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時,為實現(xiàn)中華郵政總局提出的“快捷、安全、普及、服務”四大目標,南京郵政部門率先創(chuàng)辦了一系列送件方式。
其中,無論是汽車郵局、火車郵局還是趕班信筒,都依稀有了如今快遞業(yè)務的影子。
即便放在今天,這些方式仍然顯得“高端、大氣、上檔次"。
南京郵電局舊 址( 南京市秦淮區(qū)建康路110號 )
01
汽車郵局
1947年,當時的中華郵政總局、江蘇郵政管理局在南京市區(qū)內創(chuàng)辦了第一、二號汽車行動郵局。
時值抗戰(zhàn)勝利,百廢待興,此舉是為了盡快恢復在戰(zhàn)爭中被破壞的各項郵政設施,并加快郵件傳遞速度。
在汽車行動郵局啟動前一天,《中央日報》提前刊登報道,標題為《汽車行動郵局明日起開始服務》。
根據(jù)報道,在汽車行動郵局可以收寄各類普通、航空、掛號、快遞郵件,并開發(fā)小款匯票。
報道刊出的第二天,汽車行動郵局正式開動,行駛在南京的林陰道上,如公交車一般逐站??俊?/p>
按照時間表,汽車行動郵局早上8點35分??康谝徽?,9點 05分出發(fā)往第二站,每半小時停靠一處,為附近機關、學校、居民提供郵政業(yè)務。
行動郵局的模樣讓很多老南京人至今記憶猶新:老式的民國汽車,車身上有大大的“郵”字,汽車右邊開辟有三個半圓形窗口,每個窗口辦理的業(yè)務不同。
從車頭到車尾,第一窗口出售郵票和印花,第二窗口收寄掛號、航空、快遞函件及辦理小額匯款,兩窗之下設有平信、快信信箱各一個,第三窗口是電信局附設的,專收普通電報業(yè)務。
第一窗口前面還有一張活動公用桌,抽出可供書寫及封信之用。窗上還設有帆布篷,撐開能避烈日雨雪。
而讓很多老南京人難忘的是汽車行動郵局別致的郵截,郵戳每車僅備一個,大小與普通郵戳相似。
全戳分上中下三格,上格自右至左,橫排“汽車郵局”四字,其下附(一)或(二)以區(qū)別第一、二兩路,中格為“年月日時”,下格為“南京”二字。
據(jù)說當時一個筆名為“警華”的集郵者事先準備好一些封片,在汽車郵局開業(yè)當天等待第一、二號汽車行動郵局,如愿蓋到郵戳。
到當年底,南京的汽車行動郵局共收郵件 121萬余件,營業(yè)收入5.9億余元法幣。
在南京汽車行動郵局的影響下,上海、杭州、漢口、北平(北京)、天津、廣州、貴陽、成都、重慶等地也相繼開辦汽車郵局。
直到南京解放前夕,汽車行動郵局才停辦。
02
火車郵局
民國時為了提高郵件運輸速度,不僅有汽車行動郵局,還有火車行動郵局。
在南京郵政局的企業(yè)文化館內,有仿制的“火車行動郵局”。
在一張津浦火車行動郵局的老照片上,綠皮火車上開了小窗,內有郵務人員,一名乘客正在辦理業(yè)務。
根據(jù)《南京郵政志》的記載,1946年12月10日,京滬線(南京至上海鐵路,今稱“滬寧線”)火車行動郵局開辦,上行設在滬京10次車,下行設在京滬9次車。
行駛路線是南京-鎮(zhèn)江一丹陽一武進-無錫-吳縣一昆山一上海,全長311.04公里。
主要操作方式是在車上收寄郵件,并利用郵件運輸?shù)臅r間,派人日夜在車上分揀信件,當信件到達目的地可最快由信差分送。
火車行動郵局實行以后,京滬郵件最遲隔日就能到,大大縮短了郵件運輸時長。
第二年的6月1日,津浦路浦濟段火車行動郵局開辦,火車行動郵局就掛在第3、4次快車,自浦口駛至徐州。
1948年元月,火車行動郵局線路延展至濟南,至1952年3月浦濟火車行動郵局撤銷。
03
趕班信筒
除了汽車行動郵局和火車行動郵局,南京還率先在全國設置“趕班信筒”,以趕發(fā)京滬線和經(jīng)上海轉發(fā)各地的郵件,類似于今天的“快遞”。
當時南京交通部大樓前便有趕班信筒,因信筒上部為醒目的黃色,故被稱為“黃帽子”。
所謂趕班信筒,就是為趕發(fā)郵件而設置的信筒,不同之處就是它由市局分揀處直接收取,因而減少環(huán)節(jié),加快速度。
根據(jù)投遞區(qū)域的不同條件,南京郵政局還開辟了人扛、駱駝托運、雪橇運送、船只運送和飛機運送等多種方式。
1947年,南京又設置了開取趕班信筒和特種趕班信筒的摩托車郵路,趕發(fā)京滬沿線及上海經(jīng)轉的各地信件。
在南京郵政局的企業(yè)文化館內,還有一張收件員用摩托車收取趕班郵件的老照片。
照片中,摩托車配有封閉的車斗,一些孩子站在路邊,好奇地打量著摩托車。
三名收件員分途收取63個趕班信筒中的信件,每日收6次。
最初路線有三條,第一條從江蘇省郵政管理局出發(fā),途經(jīng)中山碼頭、薩家灣支局、山西路、鼓樓支局、珠江路口、大行宮、楊公井等地,直到太平路支局,中間要經(jīng)過30個站點。
第二條,從鼓樓支局出發(fā),途經(jīng)金陵大學、洪武街、小營口、勵志社、中山東路鐵路邊等,直到省郵政管理局,途經(jīng) 19個站點。
第三條則從建康路支局出發(fā),途經(jīng)夫子廟、三山街、朝天宮西街、新街口支局、大華戲院、慧園街、楊公井等地,途經(jīng)26個站點,最終到達省郵政管理局。
當年5月,又增設了一條途經(jīng)夫子廟小公園、新街口、鼓樓,直到山西路口的“京滬特快信筒”摩托車郵路。
如此一來,凡在每天21點40分前投入信筒寄發(fā)京滬沿線以及上海經(jīng)轉的各地信件,均可以趕交當天23時的京滬快車發(fā)出。
和如今的快遞比,當年“趕班信筒”的效率也是不遑多讓的。
點擊分享:
看這些鎮(zhèn)江記憶,卻已淹沒光陰里!
挖掘鎮(zhèn)江的文化,讓它成為鎮(zhèn)江的名片,
如感興趣,關注一下“鎮(zhèn)江風情”這個號哦。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