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中部的諸暨,靜臥于“七山一水兩分田”的畫卷里。這座小城曾是古時越國的故都,兩千多年前的傳奇似乎早化入滾滾江水,卻仍在青瓦白墻間低語——西施浣紗的漣漪、斯氏古宅的雕梁、草塔古鎮(zhèn)的掠影,無一不訴說著歲月帶不走的靈韻。
作為古越文明的發(fā)祥地,璀璨的歷史映照著諸暨的今日。老宅承載著耕讀傳家的時光,西路亂彈的鏗鏘躍然于現(xiàn)代街巷。轉(zhuǎn)身走向山下湖,水鄉(xiāng)的溫潤又孕育出另一重身份:全球珍珠產(chǎn)業(yè)的“心臟”,碧波之下浮動著珠光。
往來千載間,諸暨始終在山水與人文的交織中前行。走進這座城,揭開它層疊的面紗——一半是歷史的厚重,一半是水鄉(xiāng)的光華。
俯瞰諸暨,它既非崇山峻嶺所在,也不鄰大江大河,縱橫的水道將嫩綠的平原與青色的丘陵分割成片,依河而建的村落民居與農(nóng)田錯落其間,一派沖淡恬靜的水鄉(xiāng)風情。
安寧祥和的時光并非一直在這座小城佇足。諸暨不僅是今日的浙中小城,也是公元前古越國的故都,古越民族在此聚居?!秶Z》載:“勾踐之地,南至于句無,北至于御兒”,句無即今諸暨南部。當年吳國和越國交戰(zhàn),諸暨地處邊界數(shù)起刀兵,越王勾踐兵敗后曾在此臥薪嘗膽,以圖復國。
▌如今安寧祥和的諸暨,曾是古越國的故都。
古老的故事中,亂世英雄總與美人相伴。浣紗江畔,苧蘿山下,正是中國四大美人之一的西施的出生地。相傳西施就出生在諸暨城南山下的苧蘿村。越王勾踐廣索民間美女以獻夫差,原名夷光的民女就這樣被發(fā)現(xiàn),與鄭旦一同被送往吳國行美人計,為三千越甲可吞吳爭取了時間。
▌依山而筑的范蠡祠,默然地望著歷史的評說。
從山下的苧蘿村起步,沿江而行,就可以到達這片建筑群的核心——西施殿。山下的西施殿和鄭旦亭對望,屋檐如裙角般揚起,仿佛兩位美人自吳王的館娃宮緩步歸越。
出西施殿至江邊,則可見浣紗亭與王羲之親題的“浣紗”石。沿鄭旦亭登入盤山碑廊,又陳列了許多文人墨客的詩文題詠,從描摹西施之美,到憐其紅顏薄命,也有贊其為國犧牲或諷刺越王的詩詞。而故事里的其它角色,則在依山而筑的范蠡祠和供奉越王勾踐的古越臺,默然地望著歷史的評說。
▌西施已消逝在兩千多年前的多事之秋,唯有殿前春花年年開放。
等到金烏西沉,白天的古色古香的建筑景區(qū)則驟變?yōu)闃暉粲埃萍寂c古意交融的西子故里。
我們購票登船,泛舟江上觀賞這里的特色情境演出——浣紗江夜游。在水聲與樂曲中,背后的噴泉交錯編織出蓮花形狀,投射著青山綠水的光影,臺上的西施與范蠡以舞蹈訴盡悲歡離合,與兩千多年前的故事逐漸重疊。
▌平靜下來的浣江如同母親河般,滋養(yǎng)著兩岸生民。
浣江在歷史上也時而兇暴,時而平靜。其河道狹窄,水流湍急,因災害頻頻被稱為“浙江小黃河”。如今平靜下來的浣江如同母親河般,滋養(yǎng)著兩岸生民,也繁茂了當?shù)氐拇笞濉?/p>
諸暨東白湖鎮(zhèn),便是我國斯姓族人的最大聚居地。據(jù)記載,自唐末至今,斯氏“在暨陽者,為巨族煙火萬家,稱為巨族”。如今諸暨的斯氏古民居,便是清嘉慶道光時期興建的大型宗族建筑群。
▌斯宅包羅了宗祠、 寺廟、戲臺、書院等諸多建筑,是個近乎自給自足的小莊園。
即使有一整天時間,想要遍覽斯氏建筑群,沒有神行太保的技能也是不現(xiàn)實的。我們索性取其精華,只參觀斯盛居,發(fā)祥居,華國公別墅三處宅邸。說是住宅,實際上包羅了宗祠、 寺廟、堂樓、門樓、戲臺、書院、店鋪等諸多建筑,是個近乎自給自足的小莊園。
斯盛居,也叫做千柱屋,是這里規(guī)模最宏大的宅院,一千余根柱子支撐起了足有36處天井的院落組群,也見證著家主斯元儒“於斯為盛”的美好愿景。
▌雖然斯姓族人在此聚族而居,但各家之間實則隔斷獨立。
斯盛居既以對稱為美,設左中右三條縱軸,門廳、大廳與住房等建于中軸,有嚴格的長幼尊卑制度,從居室布局到裝潢用器都有等級差別。據(jù)說,當?shù)赜幸粋€不成文的習俗,非家中有人身故不能開大門。因此,雖然斯姓族人在此聚族而居,但各家之間實則隔斷獨立,以長廊相連,往來走動“晴不見日,雨不濕鞋”。
在一根根高大的廊柱間穿行,入目所見幾乎盡是木石原色,看上去很是樸素,但細節(jié)處處工藝繁復。其中最負盛名的是磚雕的《百馬圖》,7米長的照墻上足有53匹成馬,且單獨一塊亦可成畫。更有屋前鑿池蓄水,疊石成山,后宅建造花園以增添幽深靜美,夏日身處其中,無風自涼。
▌浙派建筑斯宅千柱屋,一千余根柱子支撐起了足有36處天井的院落組群。
不遠處的發(fā)祥居理念更為平實,匾額上書“長發(fā)其祥”,但同樣擁有低調(diào)的奢華。參觀過程中,目之所及皆是雕梁畫棟,無處不精。構件上的石雕采用特殊工藝,在平面營造出了立體的空間感;木雕更是一絕,堪稱民間的木雕藝術博物館,從屋檐下徑大盈尺的牛腿,到寸許的魚蟲,無不精巧雅致。
無論是“於斯為盛”還是“長發(fā)其祥”,究其根源都可以到華國公別墅尋找答案。這座兼具學塾與家廟功能的建筑矗立于斯宅村村口,記載著斯氏族人的近代變遷:從教授儒學、培育功名,到庚子之變后,華國公曾孫斯仰止在此創(chuàng)辦象山民塾(后發(fā)展為斯民小學),踐行著“保國在革命,革命在儲人,儲人莫重于鄉(xiāng)學”的理念。正是這種耕讀傳家、興學報國的傳統(tǒng),延續(xù)著斯氏家族的興盛。
既到諸暨,就不能不去山下湖。
如果說西施故里與斯氏古宅是古典人文美,那么山下湖則是諸暨的當代之光。從淘寶直播間和商場的珠寶首飾,到都市麗人耳畔的珠光,再到面膜、牙膏乃至中藥中的珍珠成分,都有著諸暨珍珠的影子。
在自然界,產(chǎn)珠的河蚌在清澈的湖泊和河流中柔柔的水草間生長。山下湖氣候條件穩(wěn)定,擁有大片水質(zhì)良好的水域和柔軟的水草床底質(zhì),又有充足的光線,有利于珍珠質(zhì)穩(wěn)定的層層包裹,因此出產(chǎn)的珍珠品質(zhì)格外高。諸暨的珍珠產(chǎn)量每年以噸計數(shù),2025年的報告顯示,這里的珍珠量占全國80%、全球70%,市場年交易額突破500億元,是全球最大的珍珠貿(mào)易集散中心。
▌夕陽下的山下湖珍珠養(yǎng)殖基地
我們抵達山下湖鎮(zhèn)的第一件事,就是體驗這里的采珠開蚌。長樂村大片的珍珠水田上,時不時有僅容兩人的采珠船劃過?;位斡朴频淖先ィ?shù)氐闹槊翊鬆敶┲z鞋,輕輕松松就劃到合適的位置,讓我們挑選合眼的蚌撈上來。
上岸之后,工作人員拿著扁刀兩下開蚌,我們則是在蚌肉里不熟練的摸索,開盲盒一樣從里面擠出珍珠。有的蚌像是限定典藏版,能開出中正圓光亮的白珠,也有的蚌能開出像金魚形狀一樣巴洛克珍珠,或大個兒的彩色愛迪生珍珠。不管開出什么,當場打孔,鑲嵌上托,馬上就能復刻古代仕女“耳著明月珰”的快樂。
▌扁刀開蚌,大小不一的珍珠就藏在蚌肉中。
戴著珍珠走進諸暨的“珍珠客廳”,我們看到了更多。我國是最早開始人工養(yǎng)殖珍珠的國家?!渡袝び碡暋酚休d“淮夷嬪珠暨魚”,北宋《文昌雜錄》云:選取人工做的假珠,在蚌蛤開口時伺機投入,“此經(jīng)兩秋即成真珠矣”。
13世紀湖州工匠葉金揚又完善了附殼技術,以金屬浮雕培育出了佛像珍珠。建國之后,1968年,我國第一顆淡水珍珠培育成功,無核珍珠養(yǎng)殖成為了主流。也正是這一時期,諸暨的珍珠產(chǎn)業(yè)開始發(fā)跡于山下湖。
在展館中,我們可以看到如今珍珠養(yǎng)殖的的全流程展現(xiàn)——海水珍珠以貝珠為核孕育珍珠,淡水珍珠則將珠蚌的外套膜取下切小片,而后植膜入蚌。不同的養(yǎng)殖方式和環(huán)境孕育了不同品種的珍珠。
▌世界淡水珍珠博物館中展出的淡水珍珠
然而,諸暨淡水珍珠始終面臨著一個問題,相比海水珍珠有何優(yōu)勢?此次旅程的最后一站——華東國際珠寶城,給了我們想要的答案。早上九點多,珠寶城就開門迎接八方來客。目之所及是數(shù)不勝數(shù)的珠串,散珠,成品首飾。柜臺里擺放著白、 粉、 橙和紫四個色系的淡水無核珍珠以及有核愛迪生珍珠、異形巴洛克珍珠。身處其中,如同被珠山珠海環(huán)繞一樣幸福。文藝一些說是誤入了龍宮的寶庫,真實一點則是耗子掉進了米缸,控制不住想要剁手買買買。
▌淡水珍珠項鏈,光澤偏暖色調(diào),價格親民。
近距離對比下,海珠與淡水珍珠的優(yōu)缺點分外明晰。拿到淡水項鏈,觸手溫涼沉靜,相同尺寸下,淡水珠更厚的珠層帶來了更多涼意,久戴較之海珠更不易熱,夏日可消暑止汗。
在光彩色澤上,淡水珍珠略遜于海珠。即使是極光淡水珍珠,也只是在光線不足時才能與海珠爭輝。而且海珠有伴色和暈彩,色調(diào)多為冷白色或冷色調(diào)粉白,淡水珍珠的光澤偏暖色調(diào),一般只有暈彩。
然而,在價格上淡水珍珠更具優(yōu)勢。幾十塊錢可以在這里能買到一顆高品質(zhì)珍珠,也可以買到一串手鏈,大幾百就可以買到不錯的淡水珍珠項鏈。即使是站在金字塔頂端的的Aurora(歐若拉極光)珍珠,吉爾德評定的淡水珍珠最高等級,一串項鏈價格也僅為數(shù)千元。再看海水珍珠,大點位的akoya一顆售價千元,澳白鳳凰珠價格更是可達五位數(shù),對于普通人多少有些高不可攀。淡水珍珠無疑更親民,不會有“遍身羅綺者,不是養(yǎng)蠶人”的境況。
▌諸暨珍珠小鎮(zhèn)隨處可見蚌珠元素。
淡水珍珠生長于此,百姓們精心養(yǎng)育著珍珠,珍珠也長久陪伴回饋著這里的人們。在諸暨珍珠曲折的發(fā)展歷程中,數(shù)以萬計的珠民以此為業(yè),商貿(mào)和旅游業(yè)因珍珠而勃興,就連根植于此的本土品牌阮仕,也從地方走向了國際,一度作為國禮出現(xiàn)在了外交舞臺。
承襲了古越文化的諸暨如同珍珠一般光華內(nèi)蘊,厚重平和。
諸暨的夜,是被鑼鼓聲驚醒的。不同于白日的婉約靜謐,這座水鄉(xiāng)在晚上迸發(fā)出了灑脫不羈的靈魂。
華燈初上,草塔鎮(zhèn)寧靜的巷弄中響起了震天的銅鈸聲,伴著飛舞的紅綢,鈴聲陣陣中,一位大漢引著一頭獅子,或者說一架獅子從民居的陰影中大步走出。上面四只小獅子姿態(tài)各異地追逐著眼前的繡球,下方最大的獅子面部漆金,濃黑的眉毛下大眼睛閃閃發(fā)亮,茂密的紅色鬃毛隨風飛舞,搖頭晃腦,努力撲向引獅人手中的繡球。但引獅人總能技高一籌,在獅子銜住繡球前一秒從嘴邊搶下來。
這并非是長于武術的南派醒獅,也不是憨態(tài)可掬、攜家?guī)Э诘谋迸晌瑾{,而是諸暨特有的國家級非遺——草塔抖獅子,也叫做線獅。
▌草塔抖獅最初是為了調(diào)和當?shù)卮笞宓拿芏Q生,后來演變成節(jié)慶廟會時的游藝表演。
據(jù)說,抖獅子發(fā)源于明清時期,一開始是為了調(diào)和當?shù)卮笞宓拿芏Q生,后來演變成了節(jié)慶廟會時的游藝表演。我們碰巧趕上了草塔鎮(zhèn)上的“非遺進老街”活動,才很幸運的看到了這場演出。
草塔的獅子之所以能抖起來,一靠背后幾位“牽線人”,用數(shù)根纖繩控制獅子抖、調(diào)、騰、撲,做出撲咬彩球的姿態(tài);二靠前面身懷功夫的引獅人,和著鼓點表演拋球逗獅。加上獅籠(架子)的4個壯漢,旁邊吹奏敲打的女子鑼鼓隊,一支抖獅隊伍能有20多人。
▌牽獅人在做演出前最后的準備。
夏日里難得有抖獅表演,無論是游客還是當?shù)鼐用穸荚趪^,觀眾清涼的衣著和大紅大黃的表演服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更顯喜慶熱鬧。
這一次,有個六七歲的小孩子被選中體驗”獅口奪球“,原先的引獅人在背后扶著,帶著他將彩色繡球東拋一下,西搖一下。后面牽繩的,敲鑼打鼓的大哥大姐也配合默契的放慢了速度,讓獅子配合小孩兒快樂玩耍。站著的孩子們笑笑鬧鬧,更小的孩子則被抱著去摸一摸獅子毛,非遺文化就在這一扶一接間傳承著。
▌獅子在牽線人的控制下做出撲咬彩球的姿態(tài)。
鑼鈸聲未歇,遠處的戲臺又亮了。若說草塔的獅子是抖出來的,西路亂彈的戲便是“炸”出來的。
嗩吶板胡一響,演員一開腔,作為游客難免會一恍惚。不禁會產(chǎn)生懷疑:這里是江南水鄉(xiāng)吧?說好的吳儂軟語呢?不為別的,只為這調(diào)門唱腔北方味太足了,像是黃土高原吹來的秦腔風。不僅也沒有昆曲的婉轉(zhuǎn)細膩,還帶有濃郁的鄉(xiāng)土氣息。
▌300年前,昆腔在諸暨一帶開始盛行。
實際上,西路亂彈確實有北方基因,是清初秦腔西路藝人由陜西經(jīng)杭嘉湖水路傳入諸暨的。300多年的流傳中,其腔調(diào)上也“亂”融了昆腔、弋陽腔、梆子等聲腔,十分鏗鏘有力。
作為國家級非遺,西路亂彈的唱腔多,伴奏樂器多,曲牌劇目更多。今天戲臺上的《雙陽公主追狄青》就是經(jīng)典劇目之一,演員表情動作激烈而外放,十多種樂器奏出了明快的節(jié)奏。除卻咬字不同、曲調(diào)微殊,聽著熟悉的唱詞,戲腔繞梁處恍惚間竟有故里茶館之感。
夜更深時,抖獅的影子掠過灰瓦白墻,亂彈的余韻纏上賣香榧的挑擔。諸暨的野性,便在這亦莊亦諧的“抖”與“亂”中,生生不息。
▌作為國家級非遺,西路亂彈的唱腔、伴奏多,曲牌劇目更多。
從越國故都到珍珠之城,山水風骨鑄就了諸暨的千年根基,人文內(nèi)核則如溫潤珠光,照亮它的當代風華。在這里,往昔傳奇與今朝蓬勃相生共長,恰如浣紗江水——既映照著西施的倒影,又躍動著今日的光輝。
福利來啦
參與下方問卷并互動分享
我們將從留言最走心的小伙伴中抽出3位
送出價值500~1500元+的神秘禮包
編輯/cici
文/紅鵝
圖/圖蟲、視覺中國、西施故里美好諸暨公眾號
設計/April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