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法號,在少林寺到底值多少錢?
答案是:它能讓一位名正言順的“師叔”,在自己的“師侄”面前,低下高傲的頭顱,自降輩分,這不是武俠小說里的橋段,而是功夫演員釋彥能的人生,他的名字從“行宇”到“延能”,再到“彥能”,每一步都刻著印記。
這印記,記錄的不僅僅是一個人的屈辱和奮起,更是一場無聲的戰(zhàn)爭,一場關(guān)于傳統(tǒng)江湖規(guī)矩,與現(xiàn)代社會實力的殘酷對撞,而這場戰(zhàn)爭,最終還是分出了勝負(fù)。
輩分大過天,方丈的面子值千金
在少林寺,輩分就是天,它是一套運行了千百年的內(nèi)部秩序,維系著森嚴(yán)的等級和權(quán)威,沒人敢輕易挑戰(zhàn)。
這套秩序的核心,就是那句著名的傳承偈語:“德、行、永、延、恒”,每一個字,都代表一代人,代表著不可逾越的身份。
1990年,一個叫張淑武的山東少年,因為一部電影《少林寺》,心里燃起了一團火,他幾經(jīng)周折,終于叩開了這座古剎的大門。
他很幸運,拜在了當(dāng)時少林寺武僧總教頭、第31代“德”字輩高僧德?lián)P禪師的門下,一年后師父賜他法號:“行宇”。
“行”字屬于第32代,這個字讓他直接和新中國后少林寺的第一任方丈釋行正,站在了同一輩分,而當(dāng)時,那個后來名震天下的釋永信,還只是“永”字輩的僧人,按規(guī)矩他見到釋行宇,得恭恭敬敬地叫一聲“師叔”。
這個“師叔”的名分,成了日后一切沖突的根源,它像一根刺,扎在了權(quán)力日益鞏固的釋永信心里。
直到2011年,導(dǎo)演陳木勝籌拍大片《新少林寺》,已經(jīng)靠周星馳電影《功夫》小有名氣的釋行宇自然在受邀之列,他為角色興奮不已,一切都已談妥只等開機。
可就在這時,一通電話讓他從云端跌落,電話那頭的人支支吾吾,核心意思卻很明確:“少林寺方出問題了?!?/p>
釋行宇懵了,自己是根正苗紅的少林武僧,為寺院出訪多國,在海外弘揚少林文化,憑什么不能演一部關(guān)于少林寺的電影?
后來他才打聽到,問題就出在他的輩分上,但是這個問題有最終解決方案,或者說是最后通牒。背后主導(dǎo)者,正是已是方丈的釋永信。
理由直接得令人哭笑不得,你一個“行”字輩的師叔來演我的電影,以后回了寺里我該怎么稱呼你,這讓外人看了,豈不是笑話?
在那個由一人說了算的“小圈子”里,個人能力、過往貢獻,在“方丈的面子”面前,都顯得無足輕重,“行宇”這個名字,這個曾經(jīng)象征著榮耀和傳承的法號,在那一刻,變成了一副沉重的枷鎖。
要么改名,要么滾蛋
釋行宇咽不下這口氣,他感到憤怒和荒誕,但另一邊,是他來之不易的電影夢,這個夢是他用十一年的清苦歲月?lián)Q來的,冬練三九,夏練三伏,冬天甚至從沒穿過棉褲,冷了就靠練功取暖。
每個月的收入只有區(qū)區(qū)二十幾塊錢,餓著肚子練功是家常便便飯,這段經(jīng)歷磨練了他的筋骨,更錘煉了他的心志。
直到2003年,機會來了,一個朋友告訴他,周星馳正在為電影《功夫》選角,他與兩百多個武行精英同臺競技,他憑借一套凌厲迅猛的腿法,征服了周星馳。
于是,便有了那個經(jīng)典的銀幕形象——“十二路譚腿”苦力強,這個角色讓他一腳踹開了演藝圈的大門,他格外珍惜這次機會,拍攝時拼盡全力,甚至到了“不要命”的程度。
正是因為深知這一切來之不易,當(dāng)《新少林寺》的“降輩”要求擺在面前時,他的內(nèi)心經(jīng)歷了天人交戰(zhàn)。
他接受了少林寺方面的要求,將輩分從32代“行”字輩,連降兩級,變成了34代“延”字輩,法號,從“釋行宇”變成了“釋延能”,“能”字代表著一種希望和能力,而“延”字是對方強加的。
真叫人感慨:“爺爺變孫子,降了兩輩,降了就拍了”,為了一個角色和一個鏡頭,他用自己最珍視的“名分”做了一筆交易。
江湖換了,規(guī)矩也該換了
拿到《新少林寺》的角色后,釋彥能的世界徹底打開了,他正式開啟了在香港影壇的打拼生涯,他合作的名單,星光熠熠:甄子丹、劉德華、成龍、古天樂……
在電影《導(dǎo)火線》里,他與甄子丹的對打拳拳到肉,狠辣凌厲,讓觀眾印象深刻,拍攝時,他的左耳耳膜甚至被當(dāng)場打穿孔。
在《葉問》中,他飾演的武癡林,雖然戲份不多,卻把那種武者的執(zhí)著與俠義演得淋漓盡致,再到徐克的《智取威虎山》,他扮演的“八大金剛”之一的老二,更是展現(xiàn)了硬橋硬馬的真功夫。
圈內(nèi)人對他的評價極高,功夫巨星吳京曾半開玩笑地說:“我要是和釋行宇對打,那我得打120”這句話,是對他實戰(zhàn)能力的最高褒獎。
他少用替身,每一個動作都要求真實,這種敬業(yè)和實力,讓他在香港動作電影圈里站穩(wěn)了腳跟,他不再是那個在少林寺每月拿著28元生活費的清貧武僧。
多年來,他拍戲、投資,積累了足夠身家,豪宅豪車應(yīng)有盡有,人生完成了華麗的逆襲,他用自己的拳頭和汗水,在一個更廣闊、更開放的“江湖”里,打出了自己的名堂。
而那個曾經(jīng)用“輩分”打壓他的釋永信,后來又如何了呢?
一波又一波的舉報,將他拉下神壇,他苦心經(jīng)營的“商業(yè)帝國”暴露出無數(shù)問題,最終身敗名裂,成了人們口中的“過街老鼠”。
多年后,當(dāng)釋永信倒臺的新聞傳出,無數(shù)網(wǎng)友涌入釋彥能的社交媒體評論區(qū),為他當(dāng)年的遭遇鳴不平,對此,釋彥能始終保持沉默,未發(fā)一言。
或許對他來說,早已無需言語,他后來又一次改了名字,將那個帶有屈辱印記的“延”字,換成了同音的“彥”。
“釋彥能”,這個名字,徹底擺脫了舊體系的束縛,由他自己定義,被市場認(rèn)可,被觀眾記住。
結(jié)語
三十年河?xùn)|,三十年河西,當(dāng)年,釋永信手握寺廟里的規(guī)則,用一個“延”字,強行定義了釋彥能的地位,他以為,規(guī)矩就是他說了算。
可是,他沒算到江湖早就換了天地,最終釋彥能用電影市場的規(guī)則,用一部部作品,用億萬票房,重新定義了“釋彥能”這個名字的價值和分量。
事實證明,在一個開放的時代,一個人的“江湖地位”,最終不由某個封閉體系里的虛名決定,而是由他為社會創(chuàng)造的真實價值,以及贏得的公眾尊重來裁定。
參考信息: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