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面抗戰(zhàn)8年時間里,1938年和1944年是日軍進攻最猛烈,中國戰(zhàn)場壓力最大的時候。
日軍的戰(zhàn)略目的,是“追上”西撤的蔣氏政府,用巨大的軍事壓力逼迫其低頭,在談判中讓出華北甚至上海。
為了達到這個目的,日軍在1938年全面進攻華東,目標是長江沿岸,和華東鐵路沿線。
根據(jù)德國顧問馮.法肯豪森的分析,日軍的進攻核心在“隴海線”和長江之間的平原,這里一旦失陷,日軍無論沿鐵路還是沿江,都能輕松進入西部。
本來蔣氏組織大軍,在蘇北、魯南山區(qū)阻擊日寇,沒想到山東省長韓復(fù)渠腳底抹油,溜之大吉,把山東拱手讓人。
為了保護這兩條線,中國軍隊組織了徐州、武漢兩次會戰(zhàn)。
其中徐州會戰(zhàn)的臺兒莊大捷,是1937年抗戰(zhàn)以來第一次正面大勝,沉重打擊了日軍攻克南京后的囂張氣焰。
此戰(zhàn)中,在南方受重創(chuàng)的中央軍獨木難支,李宗仁執(zhí)掌全局,桂系打頭陣,西北軍、東北軍、川軍一齊上陣,力戰(zhàn)日軍第5、第10、第13師團。
藤縣大戰(zhàn),川軍122師全軍覆沒,師長王銘章陣亡。全國上下四處哀悼,延安的毛主席為川軍將士組織了追悼會,親自寫了挽聯(lián)。
那么1938年,日軍的戰(zhàn)略是什么?徐州會戰(zhàn)前后,戰(zhàn)事有多激烈?雜牌軍們?yōu)楹文茉谂_兒莊重創(chuàng)日軍?
【一】日軍的目標:北方命脈隴海線
1937年12月的南京保衛(wèi)戰(zhàn),15萬中央軍抵擋日軍一周,傷亡慘重。
丟掉首都后,日軍占領(lǐng)長三角地區(qū),9個師團鏖戰(zhàn)四個月,精疲力盡,開始等待休整。
在北方,日軍把華北幾個師團設(shè)為“華北方面軍”,核心是第5、第10、第14、第20師團。
這幾個甲種師團占領(lǐng)平津,打了保定、南口戰(zhàn)役,然后進入山西,打下太原。
太原之戰(zhàn)打完,華北地區(qū)的中央軍、晉綏軍、西北軍元氣大傷,山河四省大半落入日軍手里。
日軍隨即沿著“津浦線”“平漢線”南下,朝著“隴海線”進攻。
同時,江南的華中方面軍出動第3、第9、第13師團,一部分在江北活動,第13師團則沿著“津浦線”的南線北上淮河,目標是鐵路樞紐徐州。
1938年初,在蔣氏和軍事委員會的眼里,山東的黃河沿線,德州、濟南、泰安、青島等重鎮(zhèn)還能抵擋個把月。
他和李宗仁多次給山東省長韓復(fù)渠去電,苦口婆心勸他組織防務(wù),并派遣中央軍進入山東幫忙。
可韓復(fù)渠拒絕中央軍進入山東,他也不組織防御,心里只想保全嫡系部隊,結(jié)果一槍不開丟了濟南,坐上火車逃亡。
日本第10師團兵不血刃拿下半個山東,第5師團從河北坐火車進入山東,也是兵不血刃奪下青島。
蔣氏逮捕了韓復(fù)渠,將其在武昌槍斃。但齊魯大地已經(jīng)淪陷,第五戰(zhàn)區(qū)司令李宗仁壓力劇增。
李宗仁的戰(zhàn)略中心,就是徐州。
這里是“津浦線”和“隴海線”的交界,也是傳統(tǒng)中國南北方的過渡樞紐,是日軍控制華東的核心目標。
日軍南北襲來,有8個師團,20萬人,李宗仁第5戰(zhàn)區(qū)則聚集了全國各地的精銳部隊,足足60萬人。
其中包括中央軍湯恩伯第20軍團,張自忠第27軍團,還有孫連仲的第2集團軍。
李宗仁自己桂系嫡系第11、第21集團軍,有8個師10萬人。
還有西北軍龐炳勛第3軍團,川軍第20軍、第41軍、第45軍,以及東北軍于學忠的51軍。
加上其他各路地方軍隊、游擊隊、治安部隊,這60萬大軍,三分之二都是地方部隊,俗稱“雜牌軍”。
他們裝備、訓練不如中央軍,但就在徐州戰(zhàn)場,雜牌軍們南北發(fā)力,力克強敵,讓全國信心為之一振。
【二】日軍兩線夾擊,雜牌軍奮死反擊
第五戰(zhàn)區(qū)副司令,是桂系老將李品仙,他帶第31軍南下淮河,配合東北軍于學忠,川軍楊森等在淮河一代阻擊日軍第13師團。
日軍在1937年12月沿著“津浦線”北上,20日攻下滁州。
第13師團打了淞滬、南京兩次戰(zhàn)役,剛補充了新兵,士氣很高。
1月15日,桂系31軍和日軍在明光縣、定遠縣遭遇,第138師和日軍第26旅團血戰(zhàn)池河,攻防戰(zhàn)持續(xù)11天。
第13師團,就是在南京制造大屠殺的師團之一,手上沾滿中國人的鮮血。138師師長莫德宏給軍官開會,用“誓復(fù)國仇”四字勉勵同袍。
138師上下前赴后繼,死守陣地,多次組織敢死隊進攻日軍渡河部隊,傷亡達到3000多人。
1938年1月24日,日軍偷渡藕塘,138師撤退,日軍占領(lǐng)定遠縣。138師掩護當?shù)厝罕姀氐祝赝疽粋€連一個連地設(shè)置陣地,阻擊日軍。
這些戰(zhàn)士,大都全部犧牲。
如樓店村阻擊戰(zhàn),50多名戰(zhàn)士無一投降,全部戰(zhàn)死,很多士兵連姓名都沒留下。
隨后31軍受命在淮河南岸布防,后方是于學忠51軍。
1月26日,日軍進攻蚌埠,31軍防線被打穿,日軍和51軍在淮河相遇。日軍有坦克、飛機助戰(zhàn),炮彈覆蓋淮河南北。
31日,日軍占領(lǐng)蚌埠和鳳陽,東北軍炸斷淮河大橋,在河北岸修建了梯次防御工事。
2月3日起,日軍強行渡河,幾次登上北岸,都被東北軍趕下水。8日,13師團大部隊在火力掩護下渡河,攻占小蚌埠。
于學忠部猛攻小蚌埠,和日軍2萬多人鏖戰(zhàn)5天,傷亡5000多人。東北軍將士白天防守陣地,夜晚組織敢死隊反攻,造成日軍傷亡2000多人。
東北軍傷亡很大,于學忠求援,張自忠?guī)е?9軍前來助陣。
2月14日,張自忠部進攻日軍,日軍被嚇了一跳。雙方激戰(zhàn)兩天,中國軍隊再次奪回小蚌埠。
蔣氏、李宗仁得到消息,給張自忠發(fā)了嘉獎令,這位在七七事變后被國人罵“可殺”的將軍,終于洗去了污點。
日軍被擊退,張自忠下令嚴陣以待,防止日軍反撲。沒想到第13師團居然沒有大規(guī)模反攻,這讓李宗仁難以理解。
他也下令張自忠、于學忠、李品仙不要追擊,就地防御淮河。
淮河戰(zhàn)役的一個月,讓李宗仁有喘息之機,能調(diào)兵分頭在藤縣、臨沂阻擊日軍第5、第10師團。
臨沂守軍,是西北軍老將龐炳勛的部隊,滿打滿算才2萬人,且裝備一般。
李宗仁調(diào)龐炳勛上前線,龐炳勛滿腹牢騷,害怕蔣氏是在拿自己堵?lián)屟?。李宗仁聽罷,親自送了一批軍火到前線,并勉勵龐炳勛建功,允諾會給與支援。
3月中旬,日軍第5師團,即“板垣師團”從青島出發(fā)進攻臨沂。龐炳勛部血戰(zhàn),傷亡慘重。
他向李宗仁求援,李宗仁讓風塵仆仆的張自忠去救。
龐炳勛聽到這個消息,心里很不安。
因為張自忠和自己“有仇”,龐炳勛當年在中原大戰(zhàn),曾和同為西北軍的張自忠部火并,差點打掉張自忠的指揮所。
之后兩人結(jié)仇,再無來往。
但眼下國難當頭,張自忠不計前嫌,帶嫡系部隊支援臨沂。
【三】“鋼軍”受創(chuàng),蔣氏為何不下令追擊?
3月2日,日軍攻克湯頭,龐炳勛部隊遭遇日本坦克、飛機的圍攻,傷亡不小。
一周后,日軍第5師團主力趕到,出動坦克和裝甲車上百輛,飛機20多架,猛攻臨沂城。
張自忠部59軍當時在藤縣駐扎,13日開始向臨沂靠攏,14日凌晨參加臨沂戰(zhàn)役。
此戰(zhàn)前后10天,59軍和龐炳勛的40軍阻擋日軍2萬人猛攻,斃傷日軍3000多人。張自忠多次在前線督戰(zhàn),鼓舞士氣,最終在臨沂擋住了日本“鋼軍”第5師團。
與此同時,日軍第10師團進攻藤縣,川軍第22集團軍在此駐守。
川軍122師防守藤縣,全師4000人分在縣城、界河、兩下店的陣地中。日軍第10師團坦克、飛機猛攻藤縣,幾個聯(lián)隊共10000人圍攻122師。
師長王銘章下令死守縣城,日軍在16日包圍藤縣,17日開始巷戰(zhàn),王銘章拒絕撤退,戰(zhàn)死藤縣。
122師在藤縣戰(zhàn)役傷亡慘重,除了300人突圍外,余部全部犧牲,僅200多傷員被日軍俘虜。
臨沂和藤縣的大戰(zhàn),讓日軍第5師團和第10師團無法會和,第10師團單獨進入臺兒莊。
疲憊的日軍瀨谷支隊(名為支隊,實際是旅團),在3月24日發(fā)起臺兒莊戰(zhàn)役,孫仲連第2集團軍嚴陣以待,痛擊日軍。
瀨谷支隊等待援軍,4天后發(fā)起全面進攻,用坦克開路,撞開中央軍的防線。第31師傷亡慘重,退入城市巷戰(zhàn)。
第10師團司令磯谷廉介想要獨占徐州,給自己升上將當墊腳石,便下令全軍壓上。
孫仲連第2集團軍主力全部投入臺兒莊和周圍陣地,日軍白天用炮擊進攻,奪下陣地,晚上中國士兵用夜戰(zhàn)奪回城區(qū)。
4月初,在雙方爭奪下,小城臺兒莊已經(jīng)成為一片廢墟,中日雙方的陣地都埋在斷壁殘垣中。
日軍為了攻下城市,不惜使用毒氣彈,飛機也會在夜晚投下燃燒彈,把臺兒莊的天空染紅。
4月2日,血戰(zhàn)幾天后,第2集團軍傷亡萬人,只能撤退。
李宗仁派湯恩伯的第20軍團頂上,日軍第5師團增員部隊和湯恩伯部隊遭遇,在楊樓一代被擊退。
第10師團當時深入臺兒莊,可能被中國軍隊圍殲。
最終在4月7日,日軍逃出臺兒莊,中國軍隊獲得開戰(zhàn)以來正面戰(zhàn)場第一場大勝。
臺兒莊的勝利,讓全國為之震動,從武漢到重慶、延安,各種紀念儀式和慶祝大會都在宣傳這次大捷,并哀悼犧牲的將士。
尤其是藤縣之戰(zhàn),川軍氣壯山河,王銘章將軍被追授上將軍銜。
毛澤東、朱德等領(lǐng)導(dǎo)人在延安為王銘章和川軍將士舉行追悼會。
毛澤東親書挽聯(lián):“奮戰(zhàn)守孤城,視死如歸,是革命軍人本色;決心殲強敵,以身殉國,為中華民族爭光?!?br/>
臺兒莊戰(zhàn)役,日軍瀨谷支隊、坂本支隊共損失一萬多人,瀨谷支隊傷亡過半。
中國軍隊參戰(zhàn)10萬人,傷亡近5萬,可謂付出了巨大代價。
此戰(zhàn)之后,美國駐華武官史迪威,德國顧問法肯豪森都建議蔣氏追擊北方日軍,爭取重創(chuàng)甚至圍殲日軍第5、第10師團。
但蔣氏拒絕了,因為他心里清楚,李宗仁的60萬大軍已經(jīng)是精疲力盡,此刻該考慮的應(yīng)該是徐州的安危。
第5戰(zhàn)區(qū)隨后開始徐州保衛(wèi)戰(zhàn),但日軍已經(jīng)大軍壓境——25萬日軍從南北兩路包圍徐州。
徐州城更是遭遇日機連番轟炸,城內(nèi)人心惶惶。
最終在5月15日,李宗仁下令撤退,徐州的50萬中國軍隊分頭突圍,日軍得到了一座空城。
徐州會戰(zhàn),尤其是淮海阻擊,和臺兒莊大捷,讓日軍感受到中國抗戰(zhàn)的決心,和中國軍人的戰(zhàn)斗力。
華北、華中兩大方面軍都傷亡慘重,雖然得到了徐州,但打通隴海線的任務(wù)依然艱巨。
日軍高層開始思考:能否和蔣氏和談。一線軍官認為,還需要一場大戰(zhàn)來削弱中國,這便是后來“武漢會戰(zhàn)”的動機。
參考資料:
1.《臺兒莊戰(zhàn)役序幕:滕縣保衛(wèi)戰(zhàn)》孫繼煉;魏紀奎;趙偉
2.《試論臺兒莊戰(zhàn)役中王銘章的貢獻》朱晨
3.《抗戰(zhàn)初期徐州會戰(zhàn)述略》 馮治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