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軍節(jié)當天,董軍防長直接點名“臺獨”,措辭異常強硬,臺當局立即頂風作案。
據新加坡媒體報道,8月5日,英國前首相約翰遜竄臺,出席在臺北舉行的凱達格蘭論壇,并發(fā)表演講。在論壇上,約翰遜說臺灣地區(qū)面臨的壓力越來越大,西方國家都不應退讓,應與臺灣地區(qū)站在一起。
約翰遜與賴清德見面
自2022年7月因“派對門”丑聞被趕下臺后,約翰遜一直都很低調,外界幾乎快要忘記他的存在。然而,就是這樣一個過氣政客,卻突然竄臺,還批評大陸妄圖為“臺獨”勢力撐腰,到底打的什么算盤?
我們都知道,這些年來,有不少美歐過氣政客竄臺,流程也基本固定,先由某個“臺獨”機構舉辦活動發(fā)出邀請,而后各色人來發(fā)表演講,臺當局支付不菲的報酬。這樣,臺當局就有了夸耀的談資,而付出的只是些許金錢。說白了,本質上依然是“金元外交”。
此前,有臺媒披露,英國任期最短的前首相特拉斯應邀竄臺,演講費8萬英鎊,食宿交通費等則有1萬多英鎊。這筆錢全由“臺獨”組織和臺外事部門支付。約翰遜作為前首相,任期比特拉斯還長,因此他的“出場費”只高不低。
再一個,雖然約翰遜現在已然下野,但也不是查無此人,不排除是想借臺海敏感議題刷存在感,為重返政壇造勢,因為西方國家內部還是有激進分子的,他們也吃這一套,特朗普不就是這么上臺的嗎?
英國航母“威爾士親王號”
對于約翰遜的到來,臺當局自是喜不自勝,賴清德、蔡英文先后與其會面,臺外事部門負責人林佳龍還親自設宴款待,可謂給足了約翰遜面子。
可問題是,一個下野的前首相,他又能翻起什么浪呢?所謂“與臺灣地區(qū)站在一起”,不過是說給臺當局聽的假話罷了。事實是,以英國今時今日之實力,在亞太根本掀不起風浪。
首先,英國的軍事力量本身就不夠硬,連保衛(wèi)本土安全都吃力,要派兵到海外,還是在萬里之外的亞太,更是力不從心,唯一能拿得出手的,大概就是派艘航母過來晃晃,做個樣子。其次,現在斯塔默領導的新政府,心思主要放在歐洲那邊,尤其是俄烏問題上。雖然英國也曾雄心勃勃要轉向亞太,但俄烏沖突一爆發(fā),讓他們徹底清醒了,家門口的穩(wěn)定才是當務之急。
最后,也是最根本的一點,英國的經濟狀況不樂觀,根本撐不起它的“亞太雄心”。去年英國的經濟增長率只有可憐的1.1%,其他國際組織也紛紛下調對英國經濟的增長預測。所以綜合下來考慮,英國根本無力撼動亞太大局,頂多時不時搞點小動作騷擾一下,刷一下存在感,再無其他。
英國國防大臣希利
英國政府也很清楚這一點。前段時間,英國國防大臣希利叫囂,若臺海發(fā)生沖突,英國準備用“實力維護和平”,還揚言做好在太平洋地區(qū)戰(zhàn)斗的準備。
這通話,基本可以看作是近年來,英國政府在涉臺問題上,最強硬的表態(tài),沒有之一。此話一出,立刻引發(fā)爭議,眼看局勢不妙,希利立馬自己找補,說自己只是泛泛而談,英國對臺政策沒有變。
這種先硬后軟的姿態(tài),內里用心不言自明,既想挑釁中國紅線,又怕話說得太滿收不了場,只能打哈哈,采取模糊策略,充分說明了什么叫“色厲內荏”,恰如英國。
然而,正如董軍防長所言,不論美西方對臺態(tài)度如何模糊、狡辯,中方的立場一如既往。相較于去年建軍節(jié)致辭對臺灣問題的刻意回避,今年董軍防長不僅明確點名“臺獨”,更罕見地將“挫敗外部干涉”與“實現完全統(tǒng)一”并列提出。
董軍防長
這種表述變化絕非偶然,背后是解放軍在臺海布局越發(fā)成熟,雙航母編隊前出第二島鏈、殲-20穿越巴士海峽,解放軍的“區(qū)域拒止”能力已形成可視化震懾。有意思的是,央視在防長講話同期釋放的臺海驅離外機畫面中,兩機最近距離僅500米,正是“隨時挫敗干涉”的最好解釋。
總而言之,如今的英國已不復往日榮光,守好一方才是正經,莫要伸手,更別說把手伸到中國鍋里,否則勿謂言之不預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