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普京的這趟阿拉斯加之行,可以說是給平靜的國際政壇投下了一顆重磅炸彈。
這次這位俄羅斯總統(tǒng)不僅踏上了美國領土,還和美方官員互稱 “近鄰”,而這一表態(tài)讓全世界都在猜測,難道美俄真的要放下過往恩怨,重歸于好了嗎?
更讓人意外的是,澤連斯基竟然罕見地表示,可以停火,這一下子,可給其他人整不會了。
那么這中間究竟發(fā)生了什么呢?
普京一句話,地緣棋盤動了
說起來,這趟行程安排得相當巧妙,要知道,阿拉斯加和俄羅斯的楚科奇半島隔白令海峽相望,最近處只有82公里,確實算得上 “近鄰”。
可即便這么近的距離,這兩位領導人,卻仍舊沒有在這個地方見過面,而這次罕見地將地點放在這里,無疑是在向外界傳遞一個美俄可以在地理優(yōu)勢上做文章的信號。
而在雙方隨后公布的合作清單,更印證了這一點。
美俄同意共同開發(fā)白令海峽的航運通道,還計劃合作建設橫跨海峽的海底電纜,這些項目一旦落地,將大大降低兩地的物流和通信成本。
而這也導致,歐洲國家普遍感到不安,德國總理甚至在議會上表示 “需要密切關注美俄走近的動向”。
烏克蘭更是緊張,總統(tǒng)辦公室連夜召開會議,生怕美俄達成私下協(xié)議犧牲烏克蘭利益。
而中國外交部則表態(tài) “樂見各國通過對話改善關系,只要有利于世界和平穩(wěn)定”,態(tài)度顯得從容不迫。
說到底,普京的 “近鄰” 魔術,其實是一步高棋。
既避開了在歐洲和美國硬碰硬,又利用地理優(yōu)勢找到了合作突破口,還順帶攪動了全球地緣格局,讓各國不得不重新評估自己的戰(zhàn)略定位。
停火背后,是能源利益的重新劃分
要知道,澤連斯基之前可是一直喊著要戰(zhàn)斗到最后的,可現(xiàn)如今這突然的說可以考慮?;饤l件,這就不由得不讓人好好想想,這背后究竟有著什么秘密。
而最大的可能就是美國的軍援開始縮水,要知道,俄烏雙方從開戰(zhàn)開始,烏克蘭就是靠著其他國家的援助,才能和俄羅斯打得有來有回。
這要是一下子沒有了援助,這對于烏克蘭來說,無疑是最大的打擊。
同樣的,中印哈烏白五國的熱線,則透露出更深層的信息。
說起來,這五個國家要不高度依賴俄羅斯能源,要不就是和西伯利亞之間有著利益牽扯。
說到底,這么一看,俄羅斯的舉動,無疑牽扯著他們的目光。
一旦美俄因為合作而重新劃分能源版圖,自己的利益可能受損。
比如美國要是通過阿拉斯加的通道加大從俄羅斯進口能源,可能會擠壓中國在俄油市場的份額。
而中亞國家則怕俄羅斯為了討好美國,減少對中亞油氣管道的投資。
一旦這種事情真得發(fā)生,這五個國家,可就真得處于被動了。
為了防止這種局面的出現(xiàn),中國和俄羅斯簽訂了新的天然氣供應協(xié)議,每年增加 100 億立方米。
印度則拿到了西伯利亞一個油田的開采權;哈薩克斯坦的石油通過中俄管道出口的份額也提高了 5%。
這等于五國通過協(xié)商,提前鎖定了自己在俄羅斯能源版圖里的位置,避免被美俄合作邊緣化。
而反觀澤連斯基的?;鸨響B(tài),反而更像是這場能源利益重組的副產品。
大國們達成了初步的利益平衡,烏克蘭的戰(zhàn)場態(tài)勢自然也要跟著調整。
只是這種被大國主導的?;?,能給烏克蘭帶來真正的和平嗎?恐怕很難說。
美俄聯(lián)手,重新劃分能源版圖
說到底,美俄在阿拉斯加的互動,核心是沖著北極的能源 “蛋糕” 來的。
要知道,這片冰封的區(qū)域藏著全球未探明石油儲量的13%、天然氣儲量的30%,誰能主導開發(fā),誰就能在未來的能源格局中占據(jù)主動。
而這次美俄見面,很大可能就是談判對這塊地方的開發(fā),美國出技術和資金,俄羅斯出資源和場地,利潤按比例分成,既繞開了西方對俄制裁的限制,又能讓美國企業(yè)賺到錢。
同時,隨著北極冰川融化,北方航道的商業(yè)價值越來越高。
美俄合作開發(fā)白令海峽通道后,從亞洲到歐洲的船只可以少走4000公里,運輸成本降低30%。
這不僅能提升美俄的物流競爭力,還能分流蘇伊士運河的貨運量,間接削弱歐洲的航運優(yōu)勢。
通過這次合作,對俄羅斯來說,可是大大減輕了人家的壓力,以前的石油能源主要是靠賣給歐洲和中國,現(xiàn)在多了美國這個市場,議價能力更強。
而美國則想通過合作,減少對中東石油的依賴,同時在北極地緣競爭中制約中國和歐盟。
這下子可是把歐盟急壞了,但偏偏又無可奈何。
而中國卻在其中找到了突破點。
西伯利亞管線,成了關鍵籌碼
面對美俄在北極的動作,中國并沒有被動應對,而是把西伯利亞的油氣管道當成了破局的關鍵籌碼,牢牢掌握著自己的能源安全主動權。
中國和俄羅斯合作的 “西伯利亞力量” 天然氣管道,已經穩(wěn)定運行了好幾年,每年向中國輸送 380 億立方米天然氣。
最近雙方又宣布要建第二條管道,從西西伯利亞直抵中國新疆,建成后輸氣量將翻倍,這等于給中國的能源安全上了 “雙保險”。
而這種 “以管道促合作” 的策略,讓中國在美俄北極博弈中站穩(wěn)了腳跟。
不管美俄怎么劃分北極能源版圖,中國都能通過西伯利亞的管道,確保自己的能源利益不受沖擊。
更重要的是,這些管道還帶動了沿線的基礎設施合作,比如中俄在西西伯利亞共建的煉油廠,既能加工原油,又能創(chuàng)造就業(yè),讓俄羅斯離不開中國這個合作伙伴。
面對全球能源格局的變化,中國的應對之道很清晰,不搞對抗,專注合作,通過實實在在的項目綁定利益,在大國博弈中找到自己的立足之地。
說白了,在這場新的博弈中,誰能抓住能源這個核心,誰能處理好合作與競爭的關系,誰就能笑到最后。
而中國通過西伯利亞管線等項目展現(xiàn)的務實智慧,無疑為自己贏得了更多主動權。
信源:
俄媒:普京將成為首位前往美阿拉斯加州的俄羅斯領導人
環(huán)球網2025-08-09 11:30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