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我們將迎來中國人民抗日戰(zhàn)爭勝利80周年。在這個具有特殊歷史意義的時間節(jié)點,回望那段蕩氣回腸的抗戰(zhàn)歲月,那些閃耀著民族精神的光輝印記更顯珍貴。今天,讓我們一起走進上海蘇州河畔的四行倉庫,探尋這座建筑背后深藏的淮安印記。
在上海蘇州河畔,滿布彈痕的四行倉庫靜靜矗立。這座建筑,深埋著一段金融救國與軍事抗爭交織的壯闊史詩。它不僅銘刻著“八百壯士”以血肉之軀抗擊外侮的壯烈,更凝結著金城銀行創(chuàng)始人周作民、大陸銀行創(chuàng)辦人談荔孫、許福昞等一批淮安籍金融巨子,在亂世中以卓絕智慧和民族資本捍衛(wèi)國家經(jīng)濟主權的傳奇。
回望風雨如晦的20世紀初,國內(nèi)商業(yè)銀行在動蕩的局勢中舉步維艱。1921年到1922年,鹽業(yè)、金城、中南、大陸四家銀行為了抱團取暖,達成聯(lián)營協(xié)議,人稱“北四行”,它打破了舊上海外資銀行的壟斷局面。業(yè)務蓬勃發(fā)展,儲蓄激增,放貸業(yè)務隨之擴大,抵押貨物也大量堆積。為了妥善管理這些物資,1932年,四家銀行共同斥資82萬銀元 ,在蘇州河北岸光復路1號建造起一座堅固的倉庫——這便是“四行倉庫”。
八月的上海,縱然雨幕如注,卻依然無法阻擋人們內(nèi)心那份對先驅們的崇敬之情。
1937 年8月13 日,侵華日軍大舉進攻上海,淞滬抗戰(zhàn)爆發(fā)。中日雙方共投入近百萬軍隊,戰(zhàn)況極其慘烈。為向國內(nèi)外宣誓抗戰(zhàn)到底的信心和決心,爭取國際社會支持,10月26 日深夜,中國軍隊第88師262旅524 團團附謝晉元臨危受命,率領 420 余名官兵(外界稱“八百壯士”),堅守閘北四行倉庫。
謝晉元在陣前寫下的《與妻書》,字里行間滿是 “家國兩難” 的撕扯:“為國殺敵” 的決絕背后,是對妻兒不舍。紙短情長,卻讓山河為之動容。
戰(zhàn)士們在戰(zhàn)斗間隙寫下的遺書,我們將一個民族命運相托,你們用一筆一畫寫出對中華民族的生死承諾。
戰(zhàn)場從倉庫外圍打到內(nèi)部,四晝夜的浴血奮戰(zhàn),你們共擊退日軍十余次猛攻,斃傷敵軍 200 余人,多想成為你們的一員,為你們加油!
雖然你們的面容尚顯稚嫩,但你們用刺刀與血肉,扛起了一個民族的希望。雖然你們的結局讓我們覺得屈辱,但正是有你們這一群 “未及弱冠” 的青年,用最熾熱的生命之火,點燃了民族危亡之際的希望之光。
點燃一支煙,讓煙霧輕輕繚繞。兄弟,這一口,敬你們未曾冷卻的熱血,也為點燃我們胸腔里的熱血。你們用刺刀劈開的黑暗,早已是萬家燈火;你們用血肉鋪就的道路上,正跑著奔向未來的腳步。
八十多年過去,你們依然年輕,你們用青春的重量,托舉起一個民族的明天?!耙蛔鶄}庫,因為英雄的堅守,成為民族永恒的豐碑;一場戰(zhàn)斗,因為先輩的熱血,化作民族永遠的記憶”。
今天,當我們佇立在上海蘇州河畔,仰望這座承載著厚重歷史的四行倉庫,那斑駁的彈痕仿佛仍在訴說著那段烽火硝煙的往事 ,謝晉元與“八百壯士”,則以血肉之軀鑄就了捍衛(wèi)民族尊嚴的鋼鐵長城,周作民、談荔孫、許福昞等淮安先賢,以金融創(chuàng)新開辟實業(yè)救國之路,夯實了國家經(jīng)濟的根基。金融智慧與鐵血忠魂,在此交相輝映,共同構筑起中華民族抵御外侮、自強不息的不朽精神坐標。這座倉庫,是上海光輝歷史的見證,更是淮安兒女那融入血脈的家國情懷,在歲月的長河中刻下的、永不磨滅的印記!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