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呀!我是來自殷商的祖辛方鼎!
最近北京大運河博物館的“‘中華文明起源’系列展之:看·見殷商”展覽可太熱鬧了,我也忍不住申請了兩個月的“特別駐展”行程,專門來和大伙兒嘮嘮三千年前的故事!不過,在我正式登場之前,得先告訴大家一個好消息——我的“同事”——“亞醜”銅鉞的展期從8月3日延長到8月10日啦!
銅鉞老弟前幾天還在倒計時告別呢,沒想到因為大家太熱情,決定讓它多留幾天!它可得意了,偷偷跟我說:“嘿嘿,看來我的魅力還是很大的嘛!”不過它也知道,這次延期真的是最后的機會了,大家再不來可就很難再見到“雙鉞合體”的場面啦!
說起來,銅鉞老弟能多留些日子,我也挺替它高興的。畢竟這么多朋友喜歡咱們殷商的寶貝,是件多讓人開心的事兒呀。不過呢,等它的展期圓滿結(jié)束后,我就準備登場啦。8月12日起,我會正式開始這場“特別駐展”。接下來,就好好給大伙兒介紹介紹我自己——祖辛方鼎。
???
“‘中華文明起源’系列展之:看·見殷商”
祖辛方鼎
高23、腹縱15.6、橫13.9、足高8.4厘米
1957年長清小屯出土
山東博物館 藏
商代,高23、腹縱15.6、橫13.9、足高8.4厘米,山東長清小屯遺址出土。器形為侈口方唇,立耳,束頸,器腹為長方形,微鼓,平底,下承四根粗壯的柱足,體態(tài)沉穩(wěn)。方鼎四隅飾有扉棱,增加了整器的靈動之氣,腹部飾獸面紋,以云雷紋為地,足飾陰線蟬紋,鑄工精美。腹內(nèi)壁鑄有銘文“舉祖辛禹”及徽號。
(圖片來源于網(wǎng)絡(luò)《甲骨文合集》)
“舉”字銘文是由著名考古學(xué)家于省吾先生考證得出的,其形態(tài)像大人舉子于床,是撫育幼子的意思。古代生子言“舉”者,為收養(yǎng)之意,不舉則是拋棄之意。商代金文之所以有此字,當(dāng)是由于他們的祖先有過“舉子”的故事,或者有“棄子復(fù)舉”的故事,所以后世子孫才造出象征性的文字,以為族群的標(biāo)志?,F(xiàn)在學(xué)術(shù)界多認同于省吾先生的意見,將此字釋讀為“舉”。
帶有“舉”字銘文的青銅器家族非常龐大,其擁有者為舉族,舉族是商代晚期一支強大的宗族,在商王室中擔(dān)任重要官職,受到商王重用,武丁時期,曾多次參與征伐西部邊邑異族的戰(zhàn)爭。
至西周時期,周王對商代遺民采取了分而治之的政策,舉族及其支族逐漸融入到周人及其他族人之中,從此舉族徽號逐漸退出歷史舞臺,被淹沒于歷史的長河之中。
舉方鼎是舉族的寶貴遺珍,歷經(jīng)千年,流傳至今,其造型厚重典雅,紋飾美觀莊重,鑄工細致考究,銘文筆勢雄健,是迄今為止山東境內(nèi)發(fā)現(xiàn)的最為精美的商代晚期青銅鼎之一,為國家一級文物。
我的“出差”時間是8月12日到10月12日,這次“出差”,我攢了一肚子的殷商生活故事!想知道三千年前的生活是什么模樣?我又在歷史長河中扮演了怎樣的角色?快來北京大運河博物館,聽我把那些過往的殷商故事,毫無保留地講給大家聽!
不過丑話說在前頭,我的“出差”檔期就70天,下次再見可不知要等多久??!要是您之后拍著大腿后悔沒來看我,我可得“委屈”好一陣子!所以,現(xiàn)在就掏出手機,把8月12日到10月12日標(biāo)注成“必打卡日程”,喊上愛歷史、愛獵奇的小伙伴,咱們在北京大運河博物館不見不散!我已經(jīng)搬好“小板凳”,就等和您嘮嘮三千年前關(guān)于我的那些故事啦!
???
“‘中華文明起源’系列展之:看·見殷商”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