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這本來是個很小的事,稍微查一下網(wǎng)絡就知道情況。
首先這個事呢,以前我們的媒體是正正規(guī)規(guī)介紹過,大家搜一下這個題目《最新日本歷史教科書如何講述中日近代史》,2015年澎湃新聞發(fā)表。
其次呢,正規(guī)央媒嚴格認證過:
結(jié)論是什么呢?是全日本90%以上的孩子從小學習的歷史里面“南京大屠殺”赫然在列。
最近有個很有趣的新聞,日本有個足球運動員“本田圭佑”,1986年出生,以前拿過亞洲金球獎、亞洲杯最有價值球員、日本年度最佳球員。
然后他前幾天說不知道南京大屠殺,被日本球迷罵了,然后趕緊自己去學習。學習完認錯了:
「ちゃんと調(diào)べたら南京大虐殺は事実だと分かりました。以前の僕のコメントは間違いでした。勉強するきっかけをいただき、ありがとうございました」
“我查了一下,發(fā)現(xiàn)南京大屠殺是事實。我以前的評論是錯誤的。謝謝你給了我學習的機會?!?/strong>
他還抱歉的解釋:作為一名運動員,確實沒有太多時間學習歷史。日本人搞運動不像中國孩子力爭文化課不落下,一般投入很大,非常大?!氨咎锕缬印睆男W二年級就開始基本全職踢球。
網(wǎng)友也是一副知錯就改就是好孩子的態(tài)度:
然后搜一下NHK等日本網(wǎng)站,其實都有相關(guān)專題,介紹南京大屠殺、731等等。
再說個冷知識,其實日本比中國更早系統(tǒng)性報道731部隊的罪惡歷史。1981年有本報告文學《惡魔的飽食》,是日本著名作家森村誠一采訪多位731隊員后集結(jié)整理。首次出版銷量就超過 300 萬冊,并拍攝為電影在日本上映,此后該書一版再版。
當然,也有些右翼分子就是否認,搞些極端言論,不乏重量級政客,比如以前那個小泉純一郎。還有名古屋前市長河村隆之,搞到南京和名古屋本來是友好城市都斷交了。這兩天的新聞就有新市長準備和南京恢復友好關(guān)系,而且名古屋還馬上要舉辦有南京大屠殺內(nèi)容的戰(zhàn)爭展覽。
日本右派還是有的,但確實不是主流,肯定比我們這里叫囂踏平冬京的少。而且這幫人越來越老了,以前都是拿著大喇叭天天上街宣傳的,現(xiàn)在也搞不成那些動作演出了。
另外更重要的是,日本民眾主流是很反感的。原因我后面稍微一講你就懂。
另外,右派也在轉(zhuǎn)型,但轉(zhuǎn)型方向不是軍國主義,而是學特朗普,讓日本優(yōu)先,組建了一個所謂日本優(yōu)先的參政黨,也搞了幾個席位,主要方針包括反移民一類的比較吸引日本紅脖子的政策,叫囂戰(zhàn)爭是不得民心的。
2
其實我真正想探討的是,為什么那么多人會相信日本否認?
我告訴大家,我第一時間想到的是日本人不想否認。太多日本人想把這玩意掛到墻上、新聞上、互聯(lián)網(wǎng)上天天講、天天說。
為啥呢?我舉兩個例子。
第一個例子,俄羅斯?,F(xiàn)在俄羅斯和烏克蘭正在僵持。我是說假如,假如俄羅斯最后沒有實現(xiàn)目標,俄羅斯未來有了變化,成了一個民足國家,你猜俄羅斯人里面有多少人,想把撲丁掛到墻上說?把2022年的特別軍事行動天天說、月月說?
所以,你知道日本人挖731挖出什么了嗎?挖出他們把日本自己的孩子騙到哈爾濱做實驗,挖出日本軍國主義活著解剖自己的隊員。
第二個例子,60年代的艱辛探索。
你知道多少人呼吁建立那個年代的紀念館嗎?你知道多少人懺悔,希望同胞們吸取教訓嗎?你知道多少人自費都想出書講述那段歷史嗎?
日本人對戰(zhàn)爭越挖越多,現(xiàn)在年輕人對打仗的口吻就是:“國家讓我去打脹,那這種國家直接去死吧”,自衛(wèi)隊常年招不滿人。
你看,中立、客觀、公正的環(huán)球日報親自驗證過:
3
所以,你要想想,你為什么認為日本人不承認,因為你覺得他們應該跟我們差不多啊,這種壞事哪能承認。
不不不,絕不。必須承認啊,都是你們那幫野心政客害國害民,老子要和你們劃清界限。 萬一我的子孫后代又被你們鼓動怎么辦?現(xiàn)在和80年前不同,現(xiàn)在日本普通大眾是真的有發(fā)言權(quán)的,能把首相罵的跟孫子一樣。
很多人總以為敵人是以國界劃分的。實際上,你覺得你和楊蘭蘭之流是一伙的嗎?
中國近代史從1840年算起,如果真的要按來源計算中國人的死亡數(shù),外部戰(zhàn)爭怕是不會到1%。如果真要計算導致中國貧窮落后的事件來源,外部勢力導致的恐怕也不到1%。
我們最后再舉一個加強認識的例子。日本統(tǒng)治朝鮮截止到1945年,韓國和朝鮮的成立都在那之后,也就是說,日本歷史教育對韓國和朝鮮而言,是完全一致的。
但是,但是:
韓國人是這么看日本的:
將日本視為敵人19%,視為朋友21%,另有59%,大多數(shù)人認為日本既非朋友也非敵人,比較中性吧。
朝鮮呢?你覺得朝鮮怎么看日本的?
那么,朝鮮和韓國國民對日本的不同印象究竟是日本的歷史教育?還是更多的是由于其他方面的原因?
所以,信息的控制和呈現(xiàn)是一個魔術(shù),需要什么效果全看魔術(shù)師。我也是多年摔打才養(yǎng)成了遇事用英語或相關(guān)外語多查幾個信源的良好習慣。
本文講了一個很小的問題,這個問題反映的是很多人以為的常識,其實是思想鋼印罷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