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許多人都被《南京照相館》狠狠戳中了。
全國各地的電影院都在上演這樣一個相同的場景:影院燈光亮起時,全場鴉雀無聲,沒人起身,沒人說話。黑暗里憋了兩小時的眼淚,在亮燈瞬間決堤 。
網(wǎng)友們說:這就是《南京照相館》的 “觀影后遺癥”,后勁大到讓人好幾天緩不過來。
今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zhàn)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zhàn)爭勝利 80 周年。80 年前的苦難,80 年前的堅守,被這部電影掰開了、揉碎了,狠狠砸在每個觀眾心上。
一張照片,一群普通人的生死抉擇
《南京照相館》講述的故事,來源于真實的歷史。
1938 年的南京,羅瑾是照相館的學(xué)徒,每天給日軍洗照片。那天他舉起底片,看到的不是尋常風(fēng)景,是殺人、搶劫、施暴的畫面 —— 日軍在炫耀自己的罪行。
這個沒讀過多少書的年輕人,手一直在抖。他偷偷多洗了 30 多張,把最關(guān)鍵的 16 張訂成小冊子,藏在墻縫里。后來,另一個叫吳旋的年輕人接過這份 “燙手山芋”,冒著殺頭的風(fēng)險守了很多年。
多年后,這本相冊成了審判戰(zhàn)犯谷壽夫的 “京字第一號證據(jù)”。
沒有轟轟烈烈的英雄壯舉,只有兩個普通人,在絕境里做了個 “不理智” 的決定??烧沁@份 “不理智”,讓我們在 80 多年后,還能透過模糊的影像,看清歷史最真實的模樣。
其實,羅瑾藏起的不只是照片,更是一個民族對真相的執(zhí)念;吳旋守護的不只是相冊,更是文明存續(xù)的火種。
80 多年過去,那些影像里的苦難早已化作警鐘,提醒我們:銘記歷史從不是沉溺過往,而是從血與火中淬煉出清醒的認知 —— 知道我們曾怎樣在絕境中堅守,才懂得今天的文化自信從何而來。文化自信從來不是空洞的口號,它是從 “不忘來路” 里生長出的底氣,是從 “守住真相” 中凝聚起的力量。
為什么我們需要《南京照相館》這樣的電影?
有人說,都過去這么久了,何必總提苦難?
但你有沒有發(fā)現(xiàn),總有人在悄悄消解歷史的重量:說南京大屠殺是 “虛構(gòu)”,質(zhì)疑文物的真實性,甚至把我們的文化傳統(tǒng)說成 “外來品”。
《南京照相館》告訴我們,只有清晰地知道自己從哪里來,經(jīng)歷過什么,才能更堅定地走向未來。
其實細想會發(fā)現(xiàn),好多我們以為 “很日本” 的東西,根子都扎在中國的土地上。
日本書道里那支筆,追根溯源是王羲之的筆意;茶室里那碗茶,最早是唐代遣唐使從長安帶回去的習(xí)俗,陸羽的《茶經(jīng)》至今都是他們的入門教材。甚至,古代日本天皇的年號,也大多從《尚書》《詩經(jīng)》里摘字,比如 “明治” 取自《周易》“圣人南面而聽天下,向明而治”。
可偏偏有人覺得,簡化的 “気” 字是日本的,梅花紋樣是日本的,連中國本土品牌的設(shè)計都被錯認成 “日系風(fēng)”。
元氣森林因使用 “気” 字和 “日本監(jiān)制” 的標注被質(zhì)疑為 “偽日系”,但實際上它是中國品牌?!皻荨?字雖常用于日語,卻是由我國繁體字 “氣” 簡化而來。有網(wǎng)友覺得中國青梅酒品牌 “梅見” 的梅花紋樣 LOGO 源自日本,實則不然。該品牌LOGO由國內(nèi)知名設(shè)計團隊 “東西制造局”設(shè)計,他們在歷史溯源過程中發(fā)現(xiàn),梅花紋早在西夏時期就已經(jīng)出現(xiàn),是中國傳統(tǒng)紋樣。中國企業(yè)名創(chuàng)優(yōu)品也因門店裝潢風(fēng)格,長期被誤認為是日本品牌。
我們自己的文化家底那么厚,卻總有人認不出自家的東西。
為什么會這樣呢?或許是我們太久沒好好打量自己的文化家底了。那些從歷史深處流淌下來的脈絡(luò),那些刻在文明基因里的印記,一旦疏于梳理,就容易在時光里模糊了模樣。就像有人對著老祖宗傳下來的寶貝,反而認成了別人家的東西 —— 不是不夠好,而是我們離它太近,反倒忘了抬頭看看它本來的樣子。
《南京照相館》最打動人的,或許就是這份 “不忘”。電影里,人們守護的不只是照片,更是一個民族不能被篡改的記憶。而文化自信的起點,不就是先認得出自己的歷史嗎?
文化的底氣,從來不在光鮮里
令人欣喜的是,近年來中國傳統(tǒng)文化已經(jīng)走向世界舞臺。
《長安十二時辰》一播,全世界都在扒盛唐的妝容和官制;
河南衛(wèi)視的《唐宮夜宴》《洛神水賦》,讓文物在屏幕上 “活” 過來,海外網(wǎng)友追著問 “這是什么神仙文化”;
《黑神話:悟空》一上線就賣爆全球,海外玩家為了搞懂劇情,翻出 86 版《西游記》逐集研究,還學(xué)著用拼音叫 "wukong" 而非 "monkey king"。
但這些光鮮背后,更該記得:我們的文化能延續(xù)至今,不是因為多風(fēng)光,而是因為在最慘的時候,總有人拼死護住那一點光。
80 年過去,當年的硝煙早已散盡,但那些 “更重要的東西”,還需要我們接著護下去。
或許這就是《南京照相館》的意義:它讓我們在回望歷史時,不僅看見苦難,更看見那些藏在苦難里的勇氣。而這份勇氣,正是文化自信最扎實的底色。
有空的話,去看看這部電影吧。有些故事,值得我們認真聽一次。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