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大學本科錄取通知書中的兩處表述被指存在語句問題,引發(fā)網友關注。對此,北大回應稱將接受網友建議并反饋相關部門,后續(xù)將研究改進。
(圖源:網絡截圖)
通知書是學校遞給新生的第一張名片,也是學校對外展示自身形象的重要窗口,其意義不言而喻。通知書從起草、審核到印刷,每個環(huán)節(jié)都應慎之又慎,層層把關,可為何還是錯誤頻出?從主觀上看,或許是部分工作人員缺乏責任心,沒有充分認識到通知書的重要性,把這項工作當成簡單的任務,在撰寫和校對過程中粗心大意,沒有認真核對內容。也有可能是業(yè)務能力不足,難以發(fā)現和糾正通知書中的錯誤。
當然,通知書發(fā)放通常集中在特定時間段,時間緊、任務重,工作人員為了趕進度,可能會簡化審核流程,導致一些錯誤未能及時被發(fā)現。而通知書的制作又涉及多個部門和環(huán)節(jié),如果部門之間溝通不暢、協作不力,也很容易出現信息傳遞錯誤或工作銜接漏洞。
通知書上的錯誤看似事小,實則反映出大學學風、作風的大問題。錄取通知書作為學校正式文件,出現錯字、語病甚至錯投等低級錯誤,會讓人對學校的治學嚴謹性產生懷疑,損害學校在社會上的聲譽和公信力。對于“錄取通知書”的接收者來說,也會讓新生及家長感到不舒服,覺得學校不夠重視他們,影響新生對學校的第一印象和情感認同,不利于學校后續(xù)的人才培養(yǎng)和校園文化建設。
其實,這不是大學通知書首次出現錯誤。華中農業(yè)大學研究生錄取通知書曾將“報到”寫成了“報告”;2024年宜賓學院錄取通知書上將“錄”字打成“尋”字;2023年巢湖學院將新生報到時間“9月6日”錯誤印刷為“9月6月”......
避免通知書出錯并不難,關鍵在于學校是否真正重視。一方面,學校要增強工作人員的責任意識,加強對工作人員的業(yè)務培訓,確保通知書內容準確無誤。另一方面,要優(yōu)化通知書制作流程,建立嚴格的審核機制,實行多輪審核和交叉校對,對通知書進行細致審核,避免出現漏洞。
通知書是大學給新生的第一份見面禮,這份禮物不應帶著瑕疵。只有用嚴謹的態(tài)度、專業(yè)的精神對待通知書的制作,才能讓它真正發(fā)揮應有的價值,傳遞出大學的精神與溫度,為新生的大學生活開啟美好的篇章。
特約評論員 原平方(媒體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