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的電車市場,正上演一場史無前例的“價格大逃殺”,奔馳EQA狂降48%,27萬的車13萬開走;寶馬iX1甩賣13.5萬,奧迪Q4 e-tron直降36%! 合資車集體“骨折”,本田、大眾等燃油時代的王者,如今電車價格崩到國產車水平。
國產品牌同樣殺紅眼,比亞迪秦PLUS EV跌破10萬,五菱E5不到6萬開回家,蔚來ES6降8萬清倉。
有車主剛提車一周降價8000元,維權群連夜爆滿;奔馳4S店銷售私下吐槽:“降得狠的車,連電池供應商都換了! ”
這場看似“撿便宜”的盛宴,究竟是行業(yè)技術普惠,還是劣質產能大清倉?
合資車價格“雪崩”,豪華品牌光環(huán)碎一地
奔馳EQA官方指導價27萬元,終端優(yōu)惠13萬元,降幅48%,相當于打五折;寶馬iX1最大讓利13.5萬元,降幅43%;奧迪Q4 e-tron降價36%,Q5 e-tron單款最高降10萬元。
大眾ID系列成合資降價主力,上市半年的ID.7 VIZZION直降26%,ID.6 X終端讓利超6萬元,起售價壓至18萬元區(qū)間,與比亞迪唐EV正面肉搏。
本田e:NS1、別克微藍6降幅均超45%,部分車型落地價低于國產同級車。北京某廣本4S店銷售透露:“庫存車堆滿停車場,不降價只能爛手里! ”
國產車“貼身廝殺”,新勢力虧本搶份額
比亞迪秦PLUS EV起售價降至9.98萬元,比2024年下調3萬元;漢EV、唐EV通過20%降幅鞏固基盤,部分門店疊加地方補貼后實際降幅達25%。
五菱E5降至5.98萬元,宏光MINIEV入門款下探至2.98萬元;長安啟源A07全系降1.5萬,吉利幾何C讓利2.2萬元。
蔚來ET5/ET5T降價8.6萬元,降幅36%;小鵬P7全系官降2萬,G6限時優(yōu)惠3萬元;零跑C11增程版起售價12.88萬元,比同級燃油車還低1萬元。
電池成本腰斬,車企降價有“底牌”
動力電池核心原材料碳酸鋰價格從2022年60萬元/噸暴跌至2025年8萬元/噸,跌幅超85%。 磷酸鐵鋰電池包成本下降40%,占整車成本比例從40%壓縮至25%。
規(guī)?;a攤薄成本,比亞迪單車型年銷超40萬輛,特斯拉一體化壓鑄技術降低車身制造成本30%。小鵬通過視覺方案替代激光雷達,智駕系統(tǒng)硬件成本壓縮50%。
政策與庫存壓力逼出“恐慌式降價”
2025年國家以舊換新補貼2萬元,北京、上海等地追加最高1.5萬元地方補貼。 政策退坡倒逼車企提前讓利,2024年底新能源購置稅減免已縮水50%。
產能過剩加劇清庫存壓力,2025年新能源車產能預估3000萬輛,實際需求僅1800萬輛,產能利用率不足60%。 部分品牌庫存周轉周期超90天,遠超行業(yè)健康線(45天以內)。
2026年7月新國標GB38031-2025強制實施,要求電池“不起火、不爆炸”并新增安全測試,舊標車型加速拋售。 合規(guī)電池成本預計上漲15%-20%,車企選擇“降價清倉”非升級。
降價暗藏玄機
部分車型通過配置縮水實現(xiàn)“表面降價”,比亞迪被曝要求供應商降價10%,部分車型取消座椅通風、毫米波雷達;大眾ID.3低配版減配熱泵空調,冬季續(xù)航縮水30%。
價格波動引發(fā)車主維權,零跑C10車主提車一周降價8050元,全國維權群3天聚集超500人;特斯拉Model 3老車主因半年內降價2.4萬元拉橫幅抗議。
經銷商陷入價格倒掛,行業(yè)84.4%的經銷商新車銷售價格低于進價,60.4%倒掛幅度超15%,部分門店靠金融返傭和售后維修勉強補虧。
淘汰賽加速
哪吒X全系降價2.2萬元后,單車凈利潤幾近于零;高合汽車資金鏈斷裂停工,威馬官網已無法打開。
小鵬2024年凈虧損103億元,蔚來5年累計虧損超800億元,零跑被曝單車倒貼6000元。 頭部企業(yè)中僅比亞迪、理想實現(xiàn)季度盈利。
中汽協(xié)數(shù)據顯示,2025年1-5月銷量低于5000輛的車企達12家,行業(yè)預估30%品牌將在2年內退市。
某二線品牌區(qū)域經理坦言:“現(xiàn)在賣車只為拿總部返點,虧多少不重要,活下去就行!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