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dāng)盛夏驕陽炙烤大地、暑氣難耐時,甘肅卻藏著一些令人心馳神往的清涼秘境。這里沒有灼人的熱浪,只有夏風(fēng)輕輕拂過臉頰,帶著草木的清香與山水的涼意;目之所及皆是盎然綠意,從草原的無邊碧毯到山林的濃密翠蔭,處處都透著沁人的清爽。這片土地的風(fēng)光尤為奇妙——北方山川的雄奇壯闊與江南水鄉(xiāng)的靈秀柔美在此交融,既有高原草原的遼遠蒼茫,也有峽谷溪流的清幽婉轉(zhuǎn)。得天獨厚的涼爽氣候,它是大自然的饋贈。
大漠孤煙,長河落日敦煌飛天。駝鈴聲響一頭連著歷史,一頭朝向遠方。她已等你千年,這里是甘肅。不僅如此,而且,還有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在甘肅沙漠發(fā)現(xiàn)80年神秘大院,稱作西北第一豪宅,究竟是何人所建?可能好奇的朋友就會問了,甘肅沙漠發(fā)現(xiàn)的這座80年神秘大院到底是在哪里?那里又有著哪些少為人知的秘密?帶著這些疑問和好奇,今天就和大家一起來聊聊,有關(guān)瑞安堡的那些事。瑞安堡俗稱“王團堡子”,是王慶云所建。
王慶云,字瑞庭,瑞安堡因取其名字中“瑞”與職務(wù)中的“安”二字而得名。1931年,王慶云任保安團團長,一時聲勢煊赫。凡是馬步青在民勤縣的一切軍需物資都經(jīng)其手攤派催要,最后貢入軍中。瑞安堡就是在王慶云那個時候抽調(diào)全縣的能工巧匠、人力財物修建的。瑞安堡位于甘肅省武威市民勤縣城南3.5公里的三雷鄉(xiāng)三陶村,1938年始建立。1948年,瑞安堡竣工。瑞安堡南北長90米,東西寬56.5米,占地面積5085平方米,坐北向南。
其平面布局為“—品當(dāng)朝”,形狀呈“鳳凰單展翅”。瑞安堡的橫式前院為“一”字,中院及左右后院為“品”字,堡門、南北文武角樓、前后內(nèi)院正好是“當(dāng)”字,“朝”字建筑較隱匿,只有“日、月”小院一目了然。南北墻一高一矮,稱作“鳳凰單展翅”,寓意展美姿而不飛走。堡墻上又有七座亭臺,分別為文樓、武樓、門樓、望月庭、逍遙宮、瞭望臺、角樓。進入堡門是前院,沿堡門中軸線有一條長的甬道將前院和中院分為東西兩部分。
前院面闊約50米,進深約26米,緊靠堡墻于門道兩側(cè)建平頂式土木結(jié)構(gòu)房屋30余間,西面為草料房、磨坊、馬廄,飼養(yǎng)下人住房和一條通往堡墻的斜坡馬道,東面為護院衛(wèi)兵、車夫和長工住房。沿甬道經(jīng)過前院通往中院需要穿過第二道大門,大門的彩繪、木雕極為精細。中院較淺,面闊約50米,進深約13米,由二門東西廂房和左右倒座圍成一回廊式小四合院。后院是王慶云家庭的主要活動場所。中院、后院以中軸線上的第三道大門相隔,將外人擋在門禁之外。
整個莊院匯集中、西、南、北建筑風(fēng)格,融軍事防御、起居、游賞、園藝藝術(shù)為一體,見證了民國時期甘肅民勤,乃至西北邊陲地區(qū)的民居建筑歷史,具有深厚的歷史、藝術(shù)價值和科學(xué)研究參考價值。
特別是對于工作和生活在甘肅武威以及周邊省市的朋友而言,如果說,對于甘肅沙漠發(fā)現(xiàn)80年神秘大院,稱作西北第一豪宅,究竟是何人所建有啥想說的,也歡迎大家評論留言。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