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楊尚昆,這位四川潼南人,可真是中國近現代歷史上一位重量級人物。
1907年出生,年輕時就投身革命—1925年入共青團,1926年轉入中國共產黨,還去過上海大學學習。同年11月,他又踏上去蘇聯(lián)的列車,進了莫斯科中山大學。那可是當時培養(yǎng)中國革命干部的重要搖籃。
1931年回國,他先后擔任中華全國總工會宣傳部部長、中共江蘇省委宣傳部部長、中共中央宣傳部部長,還參與組織上海工人運動、抗日救亡運動。1933年去了瑞金,在中央蘇區(qū),他干過黨校副校長、紅一方面軍政治部主任、中央軍委總政治部副主任等重要職務。
長征路上,他是紅三軍團的政委。在1935年遵義會議上,他堅定支持毛澤東的戰(zhàn)略主張。之后在陜北、華北戰(zhàn)場,他一直是政治工作的中堅力量,參與了直羅鎮(zhèn)、東征、山城堡等戰(zhàn)役。抗戰(zhàn)時期,他擔任中共中央北方局書記,協(xié)助朱德、彭德懷指揮華北敵后游擊戰(zhàn)。
解放戰(zhàn)爭時期,楊尚昆更是中央軍委秘書長、中央辦公廳主任、中央副秘書長,可以說是黨和軍隊機關的核心人物之一。
人生是有起伏的,高高低低。楊尚昆就是如此。
新中國成立后,他依然身居要職,擔任中共中央辦公廳主任、中央軍委秘書長等。1956年,他成為中央書記處候補書記??伞拔母铩币粊?,風云突變,他被撤職、監(jiān)禁了。直到開了重要的會議之后,才徹底平反。
平反后,他先后在廣東、廣州工作,還擔任過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中共中央軍委常務副主席等重要職務。1980年代,他是軍委領導班子的重要一員。
楊尚昆有個兒子,大家都叫他“小二”,大名楊紹明。
小二是個“延安娃”,母親李伯釗是延安時期的文藝工作者,還是中央戲劇學院首任副院長。家里雖然背景顯赫,但小二很爭氣—靠著刻苦學習,以平均85分的成績考上了北大歷史系,為以后搞攝影打下了扎實的文化基礎。
因為從小生活在領導人居住的地方,他有機會用鏡頭記錄很多開國元勛的珍貴瞬間。比如毛主席在中南海冰雪石橋上的身影、在北戴河遇見彩虹的場景,這些照片都上了各大報刊。
1965年春節(jié),毛主席還親切地說:“小二來了!”這被攝影師侯波抓拍下來,成了極具歷史價值的畫面。
改革開放后,小二的鏡頭里有了更多鄧小平的身影—在峨眉山遇見老大娘的質樸瞬間、退休后在家里看報紙哄孫子的溫馨畫面……這些作品讓人看到領導人平凡、親切的一面。
他的作品不僅記錄國內歷史,也走向了世界。在法國,他拍下了軍隊檢閱中一個身著禮服、佩戴勛章、神情莊嚴的小男孩,那種歷史與童真的對比,令人難忘。
憑著這些成就,楊紹明被布列松這樣的國際大師認可,成為攝影界的一顆“紅色之星”。
除了楊尚昆和楊紹明父子倆的故事,楊尚昆還有一位摯友—陳云。
兩位老革命在晚年常常交流聊天,氣氛輕松幽默。陳云有一次笑著說:“吃飯少一點,吃飯留一口,飯后百步走,討個老婆丑,活到九十九?!边@句話一出口,楊尚昆哈哈大笑,陳云也笑了。
他們的談話,既有革命同志間的默契,也有長者的人生智慧。陳云實事求是、樂觀豁達;楊尚昆平易近人、處事穩(wěn)重。兩個老人坐在一起,就是一種歲月沉淀下來的安然。
楊尚昆,是共和國歷史的重要見證者和參與者;楊紹明,用鏡頭為這段歷史留下了鮮活影像;而陳云與楊尚昆的友情,則讓人看到老一輩革命家的人情味和生活智慧。
這些故事,就像老照片里的定格—簡單、真實,又意味深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