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介紹民國金條10兩是312.5克,很多人質(zhì)疑為何是這個重量,其實這就是不了解“半斤八兩”的由來,500克一斤其實是現(xiàn)代度量標準。
沒人會細想,中國用了兩千多年的“斤”,怎么一和國際接軌,就嚴絲合縫卡準了五百克,難道是湊巧?
秦始皇詔文權 故宮博物院藏
史料記載,“斤”一詞最早可追溯到西周時期,據(jù)考證一斤是140多克。秦始皇統(tǒng)一六國后,不僅統(tǒng)一了文字,還定下了重量標準。咸陽出土的“始皇廿六年瓜棱權”揭示,秦朝的一斤約253克,相當于今天半斤多點兒。
漢承秦制,但悄悄“減了肥”。東漢“大司農(nóng)銅權”刻著“重十二斤”,實測2996克,算下來一斤249.7克,不到現(xiàn)代半斤。
“半斤八兩”這俗語在漢代可是大實話,誤差很小。
漢朝人兜里揣的“五銖錢”,這個“銖”是當時重量單位,24銖才湊一兩。按文物實測,一銖約0.65克,五銖錢標準重量是3.25克。但民間私鑄成風,偷工減料是常事,導致市場混亂,錢不值錢。
開元通寶背三云紋 嘉德2017拍賣:36800元
隋朝時大幅更改,《隋書·律歷志》明確記載,將一斤定為古制三倍(約668克),而唐承隋制。唐高祖李淵覺得南北朝到隋各種錢又亂又輕,一拍桌子:“鑄新錢!”開元通寶就此登場。
《舊唐書》寫得明明白白:一千枚開元通寶法定重量是“六斤四兩”。按唐代平均一斤約595~640克計算,這六斤四兩(6.25斤)大概在3700到4000克之間。
學者們扒拉出土的開元通寶一測,一枚平均4.3克左右,一千枚實際重量能達到4300克!這比法定標準沉了不少,新鑄的錢幣為了耐磨損,常常“超重出廠”。
當然唐朝后期又開始各種減重,所以早期的開元通寶份量更足。
稱量金、銀、藥材的戥子
早期開元錢很受歡迎,老百姓習慣性地把一枚錢的重量叫做“一錢”,后來中藥房抓藥用的“錢”,源頭就在這枚銅錢上。
唐朝人上街買個菜都得練把子力氣。當時一貫實際重量高達八斤六兩, 拎手上跟半袋大米差不多。
史料《唐會要》里記了個活靈活現(xiàn)的事:有人抱兩貫錢(17斤多)去買布,店老板一看這“兇器”架勢,趕緊叫伙計幫忙抬。
買房就更嚇人了。唐朝要在長安置辦一套帶院子的普通民房,大概要300貫錢左右,按早期強購買力算,相當于如今的80~120萬元人民幣。但換成重量,足足一噸多!買個房子跟搬磚似的。
宋交子銅板拓片 嘉德2021拍賣:10.35萬
宋朝人一看這架勢也發(fā)愁,尤其商業(yè)發(fā)達的四川,茶葉商人進貨動輒幾十貫銅錢,雇人抬錢比運費還貴。實在扛不動了,聰明人一拍腦袋,發(fā)明了“交子”:世界上最早的紙幣就此誕生。
紙幣的誕生,純粹是被銅錢“壓”出來的智慧??上б驗槭羌垘牛茈y保存,現(xiàn)如今基本見不到實物了。
老秤是十六兩一斤,秤星可不是亂點的:北斗七星、南斗六星,再加福祿壽三星,湊成十六兩。
這設計明擺著是告誡商家:少給一兩損福,克扣二兩傷祿,缺三兩?那是要折壽的!
清 黃花梨純銀精準秤組 西泠2021拍賣:25300元
行會里的商人們互相盯著,名單登記在冊,一家短秤,全行連坐。會長更是“法定擔保人”,出了事得頂著。
到了清朝,順治年間一斤壓到590克,乾隆以后停在了595克上下。官府設了度量衡總局,可架不住地方上打小算盤,民間短斤少兩的戲碼照演不誤。
真正想和國際接軌,得到風雨飄搖的1908年。清政府一紙命令:一斤就按500克算!可惜政令出了紫禁城便泥牛入海,亂世之中,誰還顧得上改秤星?
二十年后,民國政府再試一次,1929年《度量衡法》白紙黑字定下“一斤等于500克”,還順手把十六兩改成了十兩??蓱?zhàn)火紛飛,鄉(xiāng)間市集還是老秤當家,595克是常態(tài),而開頭說的金條,是按照16兩500克的通用標準做的。
民國湖南李同華四兩金條 西泠2025拍賣:18.4萬
1959年,新中國一聲令下:“市斤統(tǒng)一定為500克,十兩為一斤!這才真正和國際接軌了。”
不過,中藥鋪子和銀樓里的老師傅們,卻依然守著那桿十六兩一斤的老秤。
因為藥柜里的甘草、銀樓里的金箔,分量一點都馬虎不得!千年藥方上寫的“三錢”,劑量與成色全刻在老秤的星花里,貿(mào)然改用新秤,藥性就偏了。而金銀交易差了幾厘,誰都不可能同意的。
一直到1979年,中藥計量才全面改用克與毫克,金銀業(yè)也逐步接軌國際標準。那些寫著“錢”、“分”的老處方和老票據(jù),從此成了收藏匣里的記憶。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