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歲的年紀只能和老伴山口百惠住在小鎮(zhèn)上,不敢打擾子女怕被嫌,這也是多少中國老人的真實寫照?
昔日的當紅明星,老了也要為柴米油鹽低頭,也要為一日三餐親力親為,只是這樣的日子他們還能過多久?
其實人老了最好的歸宿還是有孩子在身邊陪伴,不然你說辛辛苦苦一輩子,最后到底圖什么?
東京的街上,兩位老人挽著手,推著購物車,慢慢悠悠地從社區(qū)超市走出來。
他們穿著最尋常的棉質外套,灰白的頭發(fā)。
如果不是偶有旁人認出來,低聲驚呼那不是三浦友和和山口百惠嗎?
恐怕沒人會把這對老夫妻和當年轟動全亞洲的“金童玉女”聯(lián)系起來。
是啊,他們老了。當初那么耀眼明星,如今也只是過著這般樸素又安靜的晚年。
看著他們拎著購物袋走遠的背影,心里難免泛起一絲說不清道不明的滋味:這到底是平淡的幸福,還是無人陪伴的凄涼?
要說三浦友和和山口百惠的成名,那還得從1974年說起。
那年,15歲的山口百惠已經在日本歌壇小有名氣,算是個炙手可熱的新星。
而22歲的三浦友和,剛從大學畢業(yè),踏進演藝圈沒多久,還是個帶著點青澀的帥小伙。
他們因為電影《伊豆的舞女》結緣,電影里,他演富家少爺,她演貧苦舞女,一個眼神交錯,彼此浪漫的愛情故事就展開了。
戲里是演戲,可戲外,那份化學反應簡直擋都擋不住。
拍淋雨戲,三浦友和會偷偷把傘往山口百惠那邊傾斜,生怕她著涼。慶功宴上,看山口百惠不勝酒力,他會默默幫她擋酒。
這些小細節(jié),媒體可不放過,一報道出來,這對小年輕瞬間就火遍了日本。
想想看,俊男靚女,熒幕情侶,誰不愛看呢?那會兒的他們,就是日本年輕人追捧的“頂流”,隨便一個互動都能上頭條。
從《伊豆的舞女》開始,他們前前后后合作了13部電影、8部電視劇。
幾乎可以說,只要有三浦友和的地方,就有山口百惠。
銀幕上的他們,演繹著各種浪漫纏綿的愛情故事,而現(xiàn)實中的他們,也在這段長久的合作中,把戲里的情愫,慢慢釀成了真感情。
1980年,山口百惠21歲,三浦友和28歲。那時的山口百惠,事業(yè)正值巔峰,唱片銷量千萬,廣告代言接到手軟,說是“國民偶像”一點不為過。
她的一舉一動,都牽動著無數(shù)粉絲的心??删驮谶@事業(yè)如日中天的時候,她卻做出了一個讓所有人跌破眼鏡的決定。
在東京武道館,她舉辦了人生最后一場演唱會。當她唱到那首《再見的另一方》時,全場沸騰。
高潮部分,她突然摘下一直佩戴的麥克風,輕輕放在舞臺中央,然后,對著臺下深深鞠躬,聲音不大,卻字字清晰:“我要結婚了,要和三浦友和先生一起開始新的生活?!?/p>
全場先是死一般的寂靜,緊接著,爆發(fā)出了雷鳴般的掌聲和哭泣聲。
無數(shù)粉絲無法接受,可更多的人,被她的勇氣和深情所震撼。
一個當紅明星,在事業(yè)最輝煌的時刻,毅然選擇為愛退場,這在當時的日本,乃至整個亞洲,都是前無古人的大事件。
婚后的日子,他們過得異常低調,甚至可以說,有些不近人情。
他們沒搬進富人區(qū)的大豪宅,而是選擇在東京郊區(qū)買了套普通住宅。沒有保鏢,沒有司機,甚至連家務,都是山口百惠親力親為。
他們每天像普通夫妻一樣,手牽手去菜市場買菜,周末帶著孩子去公園玩耍。
三浦友和繼續(xù)拍戲,但他推掉了所有綜藝節(jié)目和商業(yè)活動,只專注于作品本身。
山口百惠更是徹底消失在公眾視野,一心一意當起了全職太太。偶爾有鄰居拍到她,戴著口罩,穿著最簡單的T恤牛仔褲,騎著電動車去超市買菜。
你很難想象,眼前這個樸實的中年婦女,就是當年那個舞臺上光芒萬丈的超級偶像。
他們的兩個兒子,在這樣的家庭氛圍里,也成長得像普通孩子一樣。
三浦友和在自傳里講過一件事:有次兒子學校開家長會,他特意提前半小時到教室,結果發(fā)現(xiàn)已經有位家長坐在那里了。
那是兒子同班同學的父親,一個開出租車的司機。兩人很自然地聊起孩子們的學習,那位父親全程都沒提三浦友和的明星身份,只是關心你家孩子數(shù)學是不是也總不及格。
這份平等,讓三浦友和格外珍惜。他從未想過,也從未利用過自己的名氣,為孩子謀取任何特殊待遇。
然而,時間是公平的,它不會因為你是明星,就對你網開一面。
隨著孩子們漸漸長大成人,有了自己的生活,家里也變得空曠起來。大兒子成了音樂人,小兒子成了演員,都在東京市區(qū)打拼,平時很少回家。
其實日本人向來有“不麻煩別人”的傳統(tǒng),這種文化根深蒂固。三浦友和與山口百惠更是將這點刻進了骨子里。
他們從不主動聯(lián)系兒子,就算生病也只是自己扛著,實在嚴重了才會讓兒媳過來送點藥。
他們住的房子,還是三十年前買的那套,沒有電梯,墻皮都有些剝落,卻遲遲不愿搬家。
有人說他們傻,明明有能力住豪宅請保姆,卻偏要過這種苦日子,也有人羨慕他們,能在懂得平平淡淡才是真。
可看著他們兩個人落寞的身影,總會讓人想起那句老話:人活一輩子,爭過多少名利,闖過多少風浪,到最后最盼的,不過是有人端杯熱水,有人陪說說話。
現(xiàn)在的他們,每天的生活簡單又重復。早上一起做早餐,上午看書,整理房間,下午去附近的公園散步,晚上守著電視看老電影。
偶爾兒子們會打個電話來,問他們身體怎么樣,日子就這樣一天一天過去。
你說萬一以后動不了了怎么辦?是,現(xiàn)在社會在進步,有護工可以照顧,但這些又怎么能和自己的孩子相提并論?
我們父輩那一代人也是如此,為了家庭拼搏半生,把最好的都給了孩子,到老了,卻總說不麻煩你們。
他們習慣了奉獻,習慣了付出,但當他們真正老去,需要陪伴的時候,我們這些被愛長大的孩子,又能拿出多少時間,去陪伴曾經為我們付出一切的父母呢?
三浦友和與山口百惠的愛情曾感動過一代人,他們用四十年的相守證明了平淡是真。
可當繁華落盡,只剩下兩個老人互相取暖時,還是會讓人忍不住嘆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