饑來吃飯倦來眠
“當下即去消磨,便是立命工夫?!薄蹶柮?br/>
《道德經》中說:“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層之臺,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合抱的大樹,是從細小的萌芽生長起來的;九層的高臺,是由一筐筐土堆積而成的;千里的遠行,是從腳下第一步開始的。又說:“圖難于其易,為大于其細。天下難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細。是以圣人終不為大,故能成其大?!彪y事是由一件件容易的事累積成的,大事也是由一件件細微之事組成的。天下的難事,必定是從每一件容易的事做起;天下的大事,也必定是從每一件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做起。
正如小樹一樣,你看不到它是如何成長,但是它成長于不知不覺之間。它沒有一刻不是處于成長變化中,假如它有一秒鐘不成長或不變化,那么第二秒、第三秒乃至永遠都不會成長或變化。九層的高臺、千里的遠行、天下的難事無不說明這個道理。也正是由于這個原因,那些成就了偉大功業(yè)的圣人,從不好高騖遠去做所謂的“大事”,而是扎扎實實地從身邊的每一件小事做起,每時每刻都在努力,活在當下。
王陽明說:“我們這些人探索心靈的奧秘,也只是依據(jù)各自的能力盡力而為之。今天的探究到這樣的程度,就只依據(jù)今天所理解的延伸到底。明天,我們的心靈又有新的體悟,那就從明天所理解的延伸到底。這樣才是專注于一個目標、踏踏實實的功夫?!?/p>
他認為,初學者對于修心養(yǎng)性的功夫,應當循序漸進。因為人的天賦不一樣,領悟能力也不同,如果要求資質較差的學者,一開始就去做那些天資很高之人才能做的事,如何能夠做得到呢?所以一定要先從細小的地方去進行修養(yǎng),不管環(huán)境怎樣,自己只要持之以恒地完善自我,活在當下的每一刻,這樣才能以最好的準備來等待機會的到來。
“活在當下”的真正含義即吃飯就是吃飯,睡覺就是睡覺。正在做的事情,正在和你一起做事情的人,都是眼下最重要的,它是直接可以操作的。而若沉湎于過去和未來就會迷失現(xiàn)在的一切,包括自己本身。
一位哲學家途經荒漠,看到很久以前的一座城池的廢墟,哲學家想在此休息一下,就順手搬過一個石雕坐下來。望著被歷史淘汰下來的城垣,想象曾經發(fā)生過的故事,不由得感嘆了一聲。
忽然,有人說:“先生,你感嘆什么呀?”
他四下里望了望,卻沒有人,正在他疑惑的時候。那聲音又響起來,端詳那個石雕,原來那是一尊“雙面神”的神像。
哲學家好奇地問:“你為什么有兩副面孔呢?”
雙面神回答說:“有了兩副面孔,我才能一面察看過去,牢牢地汲取曾經的教訓;另一面又可以展望未來,去憧憬無限美好的藍圖啊。”
哲學家說:“過去只是現(xiàn)在的逝去,再也無法留住,而未來又是現(xiàn)在的延續(xù),是你現(xiàn)在無法得到的。你不把現(xiàn)在放在眼里,即使你能對過去了如指掌,對未來洞察先知,又有什么意義呢?”
雙面神聽了哲學家的話,不由得痛哭起來,他說:“先生啊,聽了你的話,我至今才明白,我落得如此下場的根源。”
哲學家問:“為什么?”
雙面神說:“很久以前,我駐守這座城池時,自詡能夠一面察看過去,一面又能展望未來,卻唯獨沒有好好地把握住現(xiàn)在,結果,這座城池被敵人攻陷了,曾經的輝煌都成了過眼云煙。我也被人們唾棄而棄于廢墟中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