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大家學習攝影,是不是都有這樣的經(jīng)歷,那就是才開始的時候都是興致勃勃的,學習特別認真,學習各種拍攝技術。但總會有碰到瓶頸的時候,當想要有所突破的時候,很多人就會想到換器材,但后續(xù)卻發(fā)現(xiàn)這個辦法治標不治本,可能在有的題材中換了器材效果確實會有所提升,但很多地方拍攝效果依然提升不明顯。會最終讓我們明白拍攝效果并不是百分之百依賴器材。之所以這里要指出來,是因為這不是個例。
從自身經(jīng)歷出發(fā),我見過太多初學者陷入“唯器材論”的陷阱。他們把注意力全部集中在相機的參數(shù)性能上,像素多少、感光元件多大、有沒有五軸防抖、能不能連拍20張/秒等等。他們一邊關注新款相機的發(fā)布,一邊在論壇里爭論誰家相機對焦快、誰家寬容度強。他們眼里不再是攝影本身,而是器材的優(yōu)劣。但最終,這些太在意相機性能的人拍出來的照片可能還不如用手機隨手一拍來得自然有趣。
那問題出在哪?其實答案非常簡單——因為攝影關鍵在人,而不是冰冷的器材。因此真正決定一張照片好壞的,從來都不是相機,而是按下快門的那個人的眼睛、想法和感覺。構圖、光線、情緒、故事性,才是照片的重點。再好的相機也無法替代拍攝者決定用什么角度拍攝,也無法告訴拍攝者應該等光線柔和時再按下快門,更無法教拍攝者在何時摁下那一秒的決定性瞬間。我們必須意識到,相機永遠只是工具,就像畫家手中的畫筆。一個不會畫畫的人,就算有最好的顏料和畫布,也畫不出一幅好畫。一個不會用光和構圖的拍攝者,就算有再好的相機,也很難拍出真正打動人心的照片。
那“完美相機”的這個觀點從何而來呢?這背后其實是營銷的結果。相機廠商不斷推出新款相機,營造拍攝者的器材焦慮正是他們所需要的。他們拼命強調“全新升級”“突破想象”“重新定義影像”,同時請來知名攝影師、器材黨KOL、博主為新款相機站臺。體驗相機里的各種新功能。但所有這些的背后,卻忽略了一個最基本的前提——拍攝者是否真的需要這些功能?他們不會告訴你,高像素需要更大的存儲空間。頂級相機里很多的功能可能在拍攝中根本用不到。相機越高級,它們的機身與鏡頭組合的重量也會越重。他們更不會提醒,高性能相機的學習難度也越高,這讓很多初學者難以應付。
了解了這些后,那初學者真正需要的是什么相機呢?答案其實很簡單:一臺輕便、可靠、容易操作的相機;一雙愿意觀察的眼睛;以及一顆愿意學習、能夠承擔失敗的心。他們需要的,不是“完美器材”,而是能夠“持續(xù)拍攝”的心態(tài)。
試想一下:如果一個上班族,周末拍一次照只是消遣娛樂,用手機拍攝都可以,你覺得他有必要買那些功能眾多的頂級相機嗎?如果是一個旅游愛好者,每次出門都需要輕裝上陣,那他有必要去背著幾公斤的相機上山下海嗎?所以對于初學者來說,如果預算有限,與其在器材上傾其所有,不如多花點錢在拍攝技術的學習上。畢竟,真正能提升拍攝技術的,從來不是器材,而是拍攝者的拍攝經(jīng)驗。
當然,我并不否認器材性能的提升,確實能帶來拍攝上的便利。更高的動態(tài)范圍、更強的對焦性能,這些都可以提升拍攝效率。但這些“更強”,只有在拍攝者熟練掌握了拍攝基本功之后,才能成為助力。所以,我始終建議初學者從入門級別的相機開始。因為這些簡單的拍攝器材更能激發(fā)拍攝者去思考“如何在有限的條件下拍出好照片”,這恰恰是攝影的根本所在。說到底,“沒有完美相機”并非一句否定器材性能的口號,而是對攝影本質的回歸。真正的“完美”,從來不在相機里,而在攝影者的腦中與眼里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