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8日,“虞書欣掉粉超200萬”的話題在社交平臺刷屏,成了娛樂圈又一樁“沉默引爆爭議”的典型案例。一邊是合作演員李奕臻在直播中替她喊話“她人非常好”,呼吁公眾“親自了解而非隨大流評判”;另一邊卻是網(wǎng)友持續(xù)追問:面對職場霸凌、綜藝黑幕、家族財富等多重爭議,當事人為何始終沉默?
截至2025年10月8日,虞書欣全平臺累計掉粉量已突破200萬大關。細看時間線,風暴從9月中旬開始發(fā)酵:短短20天內,其社交賬號粉絲數(shù)從2413.8萬驟降至2276.2萬,凈流失137.6萬。即便粉絲基數(shù)仍維持在2300萬以上,但中秋假期后單日掉粉仍超4萬,連帶工作室也流失2.6萬粉絲——這波“脫粉潮”的持續(xù)性,顯然已超出普通輿論震蕩的范疇。
更耐人尋味的是她的內容“斷檔”。據(jù)媒體統(tǒng)計,虞書欣個人微博9月僅轉發(fā)6條內容,10月至今只轉發(fā)1條,與她昔日熱衷分享生活點滴的“鮮活人設”形成鮮明反差。就連中秋祝福也僅由工作室以圖文形式發(fā)布,本人微博一片寂靜。
盡管合作演員李奕臻在直播中力挺虞書欣,強調“網(wǎng)絡評價不可輕信”,但公眾的質疑并未消散。職場霸凌、綜藝黑幕、家族財富等爭議持續(xù)發(fā)酵半月有余,虞書欣及其團隊始終未作出任何正面回應。
與此同時,她的工作安排也透露出“低調隱身”的信號。10月行程圖顯示,虞書欣當月僅有配音與錄音工作,無進組計劃、無公開活動。對比往日高頻曝光,這一“急剎車”難免被解讀為應對輿論的保守策略。
有媒體直言批評:“虞書欣該給公眾一個交代,聚光燈不能只找名利,不照責任?!边@句話戳中了許多網(wǎng)友的心聲——在流量為王的時代,公眾人物既憑借關注度獲利,就有責任在爭議面前給出坦誠回應。
縱觀內娛,類似“沉默應對危機”的案例并不少見。但虞書欣的特殊性在于:她曾憑借“真實討喜”的形象積累大量路人緣,如今卻因回避爭議導致信任加速流失。當合作方試圖以“親自相處”為由緩和輿論時,公眾更期待的或許是當事人親自站出來,用行動證明“值得被了解”。
這200萬粉絲的離去,不只是數(shù)字的變化,更是一場關于“公眾人物責任邊界”的拷問。當明星團隊試圖用“冷處理”渡過風波時,公眾正在用取關投票——他們拒絕為模糊的真相、缺席的回應買單。
下一次,面對質疑的明星是否會選擇打開麥克風?或許答案不在公關策略里,而在對“名利與責任共生”的認知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