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總理莫迪這幾個月的外交路子走得挺糾結,先是婉拒了俄羅斯總統(tǒng)普京的勝利日邀請,接著又挨了美國總統(tǒng)特朗普的關稅大棒,現(xiàn)在看來,他對中國的抗日戰(zhàn)爭勝利80周年紀念活動也得掂量掂量。這事不是莫迪一個人鬧騰,而是印度在美俄中三大國之間玩平衡的真實寫照。
印度一直想左右逢源,既不丟老朋友俄羅斯,又得抱緊美國大腿,還得小心與中國邊境的那些疙瘩。結果呢,2025年上半年這些事一連串爆發(fā),讓人看出來印度外交的尷尬處境。印度媒體和專家們議論紛紛,說這反映了莫迪政府在全球地緣政治變局中的被動。
先說莫迪拒絕普京勝利日邀請那檔子事。2025年早些時候,俄羅斯就通過外交渠道邀請莫迪去莫斯科參加5月9日的勝利日閱兵,這可是紀念二戰(zhàn)勝利80周年的大日子。普京那邊挺上心,因為印度是俄羅斯石油和武器的主要買家,兩國關系鐵得很。但莫迪沒去。4月30日,克里姆林宮發(fā)言人德米特里·佩斯科夫公開確認,莫迪不會出席。 印度那邊也沒藏著掖著,說是因為國內安全問題,尤其是查謨和克什米爾地區(qū)的恐怖襲擊和印巴沖突升級。
襲擊事件發(fā)生在4月下旬,導致多名平民傷亡,邊境局勢一下子緊張起來。莫迪政府借這個理由推脫,表面上看合情合理,誰讓印度國內總有這些棘手事呢。但深挖下去,原因不止這些。印度在烏克蘭沖突上保持中立,不想太貼近俄羅斯,以免得罪西方盟友。莫迪過去幾年出席過法國國慶閱兵,但對俄羅斯和中國類似活動一直回避。
2015年中國70周年閱兵他沒去,2020年俄羅斯75周年他也缺席,這次80周年自然延續(xù)了這個調調。印度外交部發(fā)言人說,印度會派國防部長拉杰納特·辛格的副手桑杰·塞斯去代表,但級別明顯降了。 這事讓普京有點尷尬,因為出席的國家領袖不多,印度這么一拒,俄羅斯的國際影響力又打折扣。印度國內反對黨批評莫迪太軟弱,但莫迪的支持者覺得這是聰明選擇,避免卷入俄烏泥潭。
轉到特朗普威脅莫迪這塊,事情來得更猛。8月6日,特朗普簽署行政命令,對印度商品征收額外25%的關稅,總稅率直接拉到50%。 理由直指印度繼續(xù)從俄羅斯進口石油,說這是在資助俄羅斯的戰(zhàn)爭機器。特朗普在白宮新聞會上說得很直白,印度買俄油就是幫倒忙,美國不會坐視不管。 印度去年從俄羅斯進口石油價值520億美元,創(chuàng)紀錄高,因為俄油便宜,幫印度省了不少錢。印度煉油廠依賴這個,國內能源價格穩(wěn)住了。但特朗普上臺后推行“美國優(yōu)先”,對全球貿易不平衡零容忍。他第一任時就和印度貿易戰(zhàn)打過,這次復出更狠。
7月中美和談卡殼后,特朗普就把火撒到買俄油的國家頭上,印度首當其沖。印度外交部回應說,石油采購是基于國家能源需求,不會輕易改。 但關稅一落地,印度出口商傻眼了,紡織品、電子產(chǎn)品這些對美出口大戶受沖擊最大。股市波動,企業(yè)開始調整供應鏈。印度反對黨和民眾叫板莫迪,說這是屈服于美國壓力,但莫迪政府堅持說會通過談判化解。專家分析,這關稅不光經(jīng)濟上傷筋動骨,還動搖美印戰(zhàn)略伙伴關系。
特朗普和莫迪過去號稱“好友”,2019年休斯頓集會倆人還握手秀親熱,但現(xiàn)在貿易摩擦讓這層關系露餡。印度覺得美國雙標,中國也買伊朗油,怎么不罰?但印度沒底氣硬剛,因為需要美國的技術和投資,尤其在印太地區(qū)對抗中國。
現(xiàn)在輪到中國抗日戰(zhàn)爭勝利80周年紀念活動這事。9月3日,中國要在北京天安門廣場搞大閱兵,紀念抗日戰(zhàn)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zhàn)爭勝利80周年。 中國國務院新聞辦6月24日公布總體安排,規(guī)格高,涉及面廣,包括系列活動和群眾參與。 邀請函早幾個月就發(fā)給各國領袖,莫迪收到后政府內部討論過。但從目前看,莫迪去參加閱兵的概率低。印度媒體說,莫迪會選擇8月31日去中國參加上海合作組織峰會,但避開9月3日的紀念活動。 這峰會是多邊場合,由中方代表主持,主題是區(qū)域安全和合作,莫迪能和中俄代表見面,但不算直接站隊。
莫迪上次訪華是2018年,這次時隔7年,背景是美印貿易戰(zhàn)升級,印度想借此平衡。峰會前,莫迪還計劃先去日本,拉近印日關系。 為什么難赴紀念活動?一是印度對二戰(zhàn)歷史的敏感。二戰(zhàn)時,印度獨立領袖蘇巴斯·錢德拉·鮑斯和日本合作對抗英國殖民,莫迪政府推崇鮑斯,稱他是英雄,用來鼓動民族主義和拉攏日本投資。出席中國抗日紀念,就等于間接否定這個立場,國內反對黨會借機攻擊。二是特朗普關稅壓力下,莫迪不想被美西方看成和中俄抱團。
印度在邊境和中國有領土爭端,2020年加勒萬河谷沖突后關系冷淡,雖然最近有緩和跡象,但莫迪得小心。專家說,參加SCO峰會是折中方案,能談談邊境和貿易,但不碰敏感歷史話題。 中國那邊發(fā)布紀念標識,長城和橄欖枝圖案,強調和平,但印度媒體覺得這活動有政治意味,莫迪去的話會被解讀為外交轉向。
這些事連起來看,暴露了印度外交的痛點。莫迪上臺以來,推行“鄰國優(yōu)先”和“戰(zhàn)略自主”,但在美俄中三角里越來越難玩。拒絕普京邀請,保住了西方好感,但傷了俄印傳統(tǒng)友誼。俄羅斯是印度武器主要供應商,占進口的60%,現(xiàn)在印度得加速多元化。特朗普關稅一出,印度經(jīng)濟壓力山大,預計出口損失數(shù)百億美元,莫迪得趕緊談判,但特朗普不松口。印度說會增加美國能源進口,價值250億,但這換不來全面豁免。 對中國紀念活動猶豫,反映了印度不想在反法西斯敘事上和中國站一塊,尤其是日本是印度重要伙伴,高鐵項目靠日資。
長遠看,這會影響印度在全球的定位。印度想當大國,但總被大國博弈夾擊。國內經(jīng)濟學家說,關稅戰(zhàn)會推高通脹,失業(yè)問題更糟,莫迪得平衡內政外交。國際上,美印關系降溫,印度可能更靠攏歐洲和日本。普京那邊,俄印石油貿易繼續(xù),但印度得低調。和中國,SCO峰會或許是突破口,能談談邊境撤軍,但紀念活動不去,等于留了后手。
這些事不是孤立的。莫迪拒絕普京后,印度和俄羅斯關系沒斷,石油進口照舊。特朗普威脅后,印度啟動談判,但沒公開讓步。中國活動不去,印度派代表參加其他環(huán)節(jié),保持禮貌。整體上,印度戰(zhàn)略自主還在,但壓力測試中暴露短板。
未來,如果俄烏和談進展,關稅或松動;邊境穩(wěn)定,中國關系或改善。但眼下,莫迪得低頭走路,避免更多沖突。這就是國際政治的常態(tài),沒誰是贏家通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