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我們寫了一條南沙二手房從2萬跌到8千的推文(《從2萬跌到8千!南沙二手房,等還是賣?》),評論區(qū)可以說群情洶涌。
沒想到,一模一樣的劇情,居然在黃埔上演了!
相同的戶型和坐向,相隔四年時間,成交價格從2.3萬/平,降至8千多/平!
跌幅超六成!
01
從2萬到8千 跌破開盤價!
今天的主角,是黃埔的珠江嘉園。
這個小區(qū)位于長嶺居與永和的交界,同時與增城永寧僅僅一路之隔,生活配套齊全但不出圈。
附近小學(xué)中學(xué)都有,唯獨沒有名校,商業(yè)以小超市和底商街鋪居多。不靠近地鐵站,步行去有軌電車1號線新豐路站也有1KM距離。
但就是這樣的配置,項目在新房時期居然賣得還可以——憑借著比黃埔絕大部分新盤以及增城個別項目便宜的性價比,硬控不少廣州剛需。
樓盤在2014年開盤,單價約1萬出頭。到了2018年,一手現(xiàn)房漲到2萬/平以上。
如今回頭來看,這漲得是真快。但在當時,那漲得算慢了?!
同一年,旁邊的增城永寧,地價已經(jīng)1.5萬/平,均價1.8-2萬/平的新盤不在少數(shù)。新塘更不用說,2萬多的新盤,3萬多的熱銷盤,簡直不要太多。
對比之下,珠江嘉園真的不貴。
到了2021年,小區(qū)二手迎來高光時刻,錄得最高2.3-2.4萬/平。隨后節(jié)節(jié)敗退,價格一路插水……
轉(zhuǎn)眼來到今年,9千~1萬/平成交案例比比皆是,跌破開盤價格成交,幾乎成為常態(tài)……
樓齡不過10年,業(yè)主自住居多,又不是什么炒家盤,這是怎么一步步跌成這個鬼樣?
02
低價“臨增盤” 結(jié)局已注定
一言以蔽之,問題正是出在所謂的“性價比”上。
對于樓盤價格和性價比,我發(fā)現(xiàn)不少人都有類似的刻板思維,誤認為低價買房是萬全之策:
如果樓市上行,我低價買入,我賺更多。
萬一市場下行,我低價買入,風險也低。
實際上,市場都是有一套成體系的定價邏輯。
拋開地價因素,如果房子定價比同期的競品都低,那價值一定也偏低。
而價值低的物業(yè),在樓市好的時候雖然也能漲價,但漲幅不會很高的;市場環(huán)境變差,價值低的房子卻是跌得最猛,價格探底時間也長。
看回珠江嘉園,學(xué)鐵商配套明顯有bug,而且在可預(yù)見的未來里,都不會有根本改善。
這個價值底盤,天生矮人一等,在上面搭積木又怎么可能會高人一頭?
何況,珠江嘉園還是一個“臨增盤”。
說得好聽,這里是左右逢源,說得不好聽的,這是兩頭不靠岸,不上不下。
喜歡黃埔配套和經(jīng)濟前景的,必然不會選這;看重居住環(huán)境以及置業(yè)成本,增城又多的是選擇。
在這多說一句:
大部分在市/區(qū)交界的項目,譬如廣佛交界、廣清交界的臨廣盤,二手價格都經(jīng)不起考驗。
各位買家,請注意避雷啊。
最后,再來盤盤廣州整個二手市場,個人感覺就是有一種淡淡的死感,跟近期的雨天一樣……
7月份的數(shù)據(jù),簡直量價齊跌。網(wǎng)簽約8962套,環(huán)比下滑9.39%,同比降低10.68%。
刷新底價的成交案例,那就太多了。牛奶廠的,華景新城的,琶洲的……寫不完,根本寫不完。
按照這個趨勢,不排除8月數(shù)據(jù)還會更差。
今年,二手市場應(yīng)該等不來金九銀十了。整個廣州,或許只有個別一手項目,才能瞧見這個旺季。
注:1*部分圖片來源于網(wǎng)絡(luò),如有侵權(quán),請聯(lián)系作者。2*本文只供參照,不構(gòu)成投資建議。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