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第三輪談判,雙方達成最大的共識,就是沒有共識;最大的談判成果,或許就是“繼續(xù)戰(zhàn)斗”!前段時間,曾被美國禁運的英偉達H20芯片突然“解封”,中企紛紛下單搶購,不料網信辦突然發(fā)聲:H20芯片存在嚴重安全問題。
隨后網信辦緊急約談英偉達,要求提交相關材料證明安全性,但英偉達僅輕飄飄回復“不會給任何人留后門”,既無書面保證,也無技術證明。人民日報直接喊話:“英偉達,怎么讓我信你?”
根據曝光信息,H20從中國境內獲取的數據會回傳到新加坡服務器,而美方隨時可以查閱。這意味著,一旦美方盯上目標,輕則企業(yè)核心數據泄露,重則智能駕駛系統(tǒng)失控。想象一下,若智能汽車的導航數據被篡改,后果不堪設想。
但很多人沒意識到,在網絡安全領域,還有一個比英偉達H20更嚴重的“定時炸彈”,正潛伏在億萬國人的電腦里,那就是我們每天使用的Windows操作系統(tǒng)。
近日,央視新聞再次敲響警鐘:微軟Windows系統(tǒng)被曝重大漏洞,美國情報機構利用Windows的Exchange服務器軟件漏洞,精準攻擊我國軍工企業(yè),竊取高層郵件。
這里要劃重點:Exchange不是個人軟件,而是部署在學校、企業(yè)、政府機構的“數據中樞”,一旦郵件服務器被攻破,影響的是成千上萬的大型組織。更讓人警惕的是,美情報機構此次直接瞄準軍工企業(yè),這可不是普通的商業(yè)竊密,而是關乎國防安全的“精準打擊”,危險系數堪稱“頂級”。
事實上,美國利用Windows漏洞或后門攻擊中國,早已不是第一次。
今年4月,我國就披露了美國攻擊哈爾濱亞運會的細節(jié):通過微軟預留的“特定后門”,向指定電腦發(fā)送加密喚醒命令,悄無聲息竊取賽事籌備數據。即便國內有360等網絡安全企業(yè)筑起防線,但底層技術握在別人手里,就像自家大門的鑰匙由鄰居保管,安全等級完全由對方說了算。
微軟雖然是全球企業(yè),但也是美國企業(yè),在國家利益面前,所謂的“技術中立”不過是空談。
就在無數人擔憂“斷供”“后門”風險時,再回頭看任正非10年前的布局,才明白什么叫“遠見卓識”。
2012年,當所有人還在追捧Windows和英特爾的“Wintel聯(lián)盟”時,任正非拍板啟動兩大“備胎計劃”:一是芯片,二是操作系統(tǒng)。如今,這兩個“備胎”正在變成“主力”。
在AI芯片領域,華為昇騰芯片已追平英偉達H20水平,最新發(fā)布的昇騰384更是被稱為“算力核彈”,技術實力直逼英偉達旗艦產品。更關鍵的是,昇騰芯片的底層架構完全自主可控,數據處理全程在國內完成,從根本上杜絕“數據回傳”風險。
而在操作系統(tǒng)戰(zhàn)場,鴻蒙的崛起堪稱“逆襲神話”。從2012年秘密研發(fā)到2019年正式發(fā)布,鴻蒙用多年的精心打磨,設備裝機量已經突破了11億;更重要的是,鴻蒙正在加速向PC等關鍵領域滲透。此前華為發(fā)布的MateBook系列筆記本,已開始支持原生鴻蒙系統(tǒng),還能與手機、平板無縫協(xié)同,真正實現“中國系統(tǒng)”的自主替代。
有人可能會說:“換系統(tǒng)太麻煩,Windows用慣了怎么辦?”但看看俄羅斯的教訓就知道,當美國切斷Windows授權時,大量企業(yè)被迫停擺,而中國若不提前布局,后果只會更嚴重?,F在,華為昇騰+鴻蒙的“組合拳”,正在幫助中企實現從芯片到系統(tǒng)的“全自主生態(tài)”。
從英偉達H20的數據后門到Windows的漏洞攻擊,一次次事件敲響警鐘:核心技術買不來、求不來,唯有自己掌握,才能把安全牢牢抓在手里。
如今,華為昇騰等國產AI芯片讓我們擺脫對英偉達的依賴,鴻蒙系統(tǒng)為PC生態(tài)撕開一道口子,這不僅是企業(yè)的突圍,更是國家科技安全的“護城河”。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