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伏,“三伏”之第二伏,即夏至后的第四個庚日起始,至立秋后第一個庚日這段時間。“伏”表示陰氣受陽氣所迫藏伏在地下的意思。三伏有初伏、中伏和末伏之分。俗話說"冷在三九,熱在中伏",意思是一年之中最冷的天是三九天,最熱的天是中伏。入伏后,地表溫度變化很大,每天受到陽光的暴曬積攢的熱量比較多,散發(fā)出來的比較少。經(jīng)過長時間的累積,到了中伏地面累積的熱量達到了峰值,隨之也會慢慢地向空中散發(fā)。
且夏季雨水多,空氣濕度大,這也就是為什么中伏是一年之中最悶熱的時節(jié)。因此,與避暑有關的那些問題也成為大家茶余飯后關注和熱議的話題之一。而在我國,藏著這么一個地方,這里被稱為中國第一避暑大省,每年8月省外避暑大軍紛紛涌入,住下就不想走??赡芎闷娴呐笥丫蜁柫?,中國第一避暑大省到底是在哪里?那里又有著哪些不一樣的風景?帶著這些疑問和好奇,今天就和大家一起來聊聊,有關貴州省的那些事。
貴州地處云貴高原,一年中最熱月的平均氣溫也只在22℃-26℃之間,這幾乎是世界同緯度區(qū)域中最涼爽的夏天。尤為特別的是,貴州山地起伏,“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氣候的地域及垂直性差異都頗為顯著,往往一縣之內、一山上下,就有截然不同的立體氣候。不僅如此,而且,還有特別值得一提的是,2007年,中國氣象學會“蓋戳認證”,授予貴陽“中國避暑之都”稱號。每逢夏季,也有無數(shù)游人如候鳥一般,飛入貴州綠色山林間涼爽的高原城鎮(zhèn)。
其中的大多數(shù)地名,我們或許不曾耳聞——從各地遷徙而來的旅居者,正在高原上打造新時代的“氣候游民”生活。在多地酷暑難耐的時候,天賜“涼”緣的百里杜鵑依然保持在19℃上下的氣溫,大批“候鳥”遷徙來此消夏避暑旅居,格佐、石牛等旅游小鎮(zhèn)游人如織,怎一個“火”字了得。小鎮(zhèn)廣場的停車場、道路兩旁,一輛輛掛有外地牌照的車輛整齊停放,賓館、鄉(xiāng)村民宿一床難求……每當夜幕降臨,各旅游小鎮(zhèn)就逐漸沸騰起來,道路上游人絡繹不絕。
在百里杜鵑景區(qū)“跟著火把游畢節(jié)”,在六盤水親水納涼感受“涼都”的清爽,在安順黃果樹瀑布下感受撲面而來的水霧……盛夏時節(jié),貴州迎來避暑旅游熱。作為同緯度最涼爽的地區(qū)之一,貴州全省約四分之三的區(qū)域適合避暑,“中國避暑之都·貴陽”“中國涼都·六盤水”以及畢節(jié)、安順、黔南、黔西南等避暑勝地久負盛名。貴州素有“千瀑之省”的美譽,獨特的地形地貌造就了省內各地風格各異的瀑布,夏季賞瀑、納涼成為游客來黔的“必打卡任務”之一。
在黔東南施秉縣甘溪鄉(xiāng),江凱河瀑布因水量充足出現(xiàn)了罕見的“三瀑同掛”壯麗景觀,青山綠水的相互勾勒,讓這里成為夏日避暑游的好去處。而在數(shù)百公里之外的安順黃果樹瀑布,也涌入了大批游客,感受“飛瀑如銀練”的壯麗風光。
特別是對于工作和生活在貴州以及周邊省市的朋友而言,如果說,對于中國第一避暑大省,每年8月省外避暑大軍紛紛涌入,住下就不想走有啥想說的,也歡迎大家評論留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