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李訥是毛主席最小的女兒,也是受到寵愛和關懷最多的孩子。然而,身為領袖子女,李訥的人生卻頗為坎坷。
1972年,李訥和丈夫離婚,結束了她這段為期兩年的短暫婚姻。這段失敗的婚姻,讓李訥深受打擊,很久都沒有從離婚的陰影中走出來。
毛主席的心也為李訥牽掛著,當他知道李訥離婚和其中的原因后,落淚道:
“訥娃的婚事太草率了?!?/strong>
那么,毛主席為何說李訥的婚事太草率了呢?作為領袖女兒,李訥的一生又經歷了什么呢?
1 李訥和毛主席的父女親情
1940年的一天,隨著延安楊家?guī)X的窯洞里傳來一聲清脆的嬰兒啼哭聲,47歲的毛主席再次“喜添千金”。
毛主席借用論語里的名句“君子訥于言而敏于行”,給女兒起名為“李訥”,希望她和她姐姐李敏一樣,成為少說空話、多做實事的人。
李訥是毛主席最小的孩子,格外受到疼愛,毛主席不忍心將她送到保育院。因此,在毛主席的幾個孩子中,李訥是唯一一個和父母度過童年、少年和青年時期的孩子。
1942年,毛主席的辦公地從楊家?guī)X搬到了棗園。此時,抗日戰(zhàn)爭已經進入相持階段,從前線發(fā)回來的戰(zhàn)報和地方上送來的文件多如雪花,毛主席每天都處于高強度的工作狀態(tài)之中。
這時候,小李娜也已經兩歲了,學會了走路。她經常爬到爸爸的辦公桌上亂涂亂畫,或者在毛主席工作的時候,搶下他的筆纏著爸爸講故事。
每當這時,毛主席也會體現他作為父親慈愛的一面,逗逗小李訥,在閑隙中享受這難得的天倫之樂。
但是,并不是所有時刻毛主席都會這樣做,有一次小李訥調皮搗蛋搞破壞,毛主席還打了她一下。
對這一事李訥后來回憶道:
我記得我五六歲的時候,那時還在北方,正好爸爸他們指揮大作戰(zhàn)。我因為年紀小,不懂事,好幾天沒人陪我玩了,覺得很孤單,就老去拖著爸爸,想讓他陪我一起玩??赡且淮危职譀]有理我,手里總是擺弄著一些紙,后來才知道爸爸看的是電報。那時爸爸的精力全都放在千里之外的戰(zhàn)場上,可是我那時不懂,認為爸爸是被這些紙吸引了,然后我就生氣了,悄悄鉆到他桌子下面,把電報放進火爐子里。心想沒這些紙,爸爸就能陪我玩了??砂职挚匆娏?,他一把就將電報從火爐里搶了出來,隨手就在頭頂給了我一巴掌。這是爸爸唯一一次打我,我本來也委屈,一屁股坐在地上,哇哇大哭起來。爸爸看我哭了,心軟了,便連忙把我抱起來哄我,連連答應和我玩,聽到爸爸答應和我玩,我也就不哭了。
周恩來、朱德、王稼祥、任弼時等領導人經常來棗園開會或談工作,這時候,小李訥就會在毛主席和江青的教導下,熱情地喊著“叔叔”、“伯伯”,十分招人喜歡。
客人要走的時候,小李訥又會牽著爸爸媽媽的手走到門口送客,甜甜地說:“伯伯再見,叔叔再見”。每當這時,叔叔伯伯們總會彎下腰,捏著小李訥粉撲撲的臉蛋說道:“小李訥,再見?!?/p>
解放戰(zhàn)爭初期,胡宗南部隊進占延安,毛主席從全局考慮,放棄延安轉戰(zhàn)陜北,年幼的李訥不得不跟著父親一起輾轉顛沛。
這個時期,毛主席正全力指揮這場光明與黑暗的決戰(zhàn),無暇顧及小李訥的學習,江青也對孩子的教育不上心。
但是毛主席的孩子不能不識字啊。于是,毛主席身邊的警衛(wèi)等人,主動擔負起了小李訥的教育任務,在閑暇之時教她讀書認字。
1948年,毛主席和中央機關遷到西柏坡,這時李訥才結束了馬背上學習的生活,在一個農家小院開始了小學生的正常學習。
新中國成立后,李訥隨父母住進了中南海豐澤園,終于不用再忍受饑寒和苦難。
李訥是家里最小的一個,受到的疼愛自然也最多。除了爸爸媽媽外,姐姐李敏、哥哥毛岸英和嫂子劉松林對她也疼愛有加,這是她人生中最幸福的一段時光。
當時,李訥和李敏都在北京西郊的學校上學。一到周末,姐妹兩回到家中,毛主席總會在晚飯后抽空帶她們去散散步。
在中南海湖畔的夕陽下,父女們談笑風生,毛主席教李訥和李敏詩詞,向她們講述歷史的興衰,興致來了還會用抑揚頓挫的語調朗讀一首。
后來,李訥幸福地回憶道:
“爸爸散步的時候會教我念詩,稍微大一點的時候,就會教我背詩。爸爸教過我一句詩“細雨魚兒出,微風燕子斜”,他跟我我解釋,細雨魚兒出就是天上下小雨了,魚兒都出來了,然后風刮過來了,燕子在飛,就是微風燕子斜?,F在回想多么幸福啊。與父親散步的時候,父親的微笑非常慈祥?!?br/>
在父親的影響下,李訥對歷史和古典文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長大后的她也依然保留了這個愛好,常年與書香為伴。
李訥天性聰穎,勤奮好學,1959年,她以優(yōu)異成績考入北京大學歷史系。毛主席雖然是開國領袖,但是對子女從不驕奢縱容,李訥也不例外。
李訥進入北大后,毛主席要求她在學校住宿,只允許周末回家,而且從不讓警衛(wèi)員用小汽車接送。
李訥也明白父親的良苦用心,她牢記毛主席對她的教誨,對自己要求嚴格,穿著樸素,勤奮好學,毫無高干子弟的懶惰和驕矜。北大讀書期間,只有極少數人知道她是毛澤東的女兒。
在困難時期,北大學生的糧食定量很難填飽肚子,李訥也和其他普通同學一樣,忍受著饑餓。
有一次周末回到家,毛主席和江青正在吃晚飯,飯桌上只有四個素菜一個湯和幾個饅頭。
警衛(wèi)員李銀橋給李訥遞來碗筷,李訥來不及和父母打招呼,抓起饅頭就狼吞虎咽地吃了起來。不一會兒,幾個饅頭和四菜一湯都被一掃而空。
毛主席和江青看到李訥這個吃相,心中都很酸楚,李銀橋趁機向毛主席求情道:
“主席,讓李訥回家吃飯吧?!?br/>
毛主席雖然也很難過,但還是搖搖頭,說道:
“不能因為是毛澤東的女兒,就享受特殊的待遇。”
雖然毛主席對李訥要求嚴格,但是內心那份沉甸甸的父愛,卻從來未曾減少。有一次,李訥住院連續(xù)做了兩個外科手術,術后傷口感染,引起發(fā)燒。
毛主席十分牽掛李訥,他在給李訥的信中深情地寫道:
“李訥,再熬幾天,就可完全痊愈,怕什么?我的話是有根據的。為你的事,我此刻尚未睡,現在我想睡了,心情舒暢了。親你,祝賀你勝利,我的娃!”
02 “訥娃的婚事太草率了”
俗話說,男大當婚,女大當嫁,即使是領袖的女兒也不例外。眼見著女兒李訥轉眼就快30歲了,作為母親的江青對李訥的婚姻大事非常著急。
對于李訥的婚事,毛主席有言在先,不要找高干子弟,也不找政府內部的,要找個“一般人”。在毛主席看來,只要兩個人合得來,不管是工人還是農民都可以。
1970年,中央辦公廳在井岡山辦起了五七干校,李訥積極響應毛主席號召,來到了農村基層鍛煉。
李訥衣著樸素,性格內向,喜歡獨來獨往,很少與外界交往。當年和李訥相處過的同事對她的印象是:
平易近人,說話還謙和,待人誠懇,干起活來不惜力,還有一股潑辣勁兒。從化糞池到施肥現場有兩里地,她挑起一擔七八十斤的糞桶,雖大汗淋漓,但不叫苦叫累。中午地頭吃飯,她和大家一樣,饅頭就咸菜,不搞半點特殊。
此時李訥已經30歲了,用現在的話說是一枚妥妥的“大齡剩女”。一些有心人也想和李訥物色對象,但是當知道李訥的身份后,都紛紛打了退堂鼓。
其實,在感情生活上,李訥也并非無欲無求,和所有的女孩一樣,她心里也向往著愛情。
在北大讀書的時候,剛剛情竇初開的李訥對班上一位男生心生好感,那位男生對李訥也有意思。
但是,李訥知道自己的身份特殊,不可能像別人那樣全憑自己決定,各方面的影響都要考慮。因此,李訥只能把這份萌動的愛意扼殺在搖籃里。
在干校待了一段時間后,一位男生闖入了李訥的世界。
男生名叫小徐,是中央辦公廳北戴河管理處內部招待所的服務員,只有初中學歷,父親是火車站的扳道工。
無論是個人身世、眼界,還是受教育程度,小徐和李訥比起來都差了十萬八千里。
但是作為東北人的小徐,身上有一股特有的熱情和開朗。他見李經常一個人獨來獨往,形單影只,于是休息時經常主動邀請李訥打球、散步,幫她做農活。
時間久了,兩個年輕人之間自然而然產生了感情。
李訥的戀情驚動了干校的領導,并且很快上報到了江青那里。
江青無論如何也不能接受自己的女兒找一個只有初中學歷的服務員,她堅決反對李訥和小徐的交往,但是李訥也倔強地表示,自己非小徐不嫁。
1970年,在廬山開會的江青把李訥叫到了廬山,母女二人說過什么已不得而知,但肯定因為婚姻問題而發(fā)生過爭執(zhí)。事后,江青說道:
“這幾天我的頭痛病又犯了,頭痛的要裂開一樣。李訥和我鬧別扭,我們都堅持自己的意見,結果吵了一架,搞得兩個人都很煩惱。”
李訥見和母親說不通,便向父親尋找支持。她托人給毛主席帶去了一封信,請求毛主席批準她和小徐的婚事。
接到李訥的來信后,毛主席立即在百忙之中抽出時間來處理這件“家務事”。
據8341部隊一中隊隊長陳長江回憶:
“毛主席坐在人民大會堂的長沙發(fā)上,把李訥的報告看了又看,還是沒有完全看明白。于是,毛主席把帶信的人叫進來,認真地詢問男方是什么樣的人,哪個單位的,關系怎么樣...”
送信人對小徐也頗為了解,于是詳細地向毛主席詳細介紹了小徐的情況。小徐是工人子弟,雖然沒有上過大學,但是勤奮上進,最重要的是他和李訥是在艱苦勞動中結識的,感情基礎不錯,兩人都想結婚。
聽到這里,毛主席點點了頭,他拿起鉛筆,在信上重重地寫下同意。
有了毛主席的支持,李訥再也沒有什么顧忌,而江青就算心里不愿意也不好說什么了。
1971年底,李訥和小徐結婚,兩人在五七干校舉行了簡單的婚禮。毛主席派人給李訥夫婦送來了禮物,是一套《馬克思恩格斯》全集。
婚后第二年,兩人有了孩子。然而,李訥和小徐的關系并沒有因為孩子的到來而更加緊密,相反,在共同生活了一段時間后,兩人的差異分歧越來越大。
受父親的影響,李訥喜歡看書,尤其酷愛文史,經常拿起一本書就放不下來,小徐沒有多少文化,生性好動,兩人愛好不一樣。
李訥雖然外表文靜,性格內向,但是內心卻渴望上進,希望做出一番事業(yè)。小徐則向往老婆孩子熱炕頭的生活,只想把自己的小日子過好。
就這樣,思想性格方面的差距,使得兩個人隔閡越來越大。此外,江青也一直對女兒的婚事耿耿于懷,不斷干擾。最后,兩人的婚姻終于走向破裂。
1972年底,李訥和小徐正式辦理了離婚手續(xù),孩子歸李訥撫養(yǎng)。當毛主席得知李訥離婚后的原因后,心里非常難過,落淚道:
“訥娃的婚事太草率了...”
03 父親的教誨一直在心中
這段短暫的婚姻給李訥帶來了深深的精神創(chuàng)傷,離婚后,她著孩子回到了北京,過起了單身母親的生活。
李訥的住處是北京西郊的一座小四合院,此時的她,和一個普通老百姓無異,拉板車買煤球,排隊買大白菜,李訥樣樣都干。
兒子體諒母親的辛勞,經常在課后之余幫母親燒火洗衣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活。
李訥的單身生活過的很艱辛,她的工資太少,不夠一家的開支,很長時間才能吃一頓肉,有時候實在太拮據,不得不賣一些舊書來補貼家用。
1976年,毛主席去世。那段時間是李訥異常孤獨和困難的時刻,再也沒有人傾訴內心的苦悶與歡樂了。
李訥生活的艱辛與困窘都被李銀橋看在眼里。李銀橋給毛主席當了十幾年的貼身衛(wèi)士,李訥更是李銀橋的妻子韓桂馨帶大的,在他們眼里,一直把李訥當做自己的孩子一樣看待。
韓桂馨對李銀橋說:
“銀橋,我們得去看看李訥,她現在一定很難,我們不去看就對不起主席?!?br/>
李銀橋也表示同意,于是兩人立即通過關系找到了李訥。
當看到李訥的生活如此困難后,韓桂馨心中十分不忍。
李訥一個人生活,身邊沒有個人照應,她自己身體又弱,買了糧食都拿不回來??吹竭@些,韓桂馨的心中更是不好受,于是起了要幫李訥重新組建家庭的想法。
李銀橋夫婦幫李訥介紹的人名叫王景清,他是李銀橋的老戰(zhàn)友,曾在中央警衛(wèi)團工作過,后來調任云南省怒江軍分區(qū)參謀長。
王景清也是離異一個人過,雖然年齡上比李訥大十多歲,但是為人厚道,政治水平和文化水平都比較高,會體貼人,是一個不錯的人選。
于是,安排李訥和王景清見了面,兩人對對方的印象也都不錯。
就這樣,在李銀橋夫婦的撮合下,李訥和王景清結了婚。
兩人的婚禮辦得很低調,只在家里擺了一桌飯菜,就像毛主席時常教導的那樣,簡單樸素。請的客人也不多,李訥這邊請的只有小時候的玩伴、葉子龍和女兒葉麗亞,以及李銀橋夫婦等寥寥幾人。
婚后的李訥過得很幸福。王景清愛好書法,喜歡寫字,李訥的書法、繪畫也很好,兩人有了共同話題。雖說是一段黃昏戀,但是兩人互相照顧,互相關心,日子過得其樂融融。
江青被捕后被關押在秦城監(jiān)獄,李訥經常去探望母親,王景清也會陪同著一起去。
江青對這個女婿很滿意,女兒終于有了一個幸福的歸宿,這對她來說也是難得的慰藉。
李訥雖然是毛主席的女兒,但是無論是在毛主席去世前還是去世后,她都沒有享受過一點特權。李訥曾說過:
“我覺得父親毛澤東留給我們的精神財富是無價之寶,這比什么都可貴。我覺得我學習還是太少,只是皮毛。我的兒子就是自己自食其力的普通勞動者,自己單獨生活,有時候他會心理不平衡,但是他應該走上社會,自己掙飯吃,這個也做不到的話,你就是不合格的。父親說過,只要你們能做一個自食其力的普通勞動者,我就滿意了?!?br/>
2021年,王景清去世。結婚三十多年來,李訥始終牢記毛主席的教誨,和王景清一起過著非常節(jié)儉的生活,享受著“品甘苦而不覺苦”的精神狀態(tài)。
在當今這個浮躁的社會中,李訥的樸素值得尊敬。而毛主席大公無私,不以特權為子女謀私利的這種高風亮節(jié)的精神,更加值得我們永遠敬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