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啾啾媽
來源丨微信公眾號“三個媽媽六個娃”
ID:pkumum
這些天,我的朋友圈被一個女人刷屏了。
有人說,這是今年最“爽”的女性宣言;
也有人說,步驚云用幾分鐘的脫口秀表演,揭開了女性最隱秘的傷疤。
網(wǎng)上關(guān)于這段內(nèi)容的討論度特別高,我特意找出完整視頻認真看,當(dāng)時根本沒想到會看得鼻子發(fā)酸。
前半部分,步驚云還在自嘲
“好色”,逗得全場大笑。下一秒,講到紀(jì)錄片里被造黃謠跳樓的女孩時,她的聲音突然發(fā)緊:“現(xiàn)在都2025年了,怎么還有人為了貞操兩個字喪命?”
“一個女孩最重要的是活著,貞操啥都不是!”
其實,看完視頻我心里就已經(jīng)很不是滋味了,翻到評論區(qū)更是眼淚差點掉下來。
有人聯(lián)想到那個拿了碩士通知書,卻因為一頭粉色頭發(fā)被造黃謠,最后結(jié)束生命的女孩,直到離世她都沒等來一句像樣的道歉。
有人說,越來越多的女性選手,毫不避諱地說出我們平時羞于啟齒的話題,月經(jīng)羞恥、內(nèi)衣焦慮、性騷擾……比以往都更勇敢、更直接。
還有人曬出自己被造黃謠的經(jīng)歷,說看到步驚云這段話,突然覺得自己得到了某種安慰,不用再一個人“挺過去”。
其實我之前是不太看脫口秀的,但是最近隨著越來越多的女性選手“出圈”,我也斷斷續(xù)續(xù)刷到了一些視頻,
比如逃離包辦婚姻的房主任,
吐槽空姐著裝的嘻哈,
45歲未婚女性王小利……
必須說,很多內(nèi)容還是讓女性非常有共鳴的,而且脫口秀這種藝術(shù)形式,表面看是在調(diào)侃,實則觸碰到了一個很核心的痛點,是會給大家?guī)硪恍┧伎嫉摹?/strong>
我印象特別深的,是步驚云在后臺被采訪時說的一句話,她說:“講這種話題,是希望我女兒這一代會過得輕松一點”。
這個真有點戳到我了。作為兩個女孩媽媽,我也在想,我們到底要經(jīng)歷多少疼痛,才能讓我們的女兒活得舒展一些?
女性能走到這一步
其實特別不容易
我想,脫口秀之所以這么受歡迎,可能還因為這些女脫口秀選手們,撕開的已經(jīng)不僅是個體的傷痛,而是一層包裹著女性的無形枷鎖。
這讓我想到了,最近看到的另外一檔綜藝。在節(jié)目里,毛不易對露了一手好廚藝的姜妍說:
“從你進門開始,我們就盡量避免用賢惠來形容你?!?/blockquote>
他認為“賢惠”這個詞,不應(yīng)該成為判斷女性好壞的標(biāo)準(zhǔn)。但在現(xiàn)實生活里,語言一直是對女性最隱蔽的暴力。
我們常常聽到這樣的話:
夸女人“賢妻良母”,潛臺詞就是要順從,把女性框進廚房和家里,為一家子人操勞;
說一個女孩“乖巧”,其實就是希望你懂事、聽話、處處為別人著想;
還有一些女性帶孩子,總被夸“為母則剛”,其實就是在說“帶娃就是你的事”……
這些詞表面是“夸獎”,實則是一種捆綁。
而今天,大家開始越來越少把這些話用在女性身上,說明女性真的在覺醒,社會真的在進步。
要知道,我們女性享受到這樣的“待遇”,其實并沒有多久。
裹小腳直到1950年才被正式廢除
,距今不過75年。我們奶奶輩的女性,很多都親身經(jīng)歷過這種身體的禁錮,她們的腳整個是變形的,走起路來總有些搖晃。1977年恢復(fù)高考后,很多人都想考大學(xué),但如果是女孩,一定會被親戚朋友勸“女孩子讀那么多書干嘛?”在職場上,“如何平衡家庭與工作”的問題,永遠只針對女性。同工同酬的口號喊了70年,但直到今天,還是有很多媽媽干著一樣的活,拿著不一樣的錢。性別觀念的轉(zhuǎn)變,同樣很艱難。
我們奶奶那一代,覺得男人三妻四妾是正?,F(xiàn)象;到了我們媽媽那一輩,女主內(nèi)、男主外的意識還是很普遍的。而到了我們這代,表面上男女平等了,但是當(dāng)遇到一些男女的利益沖突時,大家就會天然認為女性應(yīng)該為家庭做犧牲。
在兩性關(guān)系上,男的出軌就是“害,男人嘛”,女性出軌就無法原諒。
甚至大家去公共廁所也會發(fā)現(xiàn),女性上廁所時間長,但公共廁所男女坑位一樣,導(dǎo)致女廁所永遠在排隊。
從方方面面來看,平等這條路,我們都才剛剛走了沒幾步。
時代給我們這代女性的考題,是既要自己努力掙脫枷鎖,又要護著女兒不被纏繞。
希望我們的孩子
不被定義,不被規(guī)訓(xùn)
這兩年,脫口秀陸續(xù)有女性“上桌”,于是有人說,現(xiàn)在女性覺醒太激進。
可是覺醒從來不是溫和的,它需要有人撕開傷口,有人大聲吶喊,有人用自己的方式打破沉默。
任何進步的最初階段,可能都有點矯枉過正,然后再慢慢拉回到正常的狀態(tài)。
我們期望的改變,是像《苦盡柑來遇見你》里三代女性那樣,
外婆沒敢說的話,媽媽敢說了,媽媽沒敢做的事,女兒敢做了。
只有女性能對女性的困境感同身受。正是因為有太多女性經(jīng)歷過痛苦,才愿意一代又一代托舉,讓我們的孩子成為能“掀桌子的人”。
所以,養(yǎng)女兒,我不會對她們有太大干預(yù),而是希望她們擁有三種自由。
1、精神自由
我很感恩,我的女兒們生活在一個覺醒、自由的時代。
這個時代的“自由”,不是物理上的浪跡天涯,而是精神上的不被定義。
我不會要求女兒必須溫柔,也不會把“嫁得好”作為她們的人生目標(biāo)。
她們不需要用“賢惠”“溫柔”“順從”來證明自己的價值,因為社會對女性的評價標(biāo)準(zhǔn)正在變得多元。
她們可以選擇結(jié)婚生子,也可以選擇單身;可以選擇相夫教子,也可以選擇在職場拼搏;可以選擇穿裙子化濃妝,也可以選擇素顏出門。2、經(jīng)濟自由
我很喜歡的演員劉敏濤,講過她做全職太太時的一段經(jīng)歷。
當(dāng)時她跟丈夫出去旅行,很想吃一個抹茶冰淇淋,可是自己身無分文。她想讓丈夫幫她買,一個冰淇淋而已,花不了多少錢,可是對方拒絕了。
那件事,成了壓死他們婚姻的最后一根稻草。因為不想過那種手心向上、每次要生活費都很卑微的日子,劉敏濤最后選擇離婚。
這個社會一直有一種聲音,“女孩子別太拼事業(yè),早點嫁人”,似乎女性的價值和歸宿,只能靠依附男性來實現(xiàn),但女性的價值也可以由自己來定義。
養(yǎng)育女兒,我希望她們有獨立的思想,有可支配的經(jīng)濟,不一定要成為女強人,但當(dāng)她們口袋裝著自己的錢,面對“干得好不如嫁得好”的規(guī)勸時,能硬氣地說“不”。
3、表達自由
總聽人說,把女兒養(yǎng)得乖巧、聽話,就是最大的福氣。
乖巧聽話當(dāng)然好,但是只會順從、完全沒自己想法的女孩,未來可能難以面對這個復(fù)雜的社會。
我上學(xué)的時候,就不是大人口中的“乖乖女”,我很早就知道自己要什么,雖然不是很“聽話”,但人生每個階段的結(jié)果都還不錯。
所以我也會盡力保護女兒們“不聽話的權(quán)利”,讓她們不用因為要討好長輩,而壓抑自己內(nèi)心的渴望,也不用因為我們的建議,就匆忙選擇不喜歡的工作。
我希望她們可以擁有表達自由,想說什么就說什么,永遠熱情,永遠自由,永遠有掀桌子的勇氣。
這大概也是所有媽媽,最樸素也最堅定的心愿吧。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