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上圖查看詳情
上個周末,杭州人夏天最愛的群眾體育活動——橫渡錢塘江,熱熱鬧鬧落下帷幕。
3500+“浪里白條”暢游母親河,盡情享受著自然和運動帶來的快樂。
68歲的薛安克,是今年橫渡大軍中的一員,盡管橫渡活動已經(jīng)過去近一周的時間,談及這次的橫渡之旅,他依舊興奮。
“2006年第一次參加橫渡錢塘江到今年,橫渡辦了幾屆,我就參加了幾屆,沒有缺席過!”薛安克笑著說,他至今還保留著19年前那張泛黃且有點折舊的“2006年第八屆西湖博覽會橫渡錢塘江游泳比賽參賽證”,那一年,他的號碼是:20。
橫渡錢塘江活動,是杭州群眾體育的一張“金名片”,歷史久遠。
早在20世紀五六十年代末,杭州就有了不定期的群體橫渡錢塘江活動。為了紀念1966年7月16日毛澤東主席以73歲高齡再次暢游長江,杭州自1967年起每年7月中旬都會舉行聲勢浩大的渡江活動周,上千人下水暢游。
1994年,因為之江路擴建等原因,江邊原本舒適的土坡和沙灘沒了,當年的六和塔游泳場成為了歷史的記憶,橫渡錢塘江活動隨之也按下了暫停鍵。
此后的12年時間里,杭州人無法和母親河“親密接觸”。
直到《都市快報》讀者論壇版面在2006年連續(xù)刊發(fā)了《那時,我們在錢塘江游泳》《那時,我們橫渡錢塘江》《那時,我在錢塘江游泳場當救生員》三篇文章,表達了人們對在錢塘江游泳的念想,后經(jīng)多方努力,橫渡錢塘江的活動才在中止12年后再次開啟。
2006年,恢復(fù)后的首屆橫渡錢塘江活動引發(fā)全城熱潮。游泳愛好者爭相報名,用擊水江濤的方式重續(xù)與母親河的約定。
“恢復(fù)后的(橫渡)頭兩年是在錢塘江大橋南岸下水的?!毖Π部说浆F(xiàn)在還記得第一次參加橫渡時的各種細節(jié),“數(shù)著茅以升先生設(shè)計之橋的橋墩,聽著橋上火車車輪滾滾,望著北岸充滿歷史感的六和塔;或藍天白云,或綿綿細雨,或微風(fēng)細浪;蛙泳、蝶泳、仰泳、自由泳,踩水,扎猛子,開心來個轉(zhuǎn)身翻滾,搞笑玩兩下狗爬式……深度體驗?zāi)赣H河寬廣的胸懷。”
薛安克回憶道,當年水下隱藏有堤壩建筑鋼筋水泥等,不少人受傷,“我的腳底被鋼筋戳了深深的一個洞,足有一公分多深,三個多月才滿上,至今仍留有疤痕?!钡@道疤在他看來,很是自豪,這是他關(guān)于橫渡永恒且特別的紀念。
那時候,橫渡就是一項很簡單的群眾活動,很多家長帶著孩子一起來,橫渡成功后,打印一張證書,組委會蓋個章就完事了,連紀念品都沒有。
“當年運動員們也沒有什么跟屁蟲,江面上不像現(xiàn)在有那么多保護船艇,只有幾條小漁船防止大家游偏而已。”薛安克(下圖左起第四位)說,但測試要求比現(xiàn)在還高,“25分鐘內(nèi)連續(xù)游進1000米,記得好像不分男女,相比現(xiàn)在標準高多了。全員完賽,沒一人被撈到救生船上,浪里白條名副其實?!?/p>
1986年到杭州工作生活的薛安克,在這座城市定居快40年了,他說:“對杭州,我是真愛!”
對橫渡這項活動,薛安克也是一如既往地堅持,今年他和兒子一道參加,最終42分49秒完賽。
2006年至2025年,近二十載,除了活動因臺風(fēng)取消,橫渡錢塘江這一項,薛安克“全勤”。早幾年的線下報名、拼手速搶名額,再到近幾年的抽簽,薛安克的手氣都不錯,總能擁有一個名額,他也成為了橫渡錢塘江活動和杭州這座城市歷史發(fā)展的見證者。
“橫渡錢塘江,是一場與自然、歷史、文化對話的嬉戲,個中體會無以言表,沒有親身經(jīng)歷,絕難想象。人生短暫,一年一渡既是回憶更是向往,既不劈風(fēng)亦不斬浪,只為擁抱大自然,綠水青山濟錢塘。”薛安克表示,杭州是一座集自然、歷史、文化于一身,有深刻包容度,尤其是一座深含水韻的城市,西湖、運河、良渚(三水)同為世界遺產(chǎn)為證,橫渡江河、海峽許多地方都有,但橫渡錢塘就別有一番情趣和意義,別處不可比擬。有機會的話,自己會一直堅持下去,也希望更多人關(guān)注了解橫渡錢塘江活動,親近母親河。
橙柿互動·都市快報 記者 殷佩琴
攝影 江玥
編輯 陳筱妍
審核 張倩 王晨郁
BREAK AWAY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