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某媛誣告的事兒,算是把武大炸了個外焦里嫩?,F(xiàn)在的輿論焦點,集中在為什么肖同學記過處分不撤銷上頭。
這個確實是沒道理的。畢竟肖同學被誣告這事兒,法院都已經(jīng)宣判了。雖然是一審,那也是有法律效力的,這時候武大完全可以依法撤銷處分。就算接下來還有二審,如果姓楊的成功翻案,那武大再依法給肖同學重新把過記上就完了。
這就叫嚴格依法辦事,就算這種反復引發(fā)大眾嚼舌根,武大也可以理直氣壯的把鍋甩給法院,不至于像現(xiàn)在這樣一己之力扛下來,被錘的鼻青臉腫。
但武大就是不撤銷,甚至扯出個等上級意見的說法——一個普通學生的記過處分居然要等上級——也就是教育部的意見,這樣的解釋簡直是難以理解。大眾也明顯不接受。
為什么不撤銷處分?大眾的一致觀點,是認為撤銷了就要有人擔責。除了當初決定處分的行政人員,還有現(xiàn)在大家關(guān)注度較高的,讓楊某媛那篇漏洞百出、明顯不合格的碩士論文順利通過,并推薦其去浸會讀博的教授。
這就是一大票人的事了。這也是大家認為武大要遮掩的原因——要保這幫人。
確實有這個可能。但這只是一部分原因。而且這一部分原因,還得分開來說。其實如果是行政人員,那反而很好解決,該是他們的責任,他們擔就完了;就算其中有給學校背鍋的成分,這在機關(guān)事業(yè)單位中也很常見,做好安撫,過兩年處分撤銷后再給你補償不就完了——當年給武安鋼鐵背鍋的馬科長后來不也升職了么?
但問題是現(xiàn)在事件已經(jīng)擴大,擴大到楊某媛畢業(yè)論文,以及推薦浸會讀博的問題。
這個麻煩就大了。這涉及到學術(shù)倫理,一旦查實,那參與者不光是受處分這么簡單了。
為什么這么說?因為教授專家和高校行政人員是不一樣的。行政人員都是完全靠武大吃飯的,只要武大自己安撫好,事后給點補償,那就不會出什么問題。
但作為五院四系的教授,武大法學院那幫楊某媛水貨論文通過,甚至推薦其讀博的碩導博導,在法律圈兒都是有廣泛影響力的。他們可能是律師事務所主任合伙人、可能兼著司法系統(tǒng)職務,甚至有可能參與國家和地方立法工作,在法學界有著自己的地位、利益和前程,如果因為這件事遭受處分,那將對它們的職業(yè)生涯構(gòu)成重大打擊!
當然,很多人會說,誰叫你們亂搞呢?你們這是學術(shù)腐敗,活該!
如果確實是他們主動亂搞,那他們確實是活該。但問題是,這件事細究下來,很可能并不是這些幫楊某媛操作論文評審和推薦讀博的專家們亂搞,而是被學??拥摹?/p>
為什么這么說?
現(xiàn)在大家都知道,姓楊的當初打拳迫害肖同學時,武大內(nèi)部其實是在第一時間就組織了法學院的教授們?nèi)フ{(diào)查的。當時教授們得出的結(jié)論,是現(xiàn)有證據(jù)不能證明肖同學有猥褻行為。
當然,因為后來姓楊的煽動輿論來學校為了平事,被迫硬給肖同學塞了個處分。但這件事一出,姓楊的在武大校方眼里,尤其是在法學院的教授眼里是個什么狗屁東西,那就可想而知了。
這種情況下,她的導師,以及參與她碩士論文評審的教授們,怎么可能對她有好感?怎么可能愿意給她那狗屁不通,明顯不過關(guān)的論文通過,甚至還推薦她去香港浸會讀博?
而且武大法學院的教授也不可能怕姓楊的告——畢竟這又不是性騷擾,這就是正常的學術(shù)評定。你姓楊的誣告一下大一新生還行,誣告五院四系的碩導博導,你怕不是想多了?
但這幫碩導博導,還是在內(nèi)心對楊某媛極度不爽的情況下,集體給姓楊的垃圾論文一致評審通過,并推薦其去浸會讀博。
為什么會這樣?
那就只有一種可能,是校方要他們這么做的。
而武大校方為什么會這么做?唯一的解釋,就是她當初誣告肖同學并煽動輿論時,武大為了平息輿論,被迫跟她做了交易,以順利畢業(yè)+推薦讀博為由,換取其就此收手。
這種交易在中國高校其實很常見。很多高校都會用這種手段,來平息學生工作中遇到的麻煩事。初衷也不難理解——維護學校名譽嘛。楊某媛想必也是以此逼武大拿出籌碼,跟她做了交換。
也正因為如此,武大不敢回應輿論質(zhì)疑,不敢把事情攤開。如果回應,那楊某媛畢業(yè)論文和推薦讀博這兩件事是逃不過的。這么爛的論文居然通過評審還推薦讀博,那不光他的導師,還有參與論文評審的教授全得遭殃。
但問題是,作為武大法學院的老師,這些人對楊某媛當年誣告是最清楚不過的。他們不可能喜歡這種水平垃圾又喜歡搞事的學生,更不可能愿意為她的垃圾論文背書并推薦其讀博。只不過因為學校壓力才放了把水。
現(xiàn)在如果學校撤銷記過,那緊接著,輿論就會把主要矛頭對準論文和讀博。這事兒性質(zhì)更惡劣,更嚴重。如果否認有貓膩——楊某緣的論文一塌糊涂到完全沒法否認;繼續(xù)開誠布公,就不得不承認自家的老師放了水,那他們的職業(yè)聲譽將遭受重創(chuàng),未來還怎么在中國法學界混下去?
這就是事情的麻煩點。武大法學院可不是二本法學院,這是堂堂的五院四系,這里的專家教授到哪個地方都是搶著要的,跟只能靠著武大吃飯——沒了武大就只能跑滴滴送外賣的高校行政人員根本不是一回事。
你逼著人家干了臟活兒,出了事兒又不兜著,還把人家甩出去背鍋,讓人家職業(yè)生涯盡毀;那人家還不得跟你鬧到底?而這幫法學大佬鬧起來,那可比姓楊的難纏的多,輿論影響也大的多。
最重要的是,這樣一來,武大教師也將人人心寒,但凡有點本事的,都會離校而去。
而且,如果武大攤開回應,也會把自己與楊某媛的私下利益交換正式公開。
雖然這種事兒很常見,中國高校幾乎都這么干,大家也都心知肚明。但這畢竟是上不得臺面的。有些事情,不上秤也就四兩,上了秤千斤打不住。作為名牌大學的武大,一旦公開承認了這種內(nèi)幕交易,那接下來勢必掀起更大的輿論風潮——甚至不排除會擴散到針對整個中國高校體系,引發(fā)一系列社會乃至政治問題。尤其是,鑒于楊某媛的陰鷙性格,保不準她還把這個交易過程偷偷錄了音錄了像,甚至有可能得到了武大的書面承諾。到時候你注銷她學位,她把這些見不得光的東西公布出來,那后果對武大來說就更是天崩地裂,慘絕人寰了!
這就是武大不敢發(fā)聲的另一個原因。沉默,倒霉的只是武大,而且倒霉也只是一時,輿論總有過去的時候;一旦把事情攤開,那局面將徹底失控,后果將更加嚴重。這種情況下,武大也只能兩害相權(quán)取其輕,在千夫所指中保持沉默了。至于到底該怎么處置,已經(jīng)完全不是武大自己能夠處理,只能由更高級別部門定奪——武大校長所說的等上級安排,邏輯大概就是如此。
而最新消息,武大已經(jīng)發(fā)布公告,宣布重新調(diào)查“圖書館風波”,全面復核楊某某學位論文——由此看來,教育部的意見終于下來,接下來就是要揭蓋子了。到這一步,基本上楊某媛肯定是完蛋了,剩下的就看武大內(nèi)部的這幫人怎么處理。
本文為云石原創(chuàng)2555節(jié)。有興趣的朋友,請用微信搜索公眾號:云石,持續(xù)收看全部云石海外風云系列文章。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