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被確診癌癥的第二年,我才開啟了第一次心理咨詢。
那一年,我的痛苦達到了頂峰。
每次坐地鐵穿梭在這個巨大的城市里,我都感到窒息,仿佛要被人群淹沒。
看到健康的母女在一起說笑,我會哭;
看到地鐵上一起乞討的老年夫妻,我也會哭。
在等待地鐵的時候,每次看著火車從右手側行駛過來,耀眼的車燈下,我都有想一躍而下的沖動。
我再也受不了這樣的自己了。
一個明媚的周末午后,我預約了心理咨詢。
母親患癌后
我變成了“媽媽
早在7年前,我就知道自己需要心理咨詢了。
當時我陪媽媽在醫(yī)院做化療,她進去診療室的時候,我將耳機摘下來遞給她,讓她在里面戴著耳機聽音樂,聽《草原的父親母親的河》。
那是她最喜歡哼唱的歌,我說:“開到最大聲,不要聽別人講什么?!?/p>
那時,我總想保護她,希望可以幫助她屏蔽一切負面的聲音,媽媽也很配合,她假裝聽不到,在我面前也不過多問及她的病情。
自從她生重病后,我仿佛變成了她的媽媽,在我面前,她退化成了“笨小孩”。
目送她進去后,我又再三叮囑了護士:“里面那個X阿姨不知道她的病情,關于病情的問題請您一定一定直接找我問,不要問她,拜托了?!?/p>
護士抬頭看了我一眼,點了點頭。
從昏暗的腫瘤大樓離開,我被陽光刺了一下雙眼。等待媽媽結束治療的這三個小時,我決定掛一個心理科的號。
總有很多問題在腦子里盤旋,交錯擰巴在一起。
我想為這些問題找到一個出口。
也為我自己找到一個出口。
大夫說我的問題很復雜,建議我一周2次問診,給我開了藥單子,上面列的是焦慮癥伴隨抑郁癥狀,還有兩類精神類藥物。
我苦笑了一下,出去后把單子揉作一團,扔進了垃圾桶。哪有那么多閑時間給自己“看病”。
我不是沒有嘗試過各種自救方法,跑步、游泳、正念、和朋友傾訴、瘋狂用工作麻痹自己...
卻依然時刻感受著孤獨和無意義,以及死亡的逼近。
我才發(fā)現(xiàn),越不去面對痛苦,我每一分、每一秒,越像被“凌遲”。
抱著“碰碰運氣”的心情,我預約了心理咨詢。
她是一名女咨詢師,看上去很和氣,第一次的咨詢內容現(xiàn)在記不太清楚了,只記得中間哭了2次,傾訴完感覺很好,仿佛被看見了一樣。
我唯一記得她說過的一句話是:“從小不被看見的孩子,都在長大后,用力地希望被父母看見。”
這句話我回味了好久,好像明白了一些事情,更產生了強烈想和她繼續(xù)探索自己的沖動。
繼續(xù)咨詢的過程中,她用她的真誠和信任打動了我,我們的關系從一開始我的小心翼翼,不敢觸碰內心黑暗的地方,逐漸到可以接納全部真實的自己,個人成長經歷無論好壞,它們都是我的一部分。
我們每次對話的主題也在逐漸深入,她鼓勵我面對我一直在逃避的過去。
也許,去重新拼湊我那支離破碎的童年,才能尋找到屬于自己的人生答案。
我終于有勇氣,和咨詢師聊到童年的經歷。
學會直面過去
才能真正長大
初中時,我被接到爸媽家里,和基因上的家人一起開始了我的“青春”。
我們一家四口,一個酗酒的爸爸,一個強勢的媽媽,一個叛逆的妹妹,和一個擰巴的我。
在此之前,我和妹妹被分開撫養(yǎng),妹妹一直留在爸媽身邊在小城里生活,我在各個親戚家里顛沛流離,成為了一個被寄養(yǎng)的女兒,吃“百家飯”長大。
在親戚家的日子并不好過,總是有欺負人的表哥表姐,還有和你爭搶食物的堂哥。
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下成長,我學會了好多本事,包括察言觀色,隱忍,干活的時候搶著干。
我也看見了很多家庭的丑陋,幾乎每一家親戚的婚姻關系要么死氣沉沉,要么劍拔弩張。當大家都在忙于生計的時候,談什么風花雪月的浪漫,全都是雞零狗碎的湊和。
初中回到自己家后,我的情況沒有變好,依舊活得像一個寄養(yǎng)的孩子。
工作狂的媽媽要么經常在外應酬,要么就是和醉酒的爸爸吵很兇。
和叛逆的妹妹相處也不太愉快,她和爸爸激烈地爭吵,吵架后用砸碎的玻璃渣子劃自己的胳膊,要挾要去死。
我常常漠然地看著身邊這一切發(fā)生的事情,在無盡的黑夜里獨自哭泣。
我寫很多很多悲傷的日記,寫給遠方的爺爺,我在日記里問他,人為什么要活著?
沉默寡言成為了我的保護色。我把心中的那股“仇恨”的力量化作學習動力。只有在學習這件事情上,才能感受到一些愛和自主性。
考上大學離開家的那一刻,我的身心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釋放,終于離開了小城,離開了嘈雜的親戚,愛的綁架,無意義的存在。
我畢業(yè)、工作,留在一線城市,努力忘掉過去,盡管艱難,依舊嘗試建構自己的新生活。
然而,這一切都在27歲那年打破了。
那一年,媽媽被確診了癌癥。作為長女的我,承擔起了照顧媽媽和把媽媽接到大城市治療的責任。
無論是媽媽生病后更急切地催著我找對象結婚,還是昂貴的醫(yī)藥費,和醫(yī)院主治醫(yī)每一次溝通都要做出一次生死決策的痛苦和掙扎。
每一個清晨,我頂著“責任”的道義匍匐前行。
每一個深夜,我的人生一片片地被剝離,碎落一地。
我明白自己早已成年,我不想再讓“原生家庭”背所有鍋。
但當咨詢師為我一層層剖開童年的外殼時,我才發(fā)覺原來很多目前的問題和行為模式都能找到答案。
比如媽媽生病后,我們的關系變得很微妙。她一直在我的婚姻問題上施加壓力,每次和她聊起婚姻問題,我心中總是會燃起莫名的怒火,隨之被自己壓下去。
帶著這樣的疑問,我和咨詢師聊了聊。
我頂著“不婚主義”的帽子,拒絕現(xiàn)實生活中一切發(fā)展親密關系的可能性。
但我好奇,我真的那么討厭婚姻么?
咨詢師平靜地看著我,問:“當你憤怒的時候,如果內心有個聲音允許被表達,你想和媽媽說什么?”
我沉默了大概一分鐘,她一直在等待我回應,思考沒有被打斷。
仿佛回到那樣憤怒的場景下,我感受到內心的聲音在涌動。
“小時候你們對我不管不顧,我成年了憑什么來對我的人生指手畫腳?”
“你的婚姻里那么不幸福,憑什么要我接受婚姻這個選擇?”
“你生病了,誰在照顧你,是我這個被拋棄的孩子,憑什么還要求我做出犧牲?”
我在L老師面前聲嘶力竭地喊出這些委屈,任由淚水在臉龐流淌。她靜靜地看著我,我在淚眼婆娑中看見她的眼睛里也泛著淚花。
那一刻,我覺得被共情了。
“如果眼淚代表感受,你覺得你此刻的眼淚是什么情緒?”
“我感受到好像沒有那么憤怒了,仿佛從來也不是憤怒在作怪。我感覺到眼淚在訴說我的委屈、不公、傷心和痛苦,它們渴望被理解被看見?!?/p>
“嗯,就像小的時候,在親戚家長大的每一天,你都渴望被接走,被擁抱,被告知你是被愛的,你值得這樣的愛?!?/p>
我哭到泣不成聲,甚至眼睛都不敢和L老師對視。我看到了曾經幼小的我在一口黑暗的枯井里坐著,井里面潮濕昏暗。
“如果現(xiàn)在的你可以回去童年,見到那個小女孩,你想對她說什么?”
“我想對她說,站起來,你可以自己走出去的?!?/p>
“嗯,你也可以走過去,擁抱一下她,告訴她你現(xiàn)在長大了,可以保護她。”
我聽到這句話的時候,眼淚再次止不住地流。
我仿佛真的觸摸到了曾經的小女孩,沒有人能看得見她,在黑暗的井底里靜靜地待著,那么孤獨、無助。
長大后的我走到她的身邊,伸出雙臂擁抱她,告訴她,我在的,沒事的。
我從此打開了一顆心
讓世界走進來
可以說,咨詢師像黑暗里的一束光,一直引領著我前進。
有一次因為工作臨時有事,我在咨詢開始的半小時前發(fā)短信說取消咨詢。
在下一次咨詢時,她和我聊起這個事,我簡單解釋了下是因為被領導臨時抓去開會了,很抱歉。
她問:“你在生活中經常會忽略自己的需求,而去滿足別人的需求嗎?”
我被這個問題噎了一下。
她繼續(xù)說:“心理咨詢對你來說是很重要的事情,你把你對自己重要事情的處置權力交了出去。我比較好奇你是不是把自己的事情經常放在別人的需求之后?”
我頓悟。開始反觀無論我是在工作還是生活中,確實經常會讓步自己的需求,而把別人的事情放在優(yōu)先的位置。
自以為有奉獻精神,卻不想壓抑了自我需求,沒有關照到自己。
19年底,馬上迎來2020新年的時候,我和L老師約了最后一次咨詢。
50分鐘的時間過得很快,我們的聊天也非常平靜。
走出心理工作室,我抬頭看了看藍天,身邊的陌生人微笑地和我打招呼,我回應著當下的這一切,走在不知名的街道上,感到一陣久違的幸福。
后來,離開的那天,我收到L老師的短信,她說:
“謝謝你來見面表達對我的感謝,我為你的改變感到開心。你找到一個很酷的自己。新年快樂!”
我回:“新年快樂!感謝你讓我更好地成為了自己!”
現(xiàn)在的我過得很好,去年離開了大城市回到二線城市,遇見了現(xiàn)在的先生,已婚,目前懷孕7個月。
我辭了光鮮的高薪高壓工作,目前待業(yè)轉行,在學習心理咨詢,實習中,希望可以在三年內成為一名新手咨詢師,幫助更多像曾經的我一樣黑暗中禹禹獨行的人。
媽媽在一個春天里永遠離開了。我傷心,但沒有被打垮,太陽照常升起,我還是可以繼續(xù)前行。
回憶起來,我更愿意將這段心理咨詢比作一個自我學習及個人成長的過程。
在長期穩(wěn)定的咨訪關系中我學會了如何打開自己,真誠溝通,以及誠實勇敢地面對過去的創(chuàng)傷。
當這些曾經被隱藏、打壓的部分被看見和理解的時候,我和自己的過去、現(xiàn)在、將來都取得了和解,并將這份學習的成果應用到現(xiàn)實生活中,幫助我成為更好的自己。
當然,任何一個改變都會伴隨直面創(chuàng)傷的痛苦。
可是,當你愿意認真關照內心的情緒,問問那個住在內心的小孩,就會發(fā)現(xiàn):
任何可以影響到自己的外部聲音,一定是因為自己也在對自己做同樣的事情,別人說的話恰好中了自己的計謀,讓內在的小孩一直受傷,躲在角落里面舔舐傷口。
真正去認識自己是一個很艱難的過程,改變自己更是一條披荊斬棘的路。
但正如大海波濤洶涌后會回歸平靜,海灘上的人或嬉戲,或躺平享受。
我們的情緒也像波浪,一起一伏,像人的呼吸,一呼一吸。
正如只有經歷過海浪的洗禮,沙灘才會如此治愈。
如果你也有難以解決的痛苦,那你也可以,勇敢地尋求心理咨詢的幫助,給自己一次變好的機會。
如果你不知道如何選擇咨詢師,我們向你推薦下面這位經驗豐富、專業(yè)扎實的咨詢師——潘凱斌
潘老師是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敘事治療師。在心理咨詢的道路上,她已經耕耘了18年,擅長個人成長、童年創(chuàng)傷、抑郁焦慮等議題,如果有這些方面的困擾,老師會用多年的專業(yè)積累,盡可能地幫助你。
為了鼓勵求助意愿,潘凱斌老師特意開通3個半價咨詢名單,原價650元/次的咨詢,現(xiàn)僅需325元。
↓給自己一次改變的機會↓
如果,你也有被過分控制、被情感忽視、被家暴等未愈合的童年創(chuàng)傷,又想查看、選擇更多不同風格的咨詢師,不妨試試壹心理的「半價咨詢」,找到更合適你的那一位咨詢師↓
作者:來訪者清歡
編輯:Lilith
圖源:Pexels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