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組化(IHC)是靶向治療中的常見伴隨診斷,在時間和成本效益方面優(yōu)于其他檢測技術。在某些情況下,免疫組化和突變特異性抗體甚至可以成為DNA檢測方法的有力替代方案。
伴隨診斷最早是在腫瘤學領域引入的。為了幫助醫(yī)生確定某種靶向療法是否適合某個患者,需要使用伴隨診斷。
伴隨診斷是一種用于預測性生物標志物的檢測,可將患者分為對特定治療藥物有反應者和無反應者。同時,伴隨診斷被FDA和NMPA認定為三類醫(yī)療器械(少數(shù)被FDA歸為二類),其檢測結果直接關系到藥物的使用。
1998年,F(xiàn)DA批準了第一個伴隨診斷產(chǎn)品HercepTest,成為免疫組化(IHC)作為伴隨診斷的原型。隨著藥物-診斷聯(lián)合開發(fā)模式的引入,監(jiān)管機構批準的免疫組化伴隨診斷產(chǎn)品數(shù)量一直在穩(wěn)步增加,涉及的生物標志物包括:,MET,ALK,PD-L1,HER2等。
免疫組化,全稱為免疫組織化學染色,其核心原理是利用抗原與抗體特異性結合的特性,用帶有標記的抗體去識別特定蛋白質(zhì)。其中,一抗是與特定蛋白質(zhì)靶點/抗原結合牢固的抗體,可以直接標記,但為了提高靈敏度,它們通常與二抗一起使用(二抗與酶結合,與顯色劑或熒光分子反應,使它們沉積在組織上,從而提高靈敏度)。 ▲ 免疫組化工作流程:I. 組織收集;II. 固定;III. 包埋;IV. 切片;V. 貼片;VI.抗原修復和封閉;VII. 一抗反應;VIII. 標記二抗反應;IX. 染色和復染
今天,我們來介紹下 MET蛋白 這個免疫組化伴隨診斷生物標志物,它是非小細胞肺癌(NSCLC)推薦檢測的生物標志物。
▲ 非鱗狀NSCLC MET蛋白檢測必要性
01
MET生物學特性
MET基因為原癌基因,編碼c-MET蛋白,屬于酪氨酸受體激酶,包括胞外、跨膜和胞內(nèi)3個區(qū)域,胞外主要與受體(肝細胞生長因子,HGF)結合,胞內(nèi)主要激活下游信號(如PI3K-AKT、RAS-MAPK等)。
▲ MET蛋白結構
MET異常變異包括:METex14跳突、MET基因擴增、MET基因點突變(主要是激酶結構域突變)、MET基因融合及MET蛋白過表達等,其異常變異后會導致MET信號通路的異常激活,進而驅(qū)動惡性腫瘤的發(fā)生和發(fā)展。
在NSCLC中,臨床最關注的還是METex14跳突(卡馬替尼、特泊替尼、賽沃替尼、谷美替尼、伯瑞替尼)、MET基因擴增(伯瑞替尼,賽沃替尼+奧希替尼)和MET蛋白過表達(telisotuzumab vedotin-tllv),這些變異形式均已通過臨床研究獲得了相應適應癥的批準。
▲ NSCLC中MET通路異常激活的三種重要形式及致癌機制
今天,我們重點介紹MET蛋白過表達,它是需要IHC方法檢測的生物標志物,也是MET變異中發(fā)生頻率最高的(也是EGFR-TKI耐藥機制之一)。MET蛋白過表達會促使細胞膜表面MET受體增加,HGF敏感性增加,導致MET通路的異?;罨?/p>
▲ NSCLC中MET蛋白過表達的生物學功能
關于MET蛋白過表達,可能由多種原因造成,其中包括:
(1)其他致癌驅(qū)動基因的激活:如EGFR,KRAS等基因激活后的二次事件發(fā)生。
(2)缺氧環(huán)境:激活缺氧誘導因子1α等,上調(diào)MET基因轉(zhuǎn)錄水平,導致MET蛋白過表達。
(3)炎癥因子:激活核基因κB等信號通路,上調(diào)MET基因的表達。
(4)促血管生成因子:激活相關信號通路,上調(diào)MET蛋白的表達。
(5)HGF:HGF在腫瘤微環(huán)境中異常高表達,持續(xù)激活MET受體,導致MET蛋白過表達。
(6)MET基因轉(zhuǎn)錄調(diào)控異常。
02
MET蛋白過表達流行病學
在不同地區(qū)的NSCLC患者中,MET蛋白過表達的總體發(fā)生率呈現(xiàn)出較大差異,中國人群為17.5%-63.7%,西方人群為35%-72%,EGFR-TKIs經(jīng)治的EGFR突變晚期NSCLC患者中MET蛋白過表達的發(fā)生率為30.4%-37.0%。
值得注意的是,MET蛋白過表達與METex14跳突和MET基因擴增的相關性差異較大(與METex14跳突相關性較低,與MET基因擴增相關性1%-80%)。因此,應單獨進行MET蛋白的檢測。
▲ NSCLC中MET蛋白過表達與跳突和擴增的比例和關系
03
MET蛋白過表達靶向藥物
2025年5月14日,美國FDA加速批準艾伯維的telisotuzumab vedotin-tllv(Emrelis,維汀-特立妥珠單抗)用于治療既往已接受過全身系統(tǒng)治療且高水平c-MET蛋白過表達(高表達,≥50%的腫瘤細胞具有IHC 3+膜和/或胞質(zhì)染色)的局部晚期或轉(zhuǎn)移性非鱗狀NSCLC。這是首個被批準用于MET蛋白過表達的靶向藥物:靶向MET蛋白的ADC。
▲ FDA批準首個MET蛋白過表達靶向藥物上市
支持該藥物獲批的關鍵臨床試驗LUMINOSITY研究顯示:既往接受過系統(tǒng)治療的84例EGFR野生型且高水平MET蛋白過表達的非鱗狀NSCLC患者,總體緩解率(ORR)為35%,中位持續(xù)緩解時間(DOR)為7.2個月。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臨床試驗僅納入了EGFR野生型患者,并未納入EGFR突變型患者,但FDA批準的時候未特別強調(diào)必須EGFR野生型才能使用(只重點看MET高表達,不看EGFR狀態(tài))。最新NSCLC NCCN指南在推薦telisotuzumab vedotin-tllv使用的時候需要MET蛋白表達 IHC 3+≥50%且EGFR野生型。
04
MET蛋白過表達伴隨診斷
VENTANA MET (SP44) RxDx Assay的定性IHC檢測試劑已在美國獲批為telisotuzumab vedotin-tllv的伴隨診斷,以幫助檢測非鱗狀NSCLC患者中的MET蛋白高表達,篩選符合接受治療的患者。
VENTANA MET (SP44) RxDx Assay試劑盒是一種兔單克隆一抗,可與FFPE切片樣本中的MET蛋白結合,并與OptiView DAB IHC檢測試劑盒聯(lián)合使用(顯色),該檢測在BenchMark Ultra或BenchMark Ultra Plus全自動免疫組化染色機上進行檢測。MET高表達定義為≥50%的腫瘤細胞具有IHC 3+膜和/或胞質(zhì)染色。
LUMINOSITY研究對≥25%且<50%的腫瘤細胞IHC 3+強著色定義為中表達。
臨床判讀采用Clinical Score標準,此標準是將染色強度與腫瘤細胞陽性比例相結合,從而完成MET IHC評分,陽性閾值為50%。
值得注意的是,F(xiàn)DA要求對VENTANA MET (SP44) RxDx Assay試劑盒進行上市后監(jiān)測研究(也稱批準后研究,簡稱PAS)。這種情況一般是FDA不確定器械的特定受益或風險,但是在上市前批準、器械總體受益-風險概況的背景下不確定度可以接受時,可以接受在上市后環(huán)境(而非上市前)中收集特定數(shù)據(jù),以處理關于批準的醫(yī)療器械上市后性能或經(jīng)驗的問題。
如果FDA確定申請方不符合PAS要求,在特定情況下可以撤回對PMA的批準。在此階段,無法在FDA官網(wǎng)的伴隨診斷設備界面進行查詢。
▲ 5月14日 PMA批準上市,但需要做PAS研究
▲ 7月11日 批準臨床方案《通過不同細胞成分對VENTANA MET (SP44) RxDx檢測的流行病學和療效評估》,用于批準后研究(PAS)方案
當前國內(nèi)外范圍內(nèi),已有多個檢測MET蛋白過表達的抗體產(chǎn)品獲準醫(yī)療器械注冊或備案,這些抗體涵蓋多個克隆號(如SP44、cMET、MET4和AF276等)。仍建議使用循證醫(yī)學證據(jù)充足的IHC檢測平臺、抗MET抗體和二抗檢測試劑,確保其臨床有效性。
在國內(nèi),尚未有伴隨診斷產(chǎn)品獲批的情況下,或伴隨診斷獲批了但實際應用受醫(yī)保和臨床實踐影響較大的情況下,通常,也可以依賴于整個病理學界的質(zhì)量保證測試從而進行選擇,比如病理實驗室資質(zhì),病理室間質(zhì)評等。
▲ NSCLC MET IHC染色強度和評分標準
▲ NSCLC MET IHC染色結果
綜合而言,telisotuzumab vedotin-tllv(維汀-特立妥珠單抗)的獲批為MET蛋白高表達的NSCLC患者群體引入了一種新的生物標志物和靶向治療,中國人群比例高達17.5%-63.7%。臨床應關注MET蛋白高表達的檢測,NSCLC NCCN指南建議在疾病進展期間進行MET免疫組化檢測;《非小細胞肺癌MET免疫組織化學檢測和判讀標準中國專家共識(2023版)》和《MET異常NSCLC診療專家共識(2025版)》建議晚期初治和EGFR-TKIs耐藥后NSCLC患者推薦使用IHC進行MET蛋白過表達檢測。
參考資料:
1.https://www.fda.gov/drugs/resources-information-approved-drugs/fda-grants-accelerated-approval-telisotuzumab-vedotin-tllv-nsclc-high-c-met-protein-overexpression
2.https://www.accessdata.fda.gov/scripts/cdrh/cfdocs/cfpma/pma.cfm?id=P240037
3.中華醫(yī)學會病理學分會, 國家病理質(zhì)控中心, 中華醫(yī)學會腫瘤學分會肺癌學組, 等. 非小細胞肺癌 MET 臨床檢測中國專家共識 [J]. 中華病理學雜志,2022,51(11):1094-1103.
4.MET免疫組織化學標準化判讀專家委員會 中國抗癌協(xié)會腫瘤病理專業(yè)委員會分子病理協(xié)作組. 非小細胞肺癌MET免疫組織化學檢測和判讀標準中國專家共識(2023版)[J]. 中華病理學雜志, 2023, 52(11): 1090-1097.
5.陳軍, 韓寶惠, 胡毅, 等. MET異常NSCLC診療專家共識(2025 版)[J/OL]. 中國肺癌雜志,1-13.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