小米的車是一個非常實際的選擇。
他們計劃在明年(2025年)春天推出自己的第一款純電動車,時間很緊,開發(fā)全新的高性能電動車平臺很復雜、很費時間,直接買一輛市面上已經(jīng)證明跑得極快(紐北成績就是證明)、技術又比較先進的量產(chǎn)車(SU7 Ultra就是現(xiàn)成的)回來研究、測試,甚至拆解學習,是最快、最省事、風險也相對小的辦法。
法拉利很可能是看中了 SU7 Ultra上的一些具體技術,比如能讓充電速度更快的高電壓系統(tǒng)、管理電池和電機溫度的高效方案、獨特的底盤調(diào)校、高性能的電機和控制系統(tǒng),或者車身減輕重量的方法。
他們想研究這些,看看能不能用到自己未來的車上,或者獲得啟發(fā)。
還有一個細節(jié)很有意思,被拍到的測試車上裝了假的排氣管。這說明法拉利即使在純電時代,也非常看重保持自己品牌的傳統(tǒng)特色和感官刺激——比如引擎的轟鳴聲和排氣管的視覺沖擊力。
從這一點來揣測,他們可能在研究如何在安靜的電動車上,通過設計(哪怕只是做個樣子的假排氣管)或者聲音模擬技術,來保留那份屬于法拉利的駕駛激情和品牌感覺。
SU7Ultra成了他們研究這個問題的一個現(xiàn)成工具。
買這輛車或許只是雙方展開商業(yè)接觸的第一步。
如果法拉利研究后覺得小米的技術確實好,未來雙方可能有更深入的合作,比如交流某些技術,甚至法拉利向小米購買特定的高性能部件,或者一起開發(fā)某些技術。
之前有報道說法拉利推遲了第二款純電動車的計劃,理由是覺得高端電動車需求可能不太旺。但法拉利買小米車這件事,讓我們需要更全面地看待這個“需求疲軟”的說法。
法拉利推遲第二款車,更多是針對他們自己定位的那個極其高端、限量、利潤特別豐厚的小眾市場的節(jié)奏判斷。
那個市場確實因為車價極高、客戶群很小、加上電動車在超跑用途下的一些實際顧慮(比如續(xù)航、充電),需求增長可能沒那么快。
但這并不代表所有“高性能電動車”都不行了。
法拉利買小米車本身恰恰說明,他們在核心的高性能電動車技術研發(fā)上,一點都沒放松,反而在加速推進,特別是為了確保第一款純電車型成功推出。
若如此,則可以看出他們的策略其實很實際:先集中力量把第一款車做好,站穩(wěn)腳跟,積累經(jīng)驗,之后再考慮推出相對更大眾化的第二款車(當然法拉利的“大眾化”也很有限)。
同時,小米 SU7 Ultra的熱銷和口碑,已經(jīng)證明了在“高性能運動轎車”這個細分市場(價格比法拉利低很多,但性能依然很強),需求是真實存在的,而且不小。
那么,這又從另一面?zhèn)茸C了電動車市場內(nèi)部也在分化,不同價位、不同定位的車,面臨的需求情況不一樣。
事情似乎只是一個很小的商業(yè)操作,但透過事件本身,透過這么一個體量巨大的汽車巨頭,我們可以看到一個更大的趨勢:中國電動車產(chǎn)業(yè)鏈的整體能力正在被全球頂尖企業(yè)關注和認可。
小米 SU7 Ultra的成功,靠的是很多中國頂尖零部件供應商的技術(比如電池、電機電控等)。
法拉利直接買整輛車去測試,意味著他們不僅僅是對中國的電池感興趣,而是開始關注并認可中國企業(yè)在電動車整體技術方案上的能力。
這顯示中國供應鏈和技術在全球汽車業(yè)的影響力在提升。
在汽車越來越電動化、智能化的時代,不同背景企業(yè)的技術交流與合作可能會更多。
從商業(yè)本身來看,這件事對小米汽車未來的發(fā)展也是有較為長遠的好處的。
最直接的好處就是大大提升了品牌形象和技術可信度。
“法拉利的選擇”會成為小米在全球市場,特別是想進入高端市場時,一個非常有力的宣傳點,能增強消費者和行業(yè)對其技術的信任,幫助開拓國際市場。
其次,這為小米開辟了新的可能性:技術輸出。
既然法拉利這樣的頂級品牌都認可并研究小米的技術,未來小米有沒有可能向其他汽車公司提供高性能電動車平臺的技術授權,或者聯(lián)合開發(fā),或者供應關鍵的核心部件(比如電機、控制系統(tǒng))?
這可能成為小米汽車除了賣車之外的另一個重要收入來源。
另外,得到法拉利這種級別的間接認可,也會讓小米在和自己的核心零部件供應商談判時更有話語權,有利于整合更好的資源。
而法拉利的做法,也體現(xiàn)了一個百年品牌在面對變革時,愿意擁抱先進技術的開放和務實態(tài)度。這是一個觀察全球汽車產(chǎn)業(yè)格局如何變化、技術如何流動的好例子。
你對這種“技術反向輸出”的模式在未來幾年的發(fā)展?jié)摿υ趺纯??是否認為這將成為中國電動車企業(yè)的新增長引擎?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