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內(nèi)澇年年有,老人小孩最遭罪。
8月5日強降雨突襲惠州惠陽區(qū),河背社區(qū)積水近1米深,居民被困家中斷水斷電,連兩個月大的嬰兒都餓了一天。
廣州南沙紅棉應急救援隊連夜馳援,11名隊員蹚水轉(zhuǎn)移40多名群眾,懷抱嬰兒、攙扶老人的畫面暖人心。
這種快速響應的民間救援,必須點贊,關鍵時刻救的是命。
救援隊面對積水沖鋒舟失靈,直接跳進污水推船,挨家挨戶背人送奶粉,細節(jié)里全是擔當。
抱嬰兒的隊員王蕾動作輕柔,外婆緊握隊員的手,這些不是作秀,是實打?qū)嵉娜说谰瘛?/p>
但問題來了:為啥惠州老淹水?
惠陽區(qū)地勢低洼不假,可城市排水系統(tǒng)跟不上發(fā)展,老舊管道一遇暴雨就癱瘓。
類似鄭州2021年洪水,也是排水不足釀成大禍,那次死亡300多人,教訓夠深了。
科學上,氣候變化讓極端降雨更頻繁,廣東近年暴雨強度增了20%,城市卻還靠幾十年前的設計扛不住。
建議政府投資升級基礎設施,比如建海綿城市項目,社區(qū)定期演練應急轉(zhuǎn)移。
光靠志愿者沖鋒不夠,得從根上防患。
紅棉隊的事跡提醒我們,災難面前,普通人互助的力量大過天。
隊員濕透衣服沒停步,一句“別怕”化解恐慌,這才是真英雄。
希望各地學學,別等淹了才行動,平時多儲備救援力量,社區(qū)配齊應急包。
生命無價,早準備少流淚。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