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注意到個很有意思的事情,很多新低端新能源汽車的車尾往往會有撞擊的痕跡,尤其是在后保險杠中間位置,經(jīng)常能看到有凹痕或者刮擦。
有人說,這肯定是遇到了追尾車禍,但后來我發(fā)現(xiàn),根本就不是這么回事兒。因為車禍是所有人都會遇到的,憑什么不幸就要發(fā)生在低端新能源汽車身上?
后來我琢磨了半天,居然發(fā)現(xiàn)這件事情其實就是和窮有關(guān),果然這天下事情,都擺脫不了一個錢字。
低端新能源汽車之所以后面容易挨撞,最大的問題就是,司機在充電的時候很難判斷車位和充電樁的距離。
有人說不是有倒車雷達或者倒車影像嗎?可問題是,高端車型后面至少會安裝4個倒車雷達,而有些低端車型后面就只有兩個,這樣怎么能滿足需求?
還有一些低端車型為了節(jié)約成本,直接把攝像頭裝在車牌照框的上方。這樣可起到隱藏攝像頭的作用。可如果真要起效果的話,最好的地方是裝在車尾最高點,但為了成本和設計上的考慮,低端車型沒有這樣做。
這就直接導致攝像頭拍照太靠下了,沒辦法拍下充電樁的全貌,導致司機沒辦法判斷距離或者根本就看不到充電樁,于是就撞上去了。
另外,低端新能源汽車往往會到公共充電站去充電,這里環(huán)境非常復雜,車位也極為狹窄,充電樁立柱往往位于車位中間,再加上絕大多數(shù)都是晚上下班后充電,光線又不足,地面標線也模糊,于是又撞上去了。
撞了就撞了吧,最要命的是,像這種小小的碰撞根本就不值得走保險。假如一輛低端新能源車每年繳納3000元的商業(yè)保險,而一旦出險之后,第二年費用就會變成4000元,這樣一來車主就要好好考慮一下了。
我要是自己花錢修復,估計也就是個三五百塊錢的事情。但一旦報保險,第二年保費立馬漲上1000塊錢,那還是老老實實花錢修復吧。剛打定了主意,等到去修理廠的時候又想,反正是車屁股后面,平時我也看不著,不如就別修了吧。
你看,這樣想來想去,最后車主決定為了口袋里面的銀子考慮,還是忍受一下視覺的難受吧。時間長了后,這些車今天碰一下,明天碰一下,也就出現(xiàn)了越便宜的車屁股后面越慘的樣子。
而高端車呢,一方面各種配置很高,被碰撞的可能性并不大。另一方面很多人家里都有充電樁,自己在家充電,環(huán)境簡單,而且也熟悉,再就是人家也不太差錢,人家差的是個面子,自然而然,就很少出現(xiàn)這種情況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